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故事-從晚清到今天

美術的故事-從晚清到今天

《美術的故事-從晚清到今天》是2010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澎。

基本介紹

  • 書名:美術的故事-從晚清到今天
  • 作者:呂澎
  • ISBN:9787301155370
  • 頁數:456
  • 定價:198.00元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5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美術的故事:從晚清到今天》內容簡介:從晚明開始,西方傳教士帶來了他們的藝術,在西方藝術的影響下,中國畫工、畫家筆下的變化,發生在廣東地區的外銷畫、西方藝術家在中國的生活與工作、在上海出現的“海派”畫家及其現象、西方人在中國創辦的《點石齋畫報》、由傳教士為傳教和教堂服務而興辦的藝術學校“土山灣”、接受西方繪畫技法的“月份牌”。以及最早到西方學習藝術的畫家,成為辛亥革命之前中國的傳統文明加速變化的證明。她們是20世紀中國藝術的原因與直接背景。
《美術的故事:從晚清到今天》是一本美術史著作,是中國現代藝術通史的開山之作,是為那些對人類的文明與知識有常識的人而作,而不是學者和研究者需要的歷史。本書的任務非常單純:通過從鴉片戰爭到今天的“美術”故事的講述,讓讀者的感知和智性重新開動起來,幫助讀者了解美術的歷史,重新理解“美術”的意義,以及美術與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
作者通過對晚清以來的中國藝術史進行真正史學意義的梳理,改變了中國現代藝術史“剪刀加漿糊式”的舊有格局,對中國現代藝術史學科的自我反思及發展貢獻尤著。以宏大而自由的筆法鋪敘成篇,描述大量社會藝術史的內容,提出了一些令人驚覺的問題。這些問題牽曳著藝術家、藝術品與政治、經濟及意識形態等社會因素的關節點,供給人們去繼續思索。全書圖文並茂,在浩瀚如煙的歷史檔案、資料中精選了600餘幅圖片,與文章呼應,首開全彩圖說中國近百年美術史的先河。

編輯推薦

《美術的故事:從晚清到今天》概述了從晚清到今天中國這一百多年來美術發展的歷程,用問題統領藝術家、藝術作品等史料,針對性很強,能滿足藝術類考生、高校藝術類專業的師生,以及廣大的藝術愛好者、研究者、收藏者的知識需求,屬於學術文化類書籍,也是典型的實用類圖書。且不論600多張配圖,以及精美的印刷和裝幀,就單說說這書的實用性。所謂實用:
一.學生/教師用書,資料翔實,脈絡清晰,專業性強,且富有趣味,給一般的讀者,尤其是學習藝術的學生,提供一個建立自晚清以來中國藝術發展邏輯的材料背景。對於廣大的藝考生來說,讀完這本書,晚清之後美術的發展主幹、流派之間的區別和繼承、各自特點等等,都能瞭然於胸了。甚至,它教給你“方法”,教你觸類旁通,思考和理解。一部藝術史,也是一部思想史,我們看這本書,看到的不僅僅是藝術,更有藝術背後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等眾多領域的反映,看藝術,看繪畫,也就是看社會,看政治,也就是看我們自己。
二.在兼顧藝術普及的基礎上,文章內容不斷地豐富和深入,滿足大眾對藝術鑑賞方面的熱烈需求。這本書是呂澎先生《20世紀中國藝術史》(精裝版)的縮寫本,相當於一部中國近現代藝術簡史,現在的版本是在《20世紀中國藝術史》第三版基礎上完成的,此次再版作者對本書又進行了修訂:在敘述“美術”的歷程上,與原本有結構上保持一致性,並且保留了最為基本的文獻內容與判斷,補充了不同時期的資料,為了便於閱讀,刪去了一些注釋,並且通過對新世紀的藝術及生態的比較研究,對90年代後期的藝術史做了更有啟發性的延伸,供給人們去繼續思索,以引發深意。全彩印刷,圖文並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三。這是一本眾多收藏家參加拍賣會時必定隨身攜帶的藝術“口袋書”,一本能有效提升藝術審美范兒的扎紮實實的“速成手冊”。不同於《小顧聊繪畫》蜻蜓點水式的神侃,呂老師帶著讀者把中國近現代史的脈絡有重點地走了一遍,讀完它,你可以在晚清到當代藝術之間穿梭自如,輕而易舉地去看當代藝術展,告訴別人“作畫在似與不似之間為妙”(這句話是白石老人說的),《開國大典》這幅著名油畫被PS過好幾回等等幕後故事;如果你還能談談關於“新文人畫”的爭論、波普藝術與其它現代藝術樣式、女性藝術家的特點、文藝思潮之間的起承轉合等等,那你就等著他人投來的艷羨崇拜的目光吧!
呂澎先生說:“歷史是有問題的煙雲,藝術史也不例外。”從晚清開始的中國近現代藝術簡史,是美的歷史,也是懂美的歷史。

作者簡介

呂澎,1956年出生於重慶,著名評論家、策展人。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
主要著作:《歐洲現代繪畫美學》、《現代繪畫:新的形象語言》、《藝術人的啟示錄》、《20世紀藝術文化》(與易丹合著)、《現代藝術與文化批判》、《中國現代藝術史:19791989》、《藝術操作》、《中國當代藝術史:19901999》、《溪山清遠兩宋時期山水畫的歷史與趣味轉型》、《20世紀中國藝術史》、《藝術史中的藝術家》、《美術的故事》、《1979年以來的中國藝術史》(與易丹合著)、《20世紀中國美術編年史:1900-2010》(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中國現當代美術史文獻》(與孔令偉合編)等。
主要譯作:《塞尚、梵谷、高更書信選》、《論藝術的精神》(康定斯基)、《風景進入藝術》(肯尼斯克拉克)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溪山與海洋的相遇
——鴉片戰爭後西方的影響
從晚明開始,西方傳教士帶來了西方文明的思想與物件,在西方藝術的影響下,中國畫工、畫家筆下開始發生變化,西方藝術家在中國的生活與工作、廣東地區的外銷畫、在上海出現的“海派”
畫家及其現象、西方人在中國創辦的《點石齋畫報》、由傳教士為傳教和教堂服務而興辦的藝術學校“土山灣”、接受西方繪畫技法的“月份牌”,中國士大夫對傳統思想的調適以及最早到西方學習藝術的畫家,成為辛亥革命之前中國的傳統文明加速變化的證明。她們是20 世紀中國藝術的原因與直接背景。
第二章 衝突與變異
——美術革命與“中國畫”
隨著西方科學與人文思想的影響,中國人開始主動地了解世界。蔡元培在北大時期推動了文化藝術的變化,新的藝術辭彙(例如“美術”)的產生、陳獨秀通過《新青年》對西方思想的介紹構
成了人們了解新藝術的基礎。同時,堅守傳統書畫立場的畫家陳師曾對“文人畫”的表述,重要畫家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的藝術實踐,以及廣東地區的“新國畫”(嶺南畫派)畫家高劍父、陳樹人等人對筆墨的重新解釋與利用,激烈地改變著人們對“書畫”、“美術”以及“藝術”的理解與看法。
第三章 科學的勝利
——現代美術教育、寫實主義、爭論與畫家
20、30 年代出現的留學歐洲的潮流,培養了許多熟悉西方藝術的中國藝術家,他們回到祖國之後,通過新的美術教育與活動,即創辦新興學校與社團來傳播西方藝術觀念與方法,直到1929 年
全國美展,以徐悲鴻為首的畫家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寫實主義隊伍,這些畫家通常接受西方學院藝術的教育,並且同意徐悲鴻的意見,通過素描與寫實的方法來改變中國人觀看世界的方法和審美習
慣。由於寫實主義藝術的造型特點,徐悲鴻的思想受到普遍的接受,並成為藝術反應社會和現實問題的有效方法。
第四章 “ 西邊的雲彩”
——現代主義藝術、思想與境遇
留學的中國藝術家同樣感受到了同時期發生在歐洲的現代主義潮流的洶湧,所以,他們也將現代主義的思想與風格帶回中國,在缺少新藝術的批評家的時期,詩人與文學家的意見也推動著中國
的現代主義潮流,劉海粟、顏文、龐薰是現代主義潮流的代表藝術家,像“決瀾社”、中華獨立美術協會這樣的團體,成為提倡現代主義觀念的重要力量,而對於像林風眠這樣的藝術家,已經非常清楚地提出了中西融合的藝術觀念。但是,日本軍隊的入侵打斷了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進程。
第五章 時代的刀鋒
——“左翼美術”、延安地區與國統區的美術
在國民黨獨裁統治時期,進步青年傾向於反抗現實,在魯迅的支持下,許多藝術青年組織自己的版畫團體,用木刻刀去攻擊反動勢力和批判社會。由中共領導的“左翼美術家聯盟”團結了版畫
家與漫畫家,通過有效的組織,引導版畫家展開對抗戰的宣傳以及對國民黨政權的控訴。同時,國統區與延安地區的藝術家保持著思想與藝術上的呼應和聯繫。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接受魯迅領
導的年輕畫家到了延安。為了統一文藝思想,毛澤東通過《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給藝術家指出了一個將藝術作為“革命機器上的螺絲釘”的方向。自此,“講話”成為以後中共領導文藝
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
第六章 新中國的讚歌
——社會恢復和建設時期的藝術
1949 年之後,共產黨掌握了國家政權,新政權文化主管部門提倡通過新年畫的方式宣傳共產黨的政策與方針。不同時期的政治運動也藉助於美術進行宣傳,這樣,國畫、油畫、版畫、連環畫以
及其他藝術形式都被調動起來,同時,官方藝術機構也開展了工農兵民眾美術運動。由於與蘇聯的密切關係,藝術領域全面向蘇聯學習,蘇聯畫家也通過“馬訓班”這樣的方式培養中國畫家。隨著與蘇聯關係的破裂,文藝領域提倡毛澤東關於“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思想,在表現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宣傳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美術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第七章 筆墨革命
——改造國畫與國畫家
1949 年之後,黨通過官方美術家協會實施對藝術家的管理與領導,鑒於黨對藝術的思想和對藝術風格的革命化要求,傳統筆墨被認為不適合新的時代,黨對傳統中國畫提出改造,這個改造涉及到畫家的政治立場、藝術思想以及技術要求。政府將傳統國畫家組織起來,並通過畫院這樣的組織,給畫家提供經濟上的條件,以便讓他們能夠有條件去參觀工廠和農村,反映社會主義的工業和農業建設。但是,在單一的意識形態空氣下,傳統藝術家的思想遭到了壓制與扭曲,政治上的改造影響到了文明精髓的繼承。在這個時期,傅抱石、錢松、李可染、石魯、潘天壽成為這個改造時期的代表畫家。
第八章 作為政治工具的美術
——階級鬥爭與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藝術
到了60 年代,階級鬥爭的理論引導“美術工作者”進一步參與了政治鬥爭。1966 年,紅衛兵徹底砸爛了文化藝術機構,在江青及其同僚根據“講話”歸納的文藝思想的影響下,以“紅光亮”、“高大全”為標準的藝術出現了,表現領袖和工農兵形象成為美術至高無上的主題。“文化大革命”持續了十年,這個時期的藝術將藝術為政治服務推向了極端化,並徹底拋棄了“百花齊放”和“百
家爭鳴”的科學方針,不同材料的繪畫和雕塑成為記錄這段特殊歷史時期的形象文獻。
第九章 分離的續弦
——台灣和香港的藝術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國民黨接管台灣,實行保守的藝術政策。1949 年之後,台灣保持了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關係。這為台灣的現代藝術發展提供了可能。50 年代的“五月畫會”、“東方畫會” 表明了台灣藝術家接受西方現代主義的繼續,劉國松是這個時期重要的代表。香港的特殊背景,也導致這裡的藝術家可以自由地選擇他們喜歡的藝術風格,呂壽琨、王無邪等藝術家成為六七十年代重要的藝術家。台灣和香港的藝術表明了西方的現代主義以及後現代藝術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十章 懷疑精神的開始
——“傷痕”美術、“星星”美展以及現代主義的滋生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解放了藝術家的思想, 1979 年出現的“傷痕藝術”開始了對歷史的反思,四川美術學院的羅中立、程叢林、何多苓等年輕畫家為美術史留下了重要的文獻,很快,質樸地表現西藏生活的陳丹青成為有影響的畫家,他所體現出來的“生活流”藝術現象構成了恢復藝術觀念的過渡。1979 年,畫家吳冠中號召藝術家關注“形式美”和
“抽象美”,他的文章引發了關於“形式革命”的討論。同時,由業餘藝術家組織起來的“星星美展”表明了現代藝術的觀念在爭論與藝術實踐中滋生。
第十一章 再生的現代
——’85 美術運動與現代主義式微
解放思想的結果,產生了大量思想活潑並且敏銳的藝術家。從“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開始,人們看到了新的藝術現象。批評家李小山關於中國畫的觀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在西方哲
學思想的影響下,’85 美術運動在全國展開,各地藝術團體紛紛出現,中國藝術家再次開始全面學習西方現代主義。毛旭輝、張培力、黃永、谷文達、吳山專成為這個時期重要的藝術家。可是,急劇變化的社會現實讓藝術家們內心充滿困惑,1989 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出現的問題展示了這樣的困惑,現代主義顯露出危機,商品經濟的發展開始對藝術家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圓明園藝術村暗示了之後當代藝術生態的命運。
第十二章 傳統的復甦
——新文人畫與實驗水墨畫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開啟了人們對文化理解的寬容,在對西方現代主義實踐的同時,中國畫家也開始了對傳統繪畫中所具有的氣質的重新找回。漸漸地,藝術家們不再在“前衛”與“保守”之間做非此即彼的選擇,重要的是對藝術豐富性和特殊性的理解。“新文人畫”雖然僅僅是一些缺乏深厚傳統功底的畫家的簡單的口號,但是,也預示了中國文明獨特性的復甦,而那些與西方抽象主義繪畫有牽連的“實驗水墨”也是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理解書畫筆墨的可能性。這兩個現象共同導致了中國藝術家對藝術更開放的認識。
第十三章 走向當代
——新藝術及其藝術家
90 年代的社會空氣取消了對宏大敘事的關心,藝術家對現代主義開始厭倦,像劉小東這樣的新生代藝術家,和方力鈞這樣的“玩世現實主義”藝術家,提示著時代的精神氣候。1992 年,鄧小平
南巡講話導致了市場經濟的全面起飛,這年的“廣州雙年展”直接引發了藝術走向市場的討論,並且深深影響了之後的藝術展覽與操作模式。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人們開始轉變觀念,同時,商品經濟也誘發了波普藝術的產生。1993 年,部分中國藝術家參加了香港的“後89 中國新藝術”以及威尼斯雙年展,這意味著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藝術也參與了全球化的趨勢,當代藝術作為一個替代現代主義的概念出現了,王廣義、張曉剛是這個時期的代表藝術家。
第十四章 觀念的展開
——多元格局中的藝術
90 年代後期,中國藝術家開始徹底自由地使用任何材料與方法從事藝術創作,他們利用多種媒體和方法進行實驗,身體、綜合材料、錄像、攝影。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不同形式的藝術所表達的觀念仍然是具有特殊性的甚至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同時,女性藝術家的實踐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
第十五章 圖像的力量
——新繪畫展開
從90 年代上半葉的繪畫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勢:擺脫現代主義及其表現性和書寫性,並借用現成圖像資源進行創作成為繪畫的流行趨勢。這個趨勢通過不同的題材與風格構成了一個整體,讓繪畫超越視覺趣味而突出觀念和態度的重要性,人們開始用“新繪畫”來表述不限於視覺判斷的觀念繪畫。同時,一個從當代的視覺開始重新找回傳統繪畫的氣質與趣味的傾向也漸漸明顯起來,這種現象被理解為對西方繪畫邏輯的疏離。在後現代觀念的影響下,新繪畫的出現成為重要的景觀,經歷過八九十年代現代主義運動的藝術家也參與到了新繪畫的潮流中,周春芽、曾梵志成為這類藝術中的一個範例。
補敘 制度與變革
——新世紀的語境
跨越世紀之後,中國當代藝術開始經歷制度性的轉換,上海雙年展預示著從上個世紀80 年代開始的新藝術逐漸有了合法化的空間,進一步接近國際展覽模式的策展人制度開始出現,世紀初那些讓人難受的行為藝術成為藝術領域在新世紀發生徹底變化的信號。人們看到,市場經濟逐漸改變了舊有的文藝體制,催生出了藝術新空間及新制度的發育,798 成為這個十年最重要的現象之一,由於出現在各地的藝術空間均與市場發生緊密的關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資本的介入下,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國內藝術市場裡獲得了空前的影響力。
注 釋
人名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