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1972年2月21日—28日)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中美交往的大門終於被打開,這標誌著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的正式開始。尼克森此次訪華是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訪華期間,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分別會見尼克森一行,雙方就中美關係和國際形勢等問題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台灣問題。中美雙方經過反覆磋商,最終達成協定。1972年2月28日,兩國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聯合公報》強調,雙方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雙方鄭重聲明:中美兩國關係走上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關於台灣問題,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場,並指出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美方則表示: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美國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並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聯合公報》還規定,雙方將為逐步開展中美貿易以及進一步發展兩國在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提供便利;並將通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國高級代表前來北京,就促進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對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的發表是中美關係史上的里程碑,它標誌著曾經長期尖銳對立的中美兩國從此走上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道路。但是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還相差甚遠,美方並沒有為從台灣撤軍規定時間界限,實現中美關係真正正常化還有一段艱難的歷程。3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美聯合公報的通知》,強調全黨要統一認識,並要求通過黨組織使人民民眾既看到打開中美關係大門的重要意義,又認識到中美和解的有限性及將來還會有的曲折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