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螺山

翠螺山

原名牛渚山。在安徽馬鞍山市西南7公里。面臨長江、牛渚河,東北與荷包山、寶積山、西山、馬鞍山一脈相連。海拔131米,周5公里,山上松翠欲滴,山形酷似蝸牛,故名翠螺山。李白有詩描繪:“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濮間,回波自成浪。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明工部侍郎周忱巡撫江南,愛此山水,命人植樹木,隱居此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翠螺山
  • 地理位置:安徽省馬鞍山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50元
  • 著名景點:西大窪
名稱來源,景色風貌,

名稱來源

古時這裡沒有山,只有一個小小的漁村。村里住著一個叫唐伢的孩子,他跟瞎眼奶奶過日子。唐伢聽說,吃螺螄能治好眼睛,他就每天背著魚簍到河邊摸螺螄。一天,他遇到了一隻神奇的螺螄,會幫他完成各種心愿,並治好了奶奶的眼睛。
舅舅聽說後告訴縣太爺,縣太爺當即傳令兩個差役去看。兩個差役搶了螺螄,來到渡口,正要上船,覺得螺螄陡然膨脹起來,脹破了口袋,掉到地上,一邊滾一邊脹,眨眼就比原來大了好幾百倍。兩個差役最後商定,一人留下,一人回去報信,多叫些人來。縣太爺得到訊息,決定帶一百人,親自前往。等縣太爺上了岸,螺螄又漲了幾十倍。縣太爺派人到鄰縣去請人幫忙,並說日後的好處由兩縣的老爺平分。螺螄滾了幾下,又大了幾十圈。縣太爺心一橫,叫人找來幾把開山的大錘,要把螺螄殼砸碎,看看裡面倒底啥玩意。嘣!火星四濺,螺螄紋絲不動,震得差役虎口開裂。
不到半天,竟長成了一座小山。唐伢又驚又喜,心裡默念:“螺螄呀,翻個身吧,壓死這些壞蛋!”剛想到這,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大螺螄真的翻了個身,把老爺,差役,還有舅舅全壓在肚子底下。螺螄再也沒動,竟然變成了一座螺螄山。
年年代代,風吹雨打,那螺螄殼上積上一層厚厚的泥土,長出無數奇花異草、蒼松翠柏。遠遠看去,碧綠碧綠,於是,人們將這座山稱為“翠螺山”。

景色風貌

翠螺山的形成可追溯到2億2千5百萬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紀。那時長江下游廣大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地球的演變,地殼由於內引力和外引力的左右女冠發生劇烈變化,大部地方海底隆起,海水漸退,露出大片陸地。揚子準地台被周圍板塊擠壓,形成局部
翠螺山以秀麗稱勝,而不乏奇險。山之西麓有“西大窪”,這裡岩石裸露,崖陡谷深,草木蔥蘢。春天,梨花勝雪;秋日,紅葉似火。一石一草,皆令人賞心悅目。“蝸牛尾”有臨江巨壁,如刀斧削成,壁面紋理起伏,似一幅天然山水圖畫;崖端巨石數塊伸出崖壁,如猛獸昴首長嘯。江水奔流,浪拍雲崖,氣勢壯觀,堪可稱險。遊人倚翠螺、瞰長江,聽林濤與江浪共鳴,看沙鷗與白帆互逐,猶如置身仙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