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鎮(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翠峰鎮)

翠峰鎮(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翠峰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翠峰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西安周至縣西南塬區,地勢溝壑,距周至縣城15公里,面積47.36平方千米,人口22239人(2017),有耕地3.5萬畝,與渭水相望的楊凌示範區相距僅13公里,北臨西寶線,東靠108國道,環山旅遊專城107省道穿境而過。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官村,距縣城20千米。境南為秦嶺沿山丘陵地帶,北部是渭河階地。南環公路橫貫東西,並支出啞(柏)翠公路。文物古蹟有蓋頂廟、寄馬栓、梳妝樓、唐王井、雙柏樹等。這裡是聞名全國的商品糧基地,新興的畜牧,養殖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翠峰鎮
  • 別名:翠峰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
  • 下轄地區:陳家村、東肖村、官村
  • 政府駐地:官村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412
  • 面積:47.36平方千米 
  • 人口:22239人(2017) 
  • 著名景點:樓觀台、仙遊寺、太白山、秦嶺野生動物園
  • 機場:鹹陽機場
  • 火車站:西安火車站
  • 車牌代碼:陝A
西安市周至縣翠峰鎮,沿革,發展規劃,經濟發展,項目建設,黨政建設,社會實踐,經濟建設,新農村建設,用道德規範教育農民,用文明之星感召農民,用整潔村貌薰陶農民,

西安市周至縣翠峰鎮

沿革

建國初為啞柏區翠峰鄉,1958年屬啞柏公社,1961年析建 翠峰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官村、上寶峪、下寶峪、官莊、東紅、丁家凹、農林、五聯、稻峪、史務、新聯、馬家莊、東家寨、西肖、東肖、陳家村16個行政村。2002?年,轄官村、下寶玉、上寶玉、官莊、丁家凹、東紅、農林、五聯、稻玉、史務、新聯、馬家莊、劉家寨、西肖、東肖、陳家16個行政村。?年陳家村分為陳東、陳西、陳北3村。
2011年撤鄉設鎮。
轄官村、下寶玉、上寶玉、官莊、丁家凹、東紅、農林、五聯、稻玉、史務村、新聯、馬家莊、劉家寨、西肖、東肖、陳家等16個村委會。
主要物產以種植梅杏、柿子、油桃、核桃、花椒為主。以生產的優質小麥打造“翠峰飥飥”品牌,迎得社會各界人士的青睞。境內自然景色秀麗。天然生態林木茂密蔥翠。在唐朝時曾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狩獵之地。曾建為皇家園林,傳說渭北扶風一代的忠貞節義“索姑娘娘”隱居青山者多。載著美麗傳說翠峰山森林公園已被省林業廳批准。
【2010年代碼】610124204

發展規劃

翠峰鄉“2009—2012”年工作規劃
為全力實施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和諧、富裕的小康社會,加快我鄉經濟建設步伐,促進我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結合我鄉實際情況,特制定三年(2009年—2012年)工作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充分發揮綠色有機食品優勢,大力實施“發展產業化特色農業富民”的發展戰略,多種產業並舉,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保持全鄉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發展目標
到2012年主要經濟指標預期達到以下要求:
——工農業生產總值實現平均年增長8%以上。
——兩個產業基地(優質核桃基地,108省道沿線雜果林基地)初具規模,人均收入年淨增200元以上。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實現平均年增長8%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以項目為載體,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經濟快速增長。一是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在抓好在建項目的基礎上,積極謀劃和建設一批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後勁。二是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改變過去粗放型發展模式,使經濟成長建立在依靠科技進步、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快、環境污染少、能耗比較低、經濟效益好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二)繼續提高農業產業化規模和質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最佳化產業和產品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重視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展優質果品,努力把綠色種植,畜牧養殖發展成為我鄉農業主導產業。健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圍繞富裕農民這箇中心任務,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和精深農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業效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產品及農副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做好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組織、指導和服務工作,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勞務輸出。加強對農民勞動就業和引導性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自主創業增收能力。
(三)積極推進城鎮化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村的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大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以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宣傳組織發動,整體協調推進農村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依靠自己雙手建設美好家園。到2012年,全鄉18個行政村中9個村建成文明生態村。二是發展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教育事業,重點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調整中國小布局,最佳化教育資源,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改善我鄉教育辦學條件。發展文化事業,加快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加大投入,解決我鄉飲用水安全問題。加強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鄉、村兩級衛生院(室)規範化、標準化建設,不斷改善我鄉醫療衛生條件,解決好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全力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實現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有效解決農民民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對“五保戶”、困難戶等特困群體的救助政策;完善農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標準。
(四)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建立和完善調解、處理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反應機制,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健全和完善基層治保組織和群防群治網路,提高社會整體防範水平。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並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創建“平安翠峰”活動,努力創造文明法治、穩定和諧、諒解寬容的社會環境。
(五)加強黨的建設,為規劃的實施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一是加強黨員幹部的素質教育,提高黨員幹部執政能力。二是認真抓好黨員發展工作。按照發展黨員的“十六”字原則,發展新黨員,為黨內注入了新鮮血液,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反腐敗鬥爭。認真組織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認真堅持廉潔奉公、嚴格執法的工作作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民眾的優勢,多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四是抓好村級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工作,為翠峰鄉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五是抓好宣傳工作,為翠峰鄉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實現“三年”規劃,任重道遠,但只要全鄉上下同心同德、齊心合力、努力拚搏,就一定能夠完成“三年”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把翠峰經濟和社會發展推向一個新階段,邁上一個新台階。

經濟發展

翠峰鄉勞務輸出全鄉共2600人,人均收入5000元。糧食產量1500噸,總產值225萬元。獼猴桃產量4000噸,單價3元(每公斤),總產值1200萬元。雜果林產量2000噸,總產值300萬。

項目建設

全鄉共引進項目28個,投資規模1300餘萬元,其中在建項目19個,9個項目正在作前期準備工作。
西肖村:投資35萬元修建的通善橋(寬6米)現已竣工投入使用;
五聯村:投資133萬元的人畜飲水工程現已基本竣工(新打機井2眼,修建蓄水池5個,開挖管道14000米);
農林村:投資 600多萬元的33戶移民新居工程現已竣工;
投資200萬元的水泥硬化道路6.6公里,其中官村硬化5.6公里,馬家莊村1公里;東肖村、劉家寨村、下寶玉村、農林村陣地建設及文化廣場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上寶玉、陳東和稻峪陣地建設正在實施中,投資30萬元文化站建設主體已竣工。這些項目的建設極大改善了民眾的文化娛樂及生活居住環境;千企千村幫扶工作正在對接之中。
投資1600萬元的官村中學、鄉中心國小工程,已全面竣工等待上級部門的驗收。
官村、劉家寨和稻峪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機關內部建設:門庭修建、11間灶房主體已竣工,院內地面硬化、綠化等共投資50萬元。
鄉文化站建設投入30萬元現已投入使用。

黨政建設

翠峰鄉按照鄉鎮工作職責,分為黨政機構職責和事業機構職責。其中黨的機構職責主要是:黨政辦公室和社會事務辦公室以及農村與經濟發展辦公室。黨政辦公室主要承擔黨委、政府和人大主席團決定事項的督促檢查落實和處理日常黨務、政務以及事務工作和機關內務,文檔管理、檔案起草、接待信訪工作等;社會事務辦公室主要承擔草擬全鄉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以及民政、司法、調解和社會治安工作等。農村與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負責農業基礎設施,鄉村道路建設以及扶貧開發工作。事業機構職責包括財政農稅、計畫生育服務站,農業綜合服務站和企業服務站。財政農稅站主要職責是制定年度財政預算計畫、組織實施、財務審計、票據管理、財源建設等,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全額撥款。計畫生育服務站主要負責全鄉範圍內計畫生育綜合服務工作和鄉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差額撥款。
農業綜合服務站主要負責全鄉農、林、牧和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企業服務站主要負責指導全鄉鄉村、組及個體企業發展,企業統計、企業管理和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領導分工如下:鄉黨委書記王潔冰主要負責全盤工作分管武裝和招商引資工作,政府鄉長楊明主要負責政府全盤工作,分管財稅、計育、統計、審計、編制、規劃及資源開發工作和經濟發展計畫工作,黨委副書記趙盟亞主要負責組織、紀監、婦聯、工青團和精神文明工作,人大副主席陳建峰主要負責人大、綜治工作。副鄉長騰兵利主要負責農、林、牧、副、漁以及安全生產工作。
政務公開主要包括重大事項公開和財務公開,重大事項有:項目建設、人事變動、計畫生育、民政救濟等。
業務工作程式按照分管領導負責制的原則,實行領導包片,幹部包村的分工,重大項由政府辦公會和黨委會研究決定。

社會實踐

翠峰鄉滻灞管委會在市委組織部開展“結對幫扶傳愛心”活動中,包扶周至縣翠峰鄉五聯村。活動開展以來,滻灞管委會領導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由管委會領導親自帶隊,先後5次深入五聯村調研、指導工作,為受災嚴重的三位黨員戶送去慰問金,解決了他們燃眉之急。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使五聯村很快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
滻灞管委會領導經過多次調研、走訪民眾,針對五聯村地處塬區,溝多梁多,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的實際,和村上一起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畫,分三步實施。一是投資50萬元,幫助該村出村主幹道水泥硬化5公里,徹底解決民眾出行難、雜果銷售難的問題。民眾情緒高漲,行動積極,路基工程已經完工,秋播後水泥硬化準備動工。二是硬化串村路6.7公里。該村有11個自然村,民眾居住分散,串村路在這次地震中也受毀嚴重,生產、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該村經濟薄弱,除交通局補助資金外,缺口資金仍達18萬元之多,管委會領導計畫多渠道籌措予以解決。三是村部建設。五聯村村部建於60年代,土木結構,在這次地震中村部受損嚴重,已成危房,管委會傾力幫助該村建設一座100平方米新村部,充分發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陣地作用。

經濟建設

西安市周至縣翠峰棗園麵粉廠,創建於1999年,根植於周至縣西南塬區優質小麥產地,這裡土壤肥沃、土層豐厚、生態優越,無任何污染源。
七年多來,棗園麵粉廠一貫恪守質量為根,誠信為本,品牌為命的經營理念,樹立科學發展觀,經過2006年一年多來的改擴建工程,現占地5307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685萬元,流動資金1000多萬元,每天可加工小麥150噸左右,經過設備更新,棗園麵粉廠已是周至縣境內設備最精良、生產工藝最先進、生產加工能力最大、麵粉質量最優的現代化加工企業。能為市場提供生態、優質、安全的麵粉。
棗園麵粉廠,是周至縣“重點企業”,西安市“重契約、守信用”單位,陝西省“名優誠信先進企業”。

新農村建設

周至縣把培育鄉風文明作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工程,堅持不懈地用濃厚的宣傳氛圍感染人,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人,用積極向上的典型引導人,用健全的鄉規民約規範人,用整潔的村容村貌薰陶人,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積極培育農村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用道德規範教育農民

翠峰鄉渭旗村雙女戶蘇周周招上門女婿,僅幾杯清茶,一份喜糖,來賓講話祝福,婚禮簡單而隆重。村民高小衛的老人去世,他讓前來悼念的親戚朋友一切從簡,周至雖屬土葬區,但他還是將老人遺體送去火化。翠峰鄉寇家堡村修建出村路資金不足,村民刑耀青多次動員兒孫捐款達5000餘元,並義務做拆遷戶工作、調解鄰里糾紛。圍繞“鄉風提升育民工程”,周至縣組織村委會修訂村規民約,普遍建立村民議事會、禁賭協會、紅白理事會等民眾性自治組織。民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覺實踐的長效機制的建立使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崇尚節儉、熱心公益事等文明新風逐漸成為時尚。

用文明之星感召農民

翠峰鄉焦鎮村嚴銀子的婆婆一說起兒媳婦就讚不絕口。兒媳嫁過來後對待老人就像親生父母一樣。家裡經濟不寬裕,就是短了吃鹽的錢也從未少過婆婆一頓牛奶和雞蛋。老人自豪地說,銀子被評上孝順兒女後,周圍的兒媳都向銀子學習呢,跟婆婆吵架的現象少多了。科技示範戶、市級黨員致富帶頭人王海水,長期從事果樹園藝新品種、新技術的培育、引進開發和示範推廣工作,不僅使他所在的駱峪鄉紅旗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油桃專業村和專業鄉,而且在全縣已推廣栽培2萬多畝,每畝增收500元。在實際工作中,周至縣把樹立先進典型作為培育鄉風文明的有力抓手,在全縣農村堅持評選孝順兒女、明白老人和科技示範戶、致富能手等“文明之星”,在報紙電視台宣傳他們的事跡,把他們披紅戴花的照片常年張貼在村里最顯眼的位置,讓民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營造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氛圍。

用整潔村貌薰陶農民

隨處可見的閱報欄,30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教室,2600平方米的健身文化廣場,價值十幾萬元的體育健身器械……翠峰鄉大莊寨村這個小村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明特質讓慕名前來參觀的西安市民大開眼界。針對農村環境髒、亂、差的情況,周至縣將“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街道亮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作為標準,城建部門統一規劃,全縣集中抓好50個示範村,整修村莊道路,建街心花園,成立了衛生管理隊伍,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渭旗村等村還因村制宜對村容村貌進行“美容”,設定標牌、櫥窗、板報、文化牆等,把村規民約、民謠家訓寫在牌上,畫在牆上,使農民時刻感受到:地上有綠樹花草,低頭受薰陶;牆上有漫畫警句,抬頭受教育;牌上有村民公約,做事有標準;欄里有村子規劃,奮鬥有目標。同時,許多老黨員定期義務清掃街道,形成了有效的村容村貌管護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