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湖(河北省南宮市湖泊)

群英湖(河北省南宮市湖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群英湖是南宮的“外灘”,它位於市區西部,西鄰中國佛教第一塔、第一寺——普彤塔、普彤寺,北接省級萬畝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它是河北省南部毗鄰縣城最大的人工湖,湖面面積二百多萬平方米。2009年,群英湖改名為南宮湖,被列入省級濕地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英湖
  • 性質:人工湖
  • 湖面面積:二百多萬平方米
  • 位置:市區西部
  • 現用名:南宮湖
景觀,歷史,

景觀

面對清澈碧綠的湖水,人們豈可不觀?豈可不賞?於是老幼相攜,男女相伴,夫妻相隨,朋友相約,看湖賞水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群英湖頓時人氣飆升……
群英湖,明朝以前稱“古水潭”,就在原縣城不遠的北面,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六月的一場大水,南宮縣城被毀,搬遷新城後,這裡便改稱“舊城潭”。之後不但水面逐漸縮小,而且還失去了“潭”的幽深,至民國間,又改名“舊城窪”。這時水已經很少,水源就是南宮境內十幾條排水渠的來水,只能勉強維持一定的水量。而在1963年卻發生了一次特大洪災,此後雖再無大澇,但卻又十年九旱,排水渠的水也幾近乾涸。因此豐水之年尚有蓄水,乾旱之年便無水可蓄。到後來基本上就是上半年下場雨就淹,之後水枯就曬湖底。若能趕上秋種,附近村民就搶種一季小麥。因土地肥沃,悉為膏壤,小麥一般收成不錯,故又有“麥囤”之稱。為增加蓄水量,擴大灌溉面積,控制旱澇災害,1976年經邢台地委、行署批准,南宮對舊城窪進行疏浚改造,至1980年5月竣工,歷時5年,用工30多萬個,動土近600萬立方,平均挖深3.5米,堪稱南宮建國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因工程實施過程中群英輩出,故取名“群英水庫”,後改稱群英湖。
南宮市群英湖南宮市群英湖

歷史

群英湖可謂歷史悠久,其形成年代當追溯到禹分九州的夏代。那時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還過境南宮,自大邳(河南濬縣東)向北流經巨鹿、平鄉,入境南宮,後經新河、武強由天津入海。之後多次移徙,直至宋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黃河最後一次南徙,便再未行經南宮。在這個過程中,其幹流支脈造就了巨鹿、任縣、隆堯、寧晉間的大陸澤,匯流形成了南宮境內的古水潭。同時,源自山西屯留的洚水(衡漳水)及由黃河決口而在館陶形成的屯氏河水(張甲河)也流經古水潭,“溢則北入冀縣之海子”(《南宮縣誌》民國版)與衡水湖相通。從匯流之源判斷,當年的古水潭,當為燕趙之地除大陸澤外又一大湖泊,不然就不會讓見多識廣的明孝宗、武宗兩朝元老的兵部、禮部尚書白鉞看到這裡“汀浦岸柳,鷗鷺翔舞”的情景後,而發出“儼然江鄉景也”(《游舊城潭記》)的感嘆了。
南宮市群英湖南宮市群英湖
歲月的長河流淌了千年。當歷史的巨輪把南宮帶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紀,當“生態”、“綠色”的吶喊一次次提高分貝的時候,群英湖區這座冀南大地上古代文明、現代文明互通的橋樑,這條佛教文化、紅色文化聯結的紐帶,這塊智者所樂、民之所依的福地,再次進入了人們關注的視野。南宮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按照大手筆高起點規劃設計,分步系統協調實施的思路,以普彤寺恢復擴建為龍頭,帶動起了群英湖的開發。不久的將來,一個集觀光、旅遊、娛樂、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特色風景區便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