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明公司

美國高明公司是以生產導航型GPS為主營業務的公司。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美國高明公司
  • 外文名稱:GARMIN
  • 總部地點:美國的Kansas
  • 公司類型:導航型GPS專業生產廠家
  • 評價:航空GPS導航的先驅
  • 成就:各方面性能指標遠遠領先於同行業
公司簡介,業務範圍,物流管理,

公司簡介

美國高明公司(GARMIN)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導航型GPS專業生產廠家
執行長兼總裁Jaime Ellertso執行長兼總裁Jaime Ellertso
GARMIN公司(NASDAQ: GRMN)總部坐落在美國的Kansas,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導航型GPS生產的專業廠家。GARMIN公司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及所做的巨大貢獻是有目共睹的。GARMIN公司通過其遍及全球的代理商,維修中心,銷售及技術支持人員等不斷反饋的市場信息,憑藉自己的各項GPS專利技術,最先進的電子技術的套用,以及對各行業用戶使用特點的深刻認識,使GARMIN公司的產品在各方面性能指標上已遠遠領先於同行業夥伴。
GARMIN公司時時體會著這種感覺,並努力用其產品來保證您及您的飛機實現上述和更多的要求。由於技術上的實力和在航空領域的豐富經驗,因其產品的良好使用性能,高可靠性,而廣受使用者的青睞。無論是超輕型飛機、多用途飛機、直升機、大型客機,或者是各類軍用飛機,您都將驚喜的發現GARMIN有一種產品適合您的要求,並且正是您所需要的最佳方案。

業務範圍

GARMIN是專業GPS公司,航空GPS導航的先驅,全球每三架飛機中就有一架裝有GARMIN航空GPS。目前,大量國外飛機製造公司已經選用了 GARMIN的GPS和航電設備。在國內,由於GARMIN航空GPS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已經廣泛用於各輕小型飛機、直升機,如Y-5、Y-5B、初教 -6、小松鼠、羅賓遜、米-8、米-171等等,國內用戶遍及各通用航空公司、航空運動學校、航空俱樂部、飛行協會以及個人飛行愛好者。所涉及的行業包括護林防火、飛播造林、緊急救援、空中旅遊、航空攝影等各行各業。
GARMIN產品產品主要分為GPS產品和航電產品,而GPS產品又分為手持型GPS和機載型GPS,機載型GPS根據提供給飛行員一個按照其功能可以劃分為VFR(目視飛行規則)和IFR(儀表飛行規則)兩類。
正如GARMIN公司的負責人所講:我們取得現在的成績,不是僅靠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快速優質的售後服務,在今天的市場上,要想繼續保持這種優勢,更要全身心的傾注於產品技術,性能,功能的領先,並且要永遠領先一大步,永遠!

物流管理

Garmin公司採用全球化自主生產策略成功控制供應鏈
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製造商Garmin International公司在GPS領域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源於它一直堅持採用自主生產的策略,而並沒有盲目跟隨目前在行業里大肆流行的外包策略。
與其它消費電子領域相似,GPS領域的廠商眾多,競爭激烈,且產品價格非常敏感。由於GPS接收器技術門檻較低,新的競爭者不斷湧入,老牌廠商的地位受到挑戰。因此,從傳統的角度來看,主要廠商應該把大部分業務外包出去,以儘可能地降低成本。但是在這一領域最大的製造商Garmin卻不這樣認為,相反,它認為利用自己的製造與工程資源從事製造業務是公司的一大戰略優勢
當大多數競爭對手將產品交給契約製造商生產時,Garmin卻更加突出其垂直整合製造的特點,並沒有將製造業務外包給他人。“人們經常問Garmin何時會將業務外包出去,”Kansas City Capital的分析師John Braatz表示,“但到了最後,我們發現該公司庫存水平還沒有那些採用外包策略的公司高。”Garmin的供應鏈控制得非常成功,高庫存周轉率使其有能力向研發活動投入大量資金,開發出更多的創新產品。
覆蓋全球的製造工廠
垂直整合製造策略,Garmin的目標是實現真正的全球化製造。比如,它在台灣地區擁有一個24.9萬平方英尺的工廠,生產車用儀錶板接收器和面向徒步旅行者的手持接收器,到2003年底,Garmin這家工廠的雇員達到975人。
Garmin公司用於私人飛機的航空電子設備則是在美國堪薩斯城一個24萬平方英尺的工廠內生產的,該廠有997名員工,目前正在增建50萬平方英尺以上的生產設施。Garmin的高層管理者表示,在美國製造的航空電子設備更容易通過聯邦航空局(FAA)的認證。
它在堪薩斯城還有一個2.5萬平方英尺的飛機修理庫,用於開發和測試航空電子產品。此外,Garmin還在美國俄勒岡州設有一個5.2萬平方英尺的工廠從事航空電子業務及飛機修理業務,並在英國建有一個2.8萬平方英尺的分銷倉庫。
Garmin公司的執行長Gary Burrell表示,在全球各地擁有自己的製造廠最大好處是它們只對Garmin負責,會把公司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
但是,由於工作分布在台灣和美國不同地區,給物流和業務規劃造成了一定的問題,特別是溝通方面的問題。不過,Burrell認為這一問題並不嚴重。“我們在台灣地區的工廠擁有優秀的工程師和採購專家,他們能夠與在美國的同事密切合作,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他表示。
內部生產的優勢
Garmin 的成功秘訣在於通過自主生產跟上技術發展步伐。該公司運營主管Brian Pokorny認為,儘管有時將產品交給契約製造商生產會更有效率,但是OEM公司如果不投資建廠和開發技術,那么最終將會在這個領域中落伍。他提醒說: “別忘了當你使用EMS公司的時候,你是在與另一家想賺錢的公司打交道。”
Garmin的顯示器業務可以很好地說明其自主生產的策略。最初,Garmin主要通過購買方式獲得顯示器模組,但在發現這一塊業務的重要性之後,Garmin決定將這項技術拿到公司內部。它通過收購獲得顯示器業務,然後對其加以改造,使其滿足各種產品的具體要求。從外購轉入內部生產,Garmin提高了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回響能力。“使用內部生產,改變生產計畫變得容易許多。但如果使用契約製造商,做出調整則困難許多。”Pokorny說。
模組式設計降低製造成本
採用模組設計降低生產成本是Garmin推行自主生產策略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Garmin經常在產品生命周期內對其進行重新設計,以減少元器件數量,降低採購成本。“多數人不會注意到有什麼差異,但實際上我們有些產品已經重新設計了6~7次。”Pokorny說,“我們不斷地重新評估處理器等關鍵器件和其它器件,迅速地重新設計,以降低採購成本。”
由於製造與工程業務都在內部進行,因此對於Garmin來說,產品的重新設計和在生產方面的調整相當容易。“如果我們的某個車間遇到生產中的質量問題,我們的製造人員只需步行20英尺就可以與工程師進行討論,”Pokorny表示,“如果生產線出現問題,工程師能在幾分鐘之內趕到。但如果使用外部供應商,就不可能做這點。”
當Garmin推出新型的產品時,其美國堪薩斯州工廠的工程師一般會到台灣地區的工廠,花兩個星期檢查產品的試產情況。Garmin發現,這種工程與製造部門緊密互動對於縮短產品設計與生產部署之間的時間大有幫助。
此外,Garmin還在生產線上採取連續流方法,員工都受過交叉崗位的培訓,能夠根據需要從事多種生產任務。內部製造策略使Garmin的生產非常靈活。“比如我們接到一筆訂購500個產品的訂單,如果是外包給EMS製造,它們通常只接受批量達到10,000個的訂單。”Pokorny說,“但我們就可以接受上述訂單,我們靈活的生產方式可以保證生產小批量的產品,並獲得利潤。”
為提高製造效率,Garmin還將其MRP系統從SSA的老產品向甲骨文電子商務套件過渡。新系統於去年投入運行。“以前,我們在不同地區的工廠使用不同的系統,這些系統之間不能相互對話。”Pokorny表示,“但現在,我們構建了統一的信息平台。當美國的工廠發生改變時,台灣工廠的人員能很快看到相應的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