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寨村

羊寨村位於余吾鎮西部,南與黃家嶺相鄰,地勢南低北高,溝地較多,有人工水庫,沒有直通村子的客車,村民外出以摩托為主,交通較為閉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寨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長治市
  • 人口數量:498人
  • 耕地面積:1952畝
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及資源情況,人口狀況、土地結構及村組情況,經濟發展情況,經濟結構,農民收入主要來源,影響農民增收的幾個因素,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精神文明建設情況,村組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意見建議,

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及資源情況

屯留縣余吾鎮下轄村
羊寨村
羊寨村位於余吾鎮西部,南與黃家嶺相鄰,地勢南低北高,溝地較多,有人工水庫,沒有直通村子的客車,村民外出以摩托為主,交通較為閉塞。

人口狀況、土地結構及村組情況

全村共有常住人口498人,男279人,女219人,比例均衡。耕地1952畝,15名黨員,村里大部分青年外出經商或打工。全村以農業為主,典型的農業村,農戶以傳統大田玉米為主,大部分民眾仍以種植業為支柱產業,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其次有冬小麥,黃豆等。養殖業是牛、豬、雞幾個傳統養殖種類,但由於結構、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約,發展速度較為遲緩,不能很好的為人民民眾增收所利用。

經濟發展情況

經濟結構

經濟結構較為單一,還是以傳統的第一產業為主,沒有工業。在第一產業中又以種植業為主,有部分的養殖業。

農民收入主要來源

種植業和養殖業。

影響農民增收的幾個因素

(1)農業種植成本高。儘管農民負擔有所下降,農產品價格有所上漲,但基本被化肥、農藥、柴油等其他農資源價格上漲因素所抵消,農民實際收益並沒有提高。
(2)缺乏技術和市場信息。種植養殖技術不高,傳統家庭養殖模式,沒有形成規模,市場價格信息不對稱往往造成農民增收困難。
(3)剩餘勞動力,沒有經過相應技能培訓,層次低,收入不穩定,勞動報酬無保障。
(4)農民負擔情況。稅費改革政策和糧食直補資金執行到位,不存在增加農民負擔的問題。農民民眾的主要支出是教育、就醫、農資、日常生活開支等。

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重點支持發展種植養殖業,以市場為導向,選好有特色、有市場的項目,同時利用水庫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是在目前狀況下羊寨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在鎮黨委、政府的關懷和爭取下,本村的村村通已修建完成,改變了以往破爛不堪、坑窪不平的泥土路,緩解了本村日益增長的機動車行駛需要。但其它公共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

精神文明建設情況

村民的文明程度、民主意識、法制和計畫生育觀念較前幾年有所增強,但計畫生育工作仍有一定的難度,不能鬆懈。全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村民對村裡的治安狀況基本滿意。

村組組織建設

現有黨員共15名。在李振東為村支部書記的村兩委帶領下,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制度,班子成員團結協作,帶領全村人民民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意見建議

1、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對策:多辦種植養殖培訓講座,提高村民的種植養殖技術水平,調動村裡的養殖戶對出現困難的村民進行一對一幫扶,共同致富。整合有限土地資源,發展種植經濟作物,來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發展規模養殖,把我村的養殖業做大做強,讓養殖業成為我村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
2、本村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村,一旦遇天旱,莊稼幾乎顆粒無收,嚴重的旱情制約了本村的發展,畝產玉米由1400斤/畝降到300/畝,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的收入。
對策:大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發展現有的水利配套設施,早日解決本村靠天吃飯的歷史。此外,水利設施建成後可開渠引水,種上反季節蔬菜,增加農民收入。
3、精神文明建設有待加強。村民文化生活貧乏、單調,閒暇之餘沒有相應的地方消遣。 原有的遠程教育設施無法接收到信號,已喪失了開展村民教育的功能。
對策:開展和諧農戶創建活動,樹文明新風。利用原來村國小夜晚及周末空閒的場地,召集村民茶餘飯後在鍛鍊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得到滿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