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衛民

翟衛民

翟衛民,字仲仁,別署蔚旻、為民,以檃栝齋、檃栝得居顏吾居。一九六五年生於湖北孝感,黑龍江呼蘭人。一九九五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習書法、篆刻三十年。拜入崔志強先生門下,並問藝於王鏞、石開、邱振中、燕守谷等。現供職於中國書法家協會考級中心。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社會藝術專業考官、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書法篆刻工作室主任、北京印社理事、山東印社副社長、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棗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翟衛民
  • 出生地:湖北孝感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中國書法家協會員等
  • 代表作品:山東省文藝界的綜合性文藝大獎“泰山文藝獎等
藝術成就,主要藝術活動,主要作品及名錄數十次入選國家級重大展覽,名家評價,翟衛民篆刻漫議,通於篆而精於印,個人作品,

藝術成就

主要藝術活動

1992年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翟衛民
1994年全國第三屆篆刻展
1995年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1996年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展
1997年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優秀獎
1998年全國第四屆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屆國際書法篆刻展;蘭亭獎·牡丹杯書法大賽優秀獎
1999年全國第三屆楹聯書法展
2000年全國第八節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2001年山東省首屆篆刻展一等獎;“華夏證券杯”書法展三等獎
2002年第一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展;山東省第五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
2003年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展;山東省美術館舉辦翟衛民書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百年慶典聯展
2004年第三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展
2005年京華雅集當代篆刻家北京邀請展
2006年京華雅集首屆全國陶瓷印邀請展
2007年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獲獎提名;全國當代篆刻藝術大展;“淵源與流變”二王帖系書風展
2008年全國第六屆篆刻展一等獎;全國六零印象篆刻提名展;中日篆刻邀請展;全國第二屆百家書法邀請展;九宮墨象第一回展
2009年山東省政府泰山文藝獎二等獎;“淵源與流變”簡帛書展;入編共和國書法大系篆刻集;山東省第五屆書法篆刻展二等獎;京華雅集當代名家篆刻邀請展;山東省書法篆刻突出貢獻獎
2010年首屆全國百名獲獎作者書法篆刻邀請展;北京印社第二屆社員作品展;淄博國際書法邀請展;全國第三屆百名著名書法家邀請展;中國濰坊第三屆文展會名家展;“海容杯”全國書法現代刻字名家邀請展
201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30周年會員優秀作品展;國際書法邀請展
中韓大邱書展;“金石永壽”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齊魯菁華”山東中青年書法提名展;翟衛民書法篆刻巡展第一站---“凝氣東方”威海個人書法篆刻展
2012年當代創意·印風邀請展;上海·山東書法交流展;翟衛民書法篆刻巡展第二站---“海風相從”青島個人書法篆刻展
2013年西泠印社成立110周年聯展;翟衛民書法篆刻巡展第三站---“望岳”萊蕪個人書法篆刻展
2015年“似書而非”---燕守谷、楊林、翟衛民、鄒本虹當代書法四人展
2016年“克己復禮”---翟衛民師生作品展

主要作品及名錄數十次入選國家級重大展覽

入編《共和國書法大系·篆刻卷》,入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中國》名人錄,入編《中國當代書法市場投資指南》名錄;被《中國書畫》雜誌推舉為山東代表書家及中青年十傑;榮獲山東省政府“泰山文藝獎”、山東省書協“山東省書法創作貢獻獎”;《中國書法》、《藝術書法》、《篆刻》、《書藝公社》等十餘家專業期刊網站做專題推薦。出版“刀風墨向”翟為民書法篆刻作品集。

名家評價

翟衛民篆刻漫議

白爽
一切藝術都是時代的產兒,篆刻雖向為人呼作雕蟲小技,然亦無法逾此法則。縱覽中國篆刻的歷史,篆刻的興盛或衰微,母體決定一切。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強調個性解放,崇尚自由傳奇已成為最重要的社會潮流。在如是的社會背景下,我們這個時代的篆刻創作必具有上述的時代痕跡。具體說來,當代的篆刻家,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篆刻家,他們完全從新時期篆刻復甦時期學習古典印章樣式的風尚轉向學習古典印章的藝術精神風尚了。這一“當代”化的闡釋意識,無疑標識著一種更為深層的與古典的連結。翻檢當代篆刻創作的優秀之作,我們很容易從年輕一代篆刻家身上體味到一種與以往篆刻範式有別的品格。在我看來,翟衛民的篆刻作品即備有這一標識,他顯然是年輕一代篆刻家中不容忽視的“典型人物”。
在討論翟衛民的篆刻創作之前,就無以迴避作為山東印人的翟衛民。俗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水土對個體藝術創作風格的成因會起到重要作用力。山東是齊魯故地,歷史悠久,文化鼎盛,山東一地的篆刻家大多以取法古璽、漢印為尚,對明清流派印的態度不似南方印人那么專注。這種風氣的成因,一兩句話無以講清,可是這種審美理想一如地域風俗,顯見是山東地域篆刻的一個重要特色。山東地域篆刻的審美趣味素絲初染般地影響著翟衛民,他的篆刻創作自始至終以三代璽印,秦漢六朝印為經緯,汲古食古,復以當代開放的審美觀念重新闡釋、表現,積二十餘年之力,終漸趨形成個體一往無礙,猛利蒼勁,而又精氣內斂的自家風度。
“心以官則思”,“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翟衛民1990年代初期的兩方作品,兩印均是取法古璽,分朱布白離合自然,以古璽印的樣式理路度之差強人意,但以古璽印的精神意蘊度之,則未免顯得簡單。篆法平鋪直敘,刀法缺少起伏變化,章法缺乏放膽擒縱的想像力。然而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每一位對篆刻有過實踐經驗的人大抵都能從這兩方略顯幼稚的作品中看出作者的前途,這是基於此二印的想法、手法固失於老到,但畢竟體現出他力掙古璽印之形,欲從精神層面接古璽印之氣的理想。形和氣是大有別的,形和氣的概念比較抽象,如果僅用語言表述,恐難為之,若舉例說明,似可陳一二。比如老輩印人中羅福頤學漢印、朱復戡學古璽皆是學形,而沙孟海學漢印、易大孺學古璽是謂得神。此後的翟衛民堅定地把腳跟立定於古璽漢印的沃土中,身體力行的實踐,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應,砥礪磨淬的歷練,加之其2000年負笈京華中央美院從游王鏞先生的學術經歷,令他的篆刻創作大大地上升到一個新的境地,完成了從精神層面連結古典、闡釋古典、表現自我的過程。
在篆刻藝術從實用走向藝術自覺的進程中,清人鄧石如、趙之謙是兩個里程碑式的人物。鄧石如倡導的“印從書出”,第一次實現了書法與篆刻的真正聯姻,在鄧石如之前,篆刻僅僅是在印材上刻出“篆字”而已,但在鄧之後,篆刻的線條卻有如落在紙面上的線條,柔潤、挺拔,有著書法一樣的表現力。趙之謙印從書出之外,更究意“印外求印”,印外求印者,用閎取精,引伸觸類也,每每將印章之外的質素融匯到印章之內。鄧、趙之後,凡開宗立派的印人,莫不依此兩旨繼開生面。翟衛民深解一個成功的篆刻家先必有一種風格化的篆書,是故他在篆書創作上傾力甚多,他的篆書意取陶文、金文合處,用筆多以草法出之,線質上力求蒼厚舒展,跌宕恣肆,結體上方圓結合,左右傾側,大小參差,予人一種松靈奇逸的審美體驗。他善於將這一個性化的篆書語言用之篆刻,他奇逸的篆書書風成為其篆刻創作的底色。翟衛民專業化的學院教育背景,使他的藝術視野走向宏闊,他縱然不乏秦璽漢印厚實的印內功底,但自我勃發的創造力總是引誘著他不斷地將目光投向印外。考古學的各種成果決定性地影響了20世紀的書法篆刻創作,翟衛民恰逢其時的生長在一個地不愛寶的時間空間裡,基於其敏感的藝術靈思,他對能見到的古文奇字都充滿著好奇,進而廣覽博採,為我所用,這一善學善悟善用的本領在當代印人中是罕見的。吾鄉那方“陳榑三立事歲右廩釜”,堪稱陶片印之魁,古陶印的製作不及官方銅璽那般嚴謹規範,往往活潑自由,繽紛炫目,加之經年累月的長期浸蝕,印面多雕殘甚烈。翟衛民對這種奇氣橫溢,高古超曠的古陶印或古陶片情有獨鐘,他在這片印外的廣袤天地中尋繹到自我。自2000年至今,他一直將創作的主線糾集於斯,像“風過耳”、“飲之太和”諸印,印風恣縱肆意,鑿刻刀法猛利,尤其是在印面的修飾方面直奪天工,一派上古氣息,使最後的印面效果朴茂、詭譎,氣格高邁。翟衛民的篆刻畫意甚濃,這抑或也是“印外求印”的結果,似又可許為“以畫濟印”。昔弘一上人嘗云:“朽人於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案之原則,竭力配置調和全紙面之形狀,於常人所注意之字畫、筆法、筆力、結構、神韻,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屏除,決不用心揣摩。故朽人所寫之字,應作一圖案畫觀之,則可矣……無論寫字,刻印等亦然,皆是以表示作者之性格。”弘一是文藝通才,所以能有如此不凡地見解。篆刻之美的表現,既非雕塑,也非繪畫,同時也不是書法,但是她卻兼有此三者之美。在當代的藝術創作格局中,篆刻在獲得獨立地位之後,形式美的表現自然會被提升到一個顯要位置,翟衛民的篆刻作品大多大開大合,對比強烈,在形式美的開掘方面用力頗巨,有時為了強調視覺效果,還朱白混用,可謂在篆刻形式美的探索上做得非常徹底。然而,中國的藝術終歸是講內涵的,蓋中國藝術,表現的是“機體的美”而不是“幾何的美”,此或謂中、西藝術最根本的差別。昔趙古泥、鄧散木的印作,之所以多遭詬病,所失者正在斯處。翟衛民在篆刻創作中也存在這類失步處,像“柔之勝剛”一印,即近於版畫,篆刻本體內蘊的風神不啻大大失卻了。在嘗試中成長,走一點彎路,在探索中超越,碰幾個釘子,事屬正常,翟衛民這些在實踐中的失敗痕跡仿佛人一輩子總要發作一次的麻疹,是一次無法規避的經歷。在藝術創作探索的道路上,怕就怕有的人一輩子也生不出葉甫圖申科所說的麻疹,總不斷地“克隆”著牙牙學語,那才是真正令人恥笑的事情。
當代印壇的作者群中,正在出現一種分流現象,即一類為“曲由心出”,一類為“奉旨填詞”,在熱鬧的紅塵中,後者因為善於拜碼頭,跑門路,往往能在各種大展中力拔頭籌,在各色鮮亮的儀式中招搖過市,在各類媒體中拋頭露面,但他們的作品一定不是自心田流出的,是以一種“奉旨填詞”的心態,迎合那多非專業化的權貴評審而獲得個人最大化的利益。我眼中的翟衛民則屬於前者,他的篆刻創作“辭必己出”,是實打實的,硬碰硬的,浸潤於心靈,注入於精神,熔化於血肉的心意心聲,這是一個藝術家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這還是我看好翟衛民藝術前程的根本因由。
2009年立冬於京城花家地寓所

通於篆而精於印

翟萬益
我們的時代已經和漢代無法比擬了,漢代的印人,只是一種直通車式的繼承,在他們的視野里絕沒有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材料豐富,漢代印章文字的規定性,只允許漢代的印人在一根鋼絲上走下去。在我們當下的這個世界裡,我們所擁有的文字材料可以說是空前的。甲骨文字、青銅文字、磚瓦文字、玉石文字、簡帛文字,不斷呈現在我們面前。其豐富性讓初入手的人的確有些無從下手,但久泳其間,範圍之闊大,深度之雄厚,足以使我們得到揮灑的自由和愉悅。
翟為民作為新一代的印人,當我讀他的印作時,首先獲得的影響是對新舊篆書材料的稔熟,這種稔熟一任自然地表現在他的印章構思里,可以說每一方印章都為新奇的思維所縱恿,在舊有的程式外開出一方新的天地。從一些印章規模中,能夠分明感受到作者對傳統繼承的良好素養,面對印章文字的自由調配,作者很快能跳出已有程式的束縛,尋找新的語式,首先是作者對空間語言的重新追尋,在狹小的平面舞台上,求得分割的新穎,象“思無邪”一印,我們如果將它看作一座建築,一種不平穩感占據了整個印面,給欣賞主體以岌岌可危的感受,三個字組成了一條流線式擺動的形態,印的框線也作了一種輔助性地說明,文字筆劃的設定,有時散漫不經,“思”上之“田”,心裁別出,反朱為白,與上框銜接像一個太陽掛在上空,輕輕地右斜,意在加強印面的平衡,“心”部取自戰國璽印部首,使筆劃極為流動,板滯一掃而空,“邪”下之左角,直接剔除了邊線,讓“耳”部起聯接和支撐作用,而印的平衡點直接落在一個圓圈上,這種平衡就像雜技的手法一樣,微妙就此而生。要追究印章文字是漢印還是戰國璽,似乎都不像,但都卻帶著那么一點,雖然離經叛道,總還秉承那么一點聖賢的口氣。刀法的謹慎和細膩,加強了印章的可讀性,筆劃看上去很粗放,但深入到筆劃之中,運刀的靈動、小心,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翟為民在很多地方用了沖刀,不僅白文里如此,朱文里也是以沖刀表現筆劃的簡潔明了,以此來掩飾自己對文字構思的過分表現,使過分用心處表現出一定的率意,增加新一層的意境在其中,產生一個新的矛盾衝突,刻意和率意在一根線上得到了呼應。再看看“事在人為”一印,採用了對角處理的手法,簡單的“在”和“人”相對,較繁的“事”和“為”相對,“在”壓到了印章的底線上,“人”提到了靠近上線的地方,使二者進入意趣上的統一,“事”上的部分造型似乎取自璽印文字,下部又採用了漢印的成份,而“為”很大可能是楚簡的成份,結構上的活套不是從古人中來,也不是從當代印章里搬出套路,而是作者發自自己內心的一種構設。“無眼耳鼻舌身意”,真有些印文所闡釋的味道,這方印,全以稚拙取勝,文字互不相關,各成位置,總體都有同向左行之感,這種拙中寓巧的功夫,完全由藝術上的一種膽略所陳述,表現得淋漓盡致,統馭印面的又是一种放浪不經,心裁別出的效應。翟為民治印,決不是妙手偶得,從印的解讀中,可以看出作者反覆經營的苦心來,一方印的修修改改,不知經過了多少個回合,不斷提升印章的趣味性,看似粗頭亂服,放蕩不經,實則給人以無窮的玩味。在一些看似平淡的印作中,作者寄寓了無限的深思,文字的誇張和縮小。猶如陶工手裡的泥巴,任其作為,皆有趣致,以至捏造出自己理想中的面目來。“大愛無疆”,作者刻了二方,陰陽各一,作者自己得到了自我肯定,我們閱讀這二方印,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什麼地方,這就促使我們關注到這兩方印的細節,在毫髮之間的細微之處揭示出文字造型的差異,這就像同一個演員扮演相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時空中有著不同的創造性表演一樣,揭示出戲劇的深層意蘊,篆刻的文字也象演員一樣,也同樣具有表現的時空自由,而這種自由充分由一串精細的細節完美地表現出來。翟為民不僅把文字當做一個演員來塑造,更把一個個大小長短不等的點劃作為演員來塑造,在他的筆下,在他的刀下,沒有鬆懈他的每一個盡力表現的筆劃和部首,正由於如此,他的篆刻語言是耐人尋味的,抓住他的每一個印章文字,都包含著一出動心的戲劇語言。翟為民印章的語言的豐富性,是擷取了整個古文字材料而冶煉出來的,解除文字載體的局限,把自己放到一個大的文字背景下去塑造新我,這個點正是一個有作為的印人所著力的地方。章法上的出神入化,在於化解了已有的程式,熔鑄出新我,標明了當代篆刻的走向,從翟為民的篆刻中,可以讀出印章未來時代發展的方向,更可以透視出中國書法的未來發展方向,這是我們在以後的時日裡可以看到的。
2009.12.19夜草成

個人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