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婉明

翟婉明

翟婉明,男,1963年8月生,江蘇靖江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十九大代表。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

現任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科協副主席、成都市科協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翟婉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靖江
  • 出生日期:1963年8月
  • 職業: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導
  • 畢業院校西南交通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持成果入選2005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主持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主持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建立的“車輛-軌道統一模型”
    工程科學首位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獲得者
    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
  • 代表作品:《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列車-軌道-橋樑動力相互作用理論與工程套用》
人物履歷,學術兼職,主要研究,專業成就,主持項目,榮譽獎勵,科研成果獎勵,科研榮譽獎勵,榮譽稱號,論著,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論文,國家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人物事跡,艱難求學,圓夢交大,

人物履歷

1981.09~1985.07,西南交通大學·機械系本科
翟婉明(右)接受長江學者成就獎翟婉明(右)接受長江學者成就獎
1985.09~1992.05,西南交通大學·機車車輛專業碩士生、博士生
1987.07~1994.06,西南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研究所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4.07~今,西南交通大學·列車與線路研究所所長、教授
1996.01~今,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1998.07~1998.09,丹麥工業大學·客座教授
1999.12~今,西南交通大學·特聘首席教授
2000~今,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協會(IAVSD)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1.12.9,翟婉明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5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為四川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學術兼職

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way、振動工程學報、機械工程學報、鐵道學報等期刊編委,振動與衝擊編委會副主任,四川省科協副主席、成都市科協主席。

主要研究

鐵路大系統動力學理論;高速列車系統動力學;磁懸浮車輛系統動力學
列車與線路及橋樑的相互作用;列車運行安全;動力學仿真;振動、噪聲與控制。

專業成就

翟婉明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
翟婉明教授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並系統建立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新理論,開創了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學科新領域。建立的“車輛-軌道統一模型”,突破了傳統輪軌關係模型中關於“鋼軌靜止不動”、“輪、軌均為剛性體”和“左、右輪軌始終保持接觸”等3種假說的局限性,並解決了對散粒體道床建模的國際性難題,在國際上被列為本領域四大代表性模型之一,並被稱為“翟-孫模型”、“翟、孫五參數模型”而得到廣泛採用。該理論模型在國內被成功地套用於我國列車提速及重載、高速鐵路工程實踐領域近10個重點工程(產品)之中,解決了列車提速及秦沈快速客運專線建設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包括:我國第一條時速200km客運專線(秦沈線)建設工程;新型提速客運電力機車SS7E橫向動力性能改進設計;京秦客運通道時速200km提速改造工程;200km/h“天梭號”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研製;西南山區鐵路小半徑曲線提速改造工程等。解決了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中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5億元(增收節支額),新增利稅9000餘萬元。
翟婉明教授創造了“大型工程動力分析的快速數值積分方法”,被作為“萬噸重載列車運行模擬”和鐵道部“火車司機駕駛模擬培訓裝置”的動力學仿真算法,收到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主持研製成功鐵路行業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工程動力學仿真軟體——“高(快)速列車過橋安全性仿真評估通用軟體”,從而為鐵路設計部門在修建高(快)速鐵路之前對關鍵橋樑設計方案進行安全評估提供了科學工具。

主持項目

共主持和參加了40餘項國家、鐵道部、教育部與四川省的縱向科研課題。
1 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鐵路大系統動力學理論的研究與套用,編號:59525511,1996~2001年。
翟婉明(左)與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協會主席翟婉明(左)與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協會主席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速列車與線橋結構動態相互作用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編號:50178061,2002~2004年。
3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磁懸浮車輛/軌道系統動力學研究,編號:59975078,2000~2002年。
4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鐵路輪軌高頻接觸振動理論及套用,編號:19202015,1993~1995年。
5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的研究,編號:19072054,1990~1992年。
6 主持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項目,現代鐵路輪軌耦合動力學理論及套用,1994~1996年。
7 主持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研究基金項目,高速列車與線路動態相互作用研究,1998~2000年。
8 主持國家博士學科點基金項目,機車車輛與軌道結構的隨機耦合振動理論研究,編號:98061303,1999~2001年。
9 主研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重載列車動力學的研究,編號:75-22-02-04,1986~1989年,1989年通過國家鑑定。
10 主研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減輕重載列車與線路相互作用及操縱最佳化的研究,編號:85-402-03-04,1991~1995年,子項目負責人,1996年通過國家驗收。
11 主持鐵道部科技研究項目(秦瀋客運專線綜合試驗科技攻關項目),橋上無碴軌道綜合試驗,編號:2000G49-D,2000~2004年。
12 主持鐵道部科技研究項目,列車-線路-橋樑動力學仿真通用軟體的研究,編號:2001G40,2001~2003年。
13 主持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鐵路車輛系統動力學若干關鍵基礎問題的研究,2000~2001年。
14 主研鐵道部科技研究項目,貨物列車動力學測試技術(地面及車上)及評判規範的研究,編號:98J29,1998~1999年,子項目負責人。
15 主研鐵道部科技研究項目,高速鐵路高架橋上無碴軌道關鍵技術的試驗研究,編號:98G01,1998年,子項目負責人,1999年通過鐵道部評審。
16 主持鐵道部科技研究項目,京秦客運通道時速200公里提速改造工程動力仿真研究,2000年。
17 主持(第二)鐵道部科技研究項目,軌道剛度對軌道和列車動力性能影響的仿真分析,編號:98G31-D,1998~2000年。
18 主持四川省套用基礎研究項目,高速鐵路輪軌衝擊振動及其控制,1993~1995年。
19 主持四川省套用基礎研究項目,提速鐵路線路強化技術,2002~2003年。
20 主持四川省套用基礎研究項目,超導磁懸浮列車系統動力學研究,2003~2004年。
21 主研國家863計畫高速磁浮交通重大專項子課題,TR08車輛系統(含軌道)動力學建模與仿真研究,2002~2003。

榮譽獎勵

科研成果獎勵

(1)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鐵道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2005年,主持,排名第一
(2)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鐵道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2005年,主持,排名第一
(3)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列車過橋動力相互作用理論、安全評估技術及工程套用,2009年,主持,排名第一
(4)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鐵路提速線路強化技術及其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2003年,主持,排名第一
(5)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鐵路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研究及工程套用,2004年,主持,排名第一

科研榮譽獎勵

(1)詹天佑青年科技獎,1994年
(2)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1996年
(3)中國圖書獎,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1998年,排名第一
(4)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成就獎,2003年
(5)四川省傑出青年科技人才獎,1999年
(6)中國青年科學家獎,2006年(第六屆,全國共10人)
(7)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6年
(8)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2006年(工程科學首位)
(9)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2012年

榮譽稱號

(1)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4年
(2)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93年
(3)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1993年
(4)全國百名青年科技標兵,1994年
(5)鐵道部優秀科技工作者,1995年
(6)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95年
(7)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996年
(8)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999年
(9)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02年
(10)全國優秀教師,2009年
(11)成都市科技創新十大人物“最具影響力技術創新獎”,2011年
(12)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
(1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高速鐵路基礎結構動態性能演變及服役安全基礎研究“(我國高速鐵路基礎結構領域的第一個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2013年
(14)2015年9月17日,由中央電視台和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的2015“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被推選為活動“特別關注教師”。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論著

代表性著作

(1)翟婉明著,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第3版),科學出版社,北京,2007年(中國圖書獎)
(2)翟婉明,夏禾,等著,列車-軌道-橋樑動力相互作用理論與工程套用,科學出版社,北京,2011年(國家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代表性論文

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代表性論文如下:
(1)Wanming Zhai, Kaiyun Wang and Chengbiao Cai, Fundamentals of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9, 47(11), pp.1349-1376
(2)Wanming Zhaiand Kaiyun Wang, Lateral hunting stability of railway vehicles running on elastic track structure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Nonlinear Dynamics, ASME, 2010, 5(4), pp. 041009-1-9
(3)Wanming Zhai, Two simple fast integration methods for large-scale dynamic problems in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1996, 39(24), pp.4199-4214
(4)W.M. Zhai, K.Y. Wang and J.H. Lin,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 of railway ballast vibration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70(4-5), pp.673-683
(5)W.M. Zhai, C.B. Cai and S.Z. Guo, Coupling model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vehicle/track interaction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6, 26(1), pp.61-79
(6)W.M. Zhai, C.B. Cai, Q.C. Wang, Z.W. Lu and X.S. Wu, Dynamic effects of vehicles on tracks in the case of raising train speeds,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Proc. Instn Mech. Engrs, Part F, 2001, 215(2), pp.125-135
(7)Wanming Zhaiand Xiang Sun, A detailed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vert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railway vehicle and track,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4, 23(Suppl.), pp.603-615
(8)W.M. Zhai, C.B. Cai and K.Y. W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of high-speed train-track-bridg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1(Suppl.), pp.677-686
(9)W.M. Zhaiand C.B. Cai, Effect of locomotive vibrations o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8, 28(Suppl.), pp.47-58
(10)W.Zhaiand Z. Cai,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a lumped mass vehicle and a discretely supported continuous rail track,Computers&Structures, 1997, 63(5), pp.987-997
(11)W.M. Zhaiand H. True, Vehicle-track dynamics on a ramp and on the bridge: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0, 33(Suppl.), pp.604-615
(12)W.M. Zhaiand C.B. Cai,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s: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s,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02, 37(Suppl.), pp.653-665
(13)W.M. Zhaiand K.Y. Wang, Lateral interactions of trains and tracks on small-radius curve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6, 44(Suppl.), pp.520-530
(14)Wanming Zhai, Zhenxing He and Xiaolin Song, Prediction of high-speed train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 based on train-track-ground system model,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0, 9(4), pp. 545-554
(15)Wanming Zhai, H Takemiya, G De Roeck and E Tutumluer.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11
(16)C.F. Zhao andW.M. Zhai, Maglev vehicle/guideway vertical random response and ride quality,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2, 38(3), pp.85-210
(17)G. Chen andW.M. Zhai, A new wheel/rail spatially dynamic coupling model and its verification,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1(4), pp.301-322
(18)Z. Ren, S. Sun andW. Zhai, Study on late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turnout system,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5, 43(4), pp.285-303
(19)翟婉明,車輛-軌道垂向系統的統一模型及其耦合動力學原理,鐵道學報,1992年,第14卷,第3期,pp.10-21
(20)翟婉明、蔡成標、王其昌,提速線路強化技術對策、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中國鐵道科學,2002年,第23卷,第6期,pp.78-85
(21)翟婉明、王開雲、楊永林、孟宏、封全保,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在現代機車車輛設計中的套用實踐,鐵道學報,2004年,第26卷,第4期,pp.24-30
(22)翟婉明、蔡成標、王開雲,高速列車-軌道-橋樑動態相互作用原理及模型,土木工程學報,2005年,第38卷,第11期,pp.132-137
(23)翟婉明,機車車輛與線路最佳匹配設計原理、方法及工程實踐,中國鐵道科學,2006年,第27卷,第2期,pp.60-65
(24)翟婉明、王開雲、陳建政,鐵路貨車橫向非線性動態行為的理論與試驗研究,機械工程學報,2008年,第44卷,第11期,pp.138-144
(25)翟婉明、金學松、趙永翔,高速鐵路工程中若干典型力學問題,力學進展,2010年,第40卷,第4期,pp.358-374

國家發明專利

(1)鐵路軌道系統動態性能可視化仿真方法,授權號:ZL200710049808.9(第一發明人)
(2)一種轉向架在軌道上運行的全尺寸脫軌機理試驗台,授權號:ZL 201010503981.3(第一發明人)
(3)高速鐵路實尺軌道結構的動態特性試驗裝置,授權號:ZL 201120205286.9(第一發明人)
(4)一種軸箱懸掛定位裝置,授權號:ZL200910244338.0(第二發明人)

軟體著作權

(1)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仿真分析系列軟體之一:垂向動力作用分析系統VICT,授權號:2005SR01734,排名第一
(2)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仿真分析系列軟體之二:動態安全性分析系統TTISIM,授權號:2005SR01735,排名第一
(3)列車-線路-橋樑動力學仿真分析軟體TTBSIM,授權號:2009SR09434,排名第一

人物事跡

艱難求學

元麥糊糊果腹的童年時期
1963年8月,翟婉明出生於江蘇靖江一個貧苦農村家庭,家中姊妹三個,翟婉明他排行老二。童年時期,經常吃不飽肚子。在翟婉明家鄉,有一種叫元麥的植物,磨成麵粉,加進水裡,再混合幾粒米,就是小時候的一天三頓飯。雖家庭貧苦,但翟婉明的父母思想開明,支持鼓勵三姊妹上學。到中學階段,翟婉明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順利讀完國中。姐姐和弟弟與周圍很多人一樣,沒有繼續讀下去。
翟婉明大學時期在母校西南交通大學留影翟婉明大學時期在母校西南交通大學留影
放棄做代課老師參加高考
因成績優異,翟婉明中學畢業後順利考入高中。但進入高中後,翟婉明對未來充滿了迷茫,突然感到沒有出路。此時,當地國小校長找到翟婉明,邀請做國小代課老師。1977年,就在翟婉明準備答應邀約時,全國恢復高考的訊息傳來。1981年,翟婉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交通大學。

圓夢交大

第一次坐火車省錢餓肚子
1981年,翟婉明拿著西南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踏上了火車。因當時大雨連綿,寶成鐵路塌方,很久路都不通,翟婉明只能先轉搭去上海的火車,然後乘火車從上海到昆明,再從昆明坐火車到成都。路途經歷三天四夜。一天一夜後,翟婉明站到了貴陽。那時剛從農村出來,家裡窮,買完火車票後,就剩兩塊錢。翟婉明不敢買吃的,只能自己餓著,看別人吃。等餓到昆明,翟婉明發現,從昆明到成都是快車,快車票還要再加3塊錢,即使一路沒捨得買口吃的,那兩塊錢還是不夠。翟婉明只能拿著西南交通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去找警察。在警察的幫助下,翟婉明最終填飽肚子,到西南交通大學所在地的四川峨嵋火車站。出站時,翟婉明見到學校來接的人,這成為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那是翟婉明第一次坐火車,18歲的他,從此和鐵路結緣。
第一位提前畢業的研究生
1981年9月,翟婉明進入峨眉山腳下的西南交通大學內燃機專業學習。1985年9月,國家開始免試研究生推薦制度,翟婉明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被推薦為免試攻讀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師從於承訓教授,主攻機車車輛傳熱學。因入學前已明確碩士論文選題,加上西南交大實行學分制,翟婉明提前修滿學分,提前進入論文工作階段。 在更加刻苦和努力下,僅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翟婉明研究生畢業。1987年6月,翟婉明提前一年完成學業,順利通過碩士論文答辯,並留校在機械工程系熱工教研室任教。 翟婉明成為西南交通大學歷史上第一位提前畢業的研究生。
意外獲得讀博的機會
研究生提前畢業並留校任教,這樣的畢業很圓滿。讓翟婉明遺憾的是,當時所讀的專業在西南交大沒有博士點,翟婉明準備趁暑假回老家一趟,回來後認真教書,再做打算。在學校食堂吃飯時,機車車輛知名專家、西南交大教授孫翔(後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對翟婉明講,希望其報考機車車輛專業動力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以第一名成為博士
因博士專業與本科及碩士專業不一致,雖孫翔教授反覆做工作,依然沒有打動翟婉明。暑假開始後,翟婉明回到江蘇老家。回家沒多久,翟婉明收到孫翔教授寄來的信。在信里,老師建議翟婉明選擇專業要大膽,以他的實力,考上肯定沒問題,不用擔心專業跨度的問題。不久,翟婉明又收到老師的第二封信。信的主題仍然是鼓勵他報考博士。8月底暑假結束,翟婉明回到學校。孫老師和學科博士點的帶頭人嚴雋耄教授一起把翟婉明叫到辦公室,做了一次長談,沈志雲院士也給予了極大的鼓勵。老師們的鼓勵打動了翟婉明。翟婉明下定決心準備考試。考試成績出來後,全校秋季(當年的第二次)博士入學考試一共考上三個博士生,翟婉明名列第一。
笑稱是西南交大的“土教授”
自1981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學專業後,翟婉明的人生從此與母校緊緊聯繫在了一起。1991年,翟婉明被學校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31歲的翟婉明成為當時中國鐵路系統最年輕的教授。而33歲這年,翟婉明成為博士生導師。
在2011年新增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近90%是海歸,翟婉明則是10%的例外。翟婉明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專家,沒在國外念過一天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