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宏

習宏,生卒年不詳,習珍之弟。曾在東吳入侵蜀漢時建議哥哥習珍偽降,約樊胄舉兵。習珍死後,弟弟習宏落在東吳,有問必不答,終身不為孫權發一言。

基本介紹

  • 本名:習宏
  • 所處時代:三國時期
  • 民族族群:漢
  • 主要成就:蜀漢將領
家庭成員,兄弟事跡,習氏貞良,付與重任,巧計偽降,誓死抗吳,烈兄報國,賢弟無言,人物評價,

家庭成員

兄長:習珍,三國時蜀漢將領。先主劉備時曾任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
兄子:習溫,三國時襄陽人,歷任吳國長沙、武昌太守,選曹尚書。

兄弟事跡

習氏貞良,付與重任

龐林婦,同郡習禎妹……魏文聞而賢之,賜牀帳﹑衣服,以顯其節義。
——《襄陽耆舊傳》
習珍,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
——《襄陽耆舊傳》
不同於魏有王沈、吳有韋昭(即韋曜,避司馬昭諱),蜀由於諸葛亮領導下是一直沒有官修史書,由此,蜀漢無論在《三國志》,或裴注,甚至是《三國志集解》,蜀的篇幅都是最小的,蜀漢許多英雄人物沒有得到傳播。至《三國演義》,蜀漢人物雖然得以抬頭,以濃重筆墨描寫,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在元朝說書戲劇之後成書,新增的故事,其杜撰性質幾乎已被後人認定。由此,想找一些《三國志》沒有怎么提到的蜀漢新人物或新事跡,也真的很困難。偶閱《襄陽耆舊傳》,得二忠烈人物,因此向大家分享之。
習珍,蜀漢裨將軍,零陵北部都尉。由於史料記載其人甚少,表字不詳,當然也無法知道他是何時開始追隨劉備。不過習珍是出於《襄陽耆舊傳》,可以知道他是荊襄人士,那至少是劉備到達新野之後才認識的。而且從其姓氏也可以看出,習珍是屬於荊州習氏,出身不會太低。因為根據龐統的弟弟龐林的妻子即是習禎的妹妹。龐德公和黃承彥這一夥人皆是荊州上流社會的人物,能和龐統的弟弟結親家的習氏自然也不會差得太遠,也許是文化之家,也許是富戶。而且習氏多出人物,有點像“馬氏五常”,由此推斷習氏在荊州的社會地位決不會低,雖然比起蒯蔡兩大家族還相去甚遠。這裡順便提一句,《桌遊志》第十八期的漫畫說龐統是矮醜窮是不合適的,即使根據《三國演義》,矮和醜是逃不掉了,那么窮卻是萬萬不沾邊的。
習珍是什麼時候被任為裨將軍,不可考,也許是劉備入蜀之後才任命的,也許是劉備早在就任荊州牧時就任命。裨將軍這個職位不高,但在當時關張趙都只是第五品級以下的雜號將軍來說就不算低了。黃忠在劉表手下幹了多年,也必須等到曹操南下才升為裨將軍的。
除了裨將軍,習珍還被賦予一個重要的地方職務,就是零陵北部都尉。我們知道,都尉是一個很低的職位了,但卻是非常關鍵,因為都尉能管當地軍務。劉備奪荊南四郡時,零陵太守劉度基本是直接投降的。為了表示恩寵,估計太守這個職位還是仍由劉度擔任。這個劉度不管是劉表舊臣還是曹操南下時臨時任命的,都不會被劉備所信任,更加不會指望劉度守得住零陵郡。因此劉備委任習珍為零陵北部的都尉,管轄零陵北部的軍事,應該還賦予一定數量的部隊。零陵是荊南四郡中處於南方的一個郡,習珍管的是零陵北部,地域處於四郡的要衝,可想而知,習珍所守的地方相當重要,劉備對他也是相當信任。零陵北部,不僅是對荊州南面的一個重要支撐,在215年孫劉重新劃分荊州疆界之後,零陵北部還是對東吳的一個前線陣地。

巧計偽降,誓死抗吳


“驅甚崩之民,當乘勝之敵,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不如暫屈節於彼,然後立大效以報漢室也。”
——習宏

珍從之,乃陰約樊胄等擧兵,為權所破……珍擧七縣,自號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
——《襄陽耆舊傳》

武陵部從事樊伷誘導諸夷,圖以武陵屬劉備,浚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權曰:"卿何以輕之?"浚曰:"伷是南陽舊姓,頗能弄唇吻,而實無辯論之才。臣所以知之者,伷昔嘗為州人設饌,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餘自起,此亦侏儒觀一節之驗也。"權大笑而納其言,即遣浚將五千往,果斬平之。”
——《江表傳》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為荊州一事,孫劉差點打了起來,劉備親自從蜀中出來,率五萬大軍坐鎮荊州,關羽引三萬兵下益陽準備放手一搏,魯肅和甘寧等亦在前線準備和劉軍拚命。卻因為曹操已下漢中,孫劉再次講和,並重新劃分荊州。不知道替蜀漢揚名的《三國演義》為何不書此事,搞得劉備好像還一直借南郡不還似的。其實孫劉的荊州問題已經在這次解決,南郡確
實劃在劉備一方。同樣劃在劉備治下的還有零陵和武陵兩個郡,習珍駐守的零陵立即變了前線,責任重大。

四年後,孫權撕毀盟約,向荊州發動突然襲擊,大軍壓境之下,由於關羽北伐,各地抽調了不少兵力,零陵郡所剩兵力不多,難以抵抗吳軍,多數的縣均望風而降,而習珍堅守不降。弟弟習宏就建議,如果硬是守下去,必然不敵東吳,不如留有用之身。於是習珍偽降,然後約樊胄(可能就是樊伷)舉兵,可惜樊胄不是什麼能幹之人,根據潘濬的觀察,樊胄就是個虛有其外,而實無才幹之人,還舉出實例。結果潘濬只是帶了五千人,就殲滅了樊胄的夷兵。盟友既滅,習珍無可奈何,但仍擾動七個縣誓要與東吳抗爭到底,並自號邵陵太守。

這個時候大概是荊州已被東吳吞併、關羽已死之後,卻又在劉備舉兵報復之前,那就是劉曹相繼稱帝之時。我們後人去看,總想習珍為何不等待劉備東征之時才來配合舉兵?但習珍當時又怎么知道劉備何時過來報復東吳?又不想像廖化那樣孤身入蜀,而是想憑自己還在荊州有點號召力的時候,舉兵以圖蜀中的救援,可惜劉備的復仇計畫還不是在此時執行。

烈兄報國,賢弟無言


珍謂群下曰:“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卽仗劍自裁。劉備聞珍敗,為發喪,追贈邵陵太守。
——《襄陽耆舊傳》

弟宏在吳,凡有問,皆不答。張邵伯難宏曰:“若亡國之大夫不可以訪事,敗軍之將不足以言勇,則商之箕子當見捐於昔日,趙之廣武君無能振策於一世也。”
——《襄陽耆舊傳》

潘濬既擊敗樊胄,下一個自然就是習珍,七個縣很快相繼淪陷,習珍只得帶領數百殘兵上山避敵,並說出“我為漢鬼,不為吳臣”的豪言壯語,與日後的傅彤何等相似。在山上拒射潘濬,堅持了一個多月,糧食和箭都用盡了,習珍引劍自殺。眾書對219年下半年到220年這個時間段上的益州方面一向記載甚略,不過,此處也提到,劉備聽到習珍事敗一事是非常感動的,為其發喪舉哀,並追贈邵陵太守給他,算是為習珍完成一點小心愿,然而習珍又豈在意區區一個邵陵太守,他恐怕希望的是關羽成功北伐,恢復漢室江山。

習珍既死,弟弟習宏落在東吳,有問必不答,做到了真正的“無言”。《三國演義》的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終身不為魏武發一言。歷史上的徐庶投魏雖有點不情願,但卻不至於“無言”,還是照樣的做官升遷。習宏倒是真的“身在吳營心在漢”,終身不為孫權發一言。卻也有人對習宏這種做法很不齒,有個叫張邵伯的人就說如果都像你這樣,箕子當日就應當為國捐軀,而李左車也不能為韓信出謀劃策了。不管怎樣,習宏這種行為在當時來說還算是比較高尚,受人敬仰的。

習氏兄弟一門忠烈,卻也沒什麼好報,後來他們祖宗習郁的墓就被發掘,還拿到當碳灶,當時的人都非常悲痛。潘濬戰習珍也是兩國之爭(不過潘濬的人品卻還是有爭議的,不在本篇討論),對其兒子習溫卻一向是慧眼有加。後來習溫果然如潘濬所料發揮其才能,卻又反過來非常賞識潘濬的次子潘秘。事過境遷,漢吳早已煙消,兩家仇怨也早已冰釋,留下的只是兩位能人互相敬重。

人物評價

忠烈的一對兄弟,對大漢、對劉備忠心耿耿。面對毀盟的東吳、賣國的小人,兄弟倆誓要死戰到底!盡一切所能,搖動荊州,最終被困山頭,箭糧皆盡……兄長自殺,弟弟雖入東吳,卻發動“無言”,卻原來,歷史上並沒有“無言”的徐庶,他才真正做到了徐庶做不到的義舉。
玩點吧《三國殺虛實篇》中習宏(習珍)形象玩點吧《三國殺虛實篇》中習宏(習珍)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