翣

翣,古代棺飾物。流行中原大部地區。漢時已有。

翣,會意。字從羽,從妾。“妾”指“侍妾”,引申指“旁立”、“伴隨”。“羽”指“羽扇”。“羽”和“妾”聯合起來表示“總是像侍妾那樣立在主人兩旁的羽毛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翣
  • 拼音:shà
  • 年代:漢代
  • 五筆: NUVF
  • 部首:羽
  • 筆畫:14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本義:(遮風遮光用的)立式大羽毛扇。引申義:垂於棺兩旁的羽飾。說明:作為棺羽飾的“翣”的原型其實就是棺主人生前使用的翣。這是因為古人視死如生,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會被明器化、縮微化,從而順利帶入地下世界,繼續享用。
<名>
古代棺飾。垂於棺的兩旁 [coffin's ornament]
翣,棺羽飾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花。從羽,妾聲。——《說文》
後之喪持翣。——《周禮·女御
大喪持翣。——《周禮·御仆》。注:“棺飾也。”
衣翣柳之材。——《周禮·縫人》
設蔞翣。——《禮記·檀弓》。注:“棺之牆飾。”
飾棺牆,置翣。——《禮記·檀弓上》
又如:翣柳(靈柩上的裝飾);翣翣(古代棺木的裝飾)
扇 [fan]
大扇謂之翣。——《小雅·廣服》
杖笠翣。——《儀禮·既夕禮·燕器》。注:“扇也。”
被裘而以翣翼。——《淮南子·說南》。注:“扇也。”
戰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資。——《莊子·內篇·徳充符》
手無容,不翣也。——《禮記·少儀》
特指古代儀仗中用的大掌扇 [a large flag]
有翣羽蓋。——《周禮·巾車》。注:“所以御風塵。”
古者扇翣,皆編次雉羽或尾為之,故於文從羽。——《宋史·儀衛志》
古代鐘鼓架上的飾物 [ornament on a bell-rack]
殷之崇牙,周之璧翣。——《禮記·明堂位》
扇子,最早稱翣,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所甲切《集韻》《韻會》色甲切,𠀤音啑。《說文》棺羽飾也。《周禮·天官·女御》後之喪持翣。《注》翣,棺飾也。《禮·檀弓》飾棺牆置翣。《注》翣,以布衣木,如襵與。《疏》鄭注,喪大記云:漢禮,翣以木為筐,廣三尺,高二尺四寸,方兩角高,衣以白布,畫雲氣,柄長五尺,雲如襵與者,襵如,漢時之扇。
《禮器》天子八翣,諸侯六翣,大夫四翣。
《小爾雅》大扇謂之翣。《儀禮·旣夕禮》燕器杖笠翣。《注》翣,扇也。
《禮·明堂位》周之璧翣。《注》畫繒為翣,載以璧,垂五采羽於其下,掛於簨之角上。
《玉篇》𦇨也。
《集韻》色輒切,音箑。義同。 或作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