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春

《羈春》是唐朝詩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作於被廢斥後客居巴蜀期間。這詩前半首一句抒情,一句寫景,使“客心”之“倦”與“事”之“歸”、“千里”之遙與“一朝”之速交相襯映,形成對比。它的後半首見景又見情,而其所顯示的北園花飛之景,實直承前半首的“春事”句,是春事歸的表象,所透露的因重見園花飛落而懷抱的感傷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羈春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王勃集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王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
還傷北園裡,重見落花飛。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羈:系住,留下。
②倦:厭煩,疲倦
③春事:春天的景物
④落花:落花的寓意很多,凋謝的花朵,人衰老飄零。

作品譯文

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厭倦,春天到來我一門心思要回家。
北園裡的情景還是那么令人傷感,我又看見花飄花落亂紛飛。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與作者《山中》相似,同是王勃旅蜀時的作品,只是一首寫於暮春,一首寫於晚秋。總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紀行詩序》里他寫道:“五月癸卯,余自長安觀景物於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絕經。”在游《游山廟序》里也說:“吾之有生,二十載矣,雅厭城闕,酷嗜江海。”表面看他離開長安的態度似乎很灑脫,而內心是很複雜的。被逐出沛王府後,他無所事事,本想借著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兩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先透過春日已歸而人猶滯留不歸,把王勃為客在外的心神寫得神傷情悴。“春事一朝歸”是藉由春日返回大地的迅速,來比喻為客羈留在外的時間一下子就過了一年。至於“客心千里倦”一句,則是用來強調遠在千里為客的神傷情悴,“倦”字原來是厭倦之意,對於遠在千里為客感到厭倦,所以覺得神傷情悴。長久因為遠在千里作客不得歸而神傷的情懷,在眼見春日一朝而歸的情景對比下,心靈自然顯得益加憔悴恍惚。
後兩句“還傷北園裡,重見落花飛”,則是寫出春日重回,春花重開又謝,但是作者羈留在外為客的情況,根本沒有改變。“重見落花飛”一句,充分把王勃心中為客,千里外度日如年的心思表達出來。此詩起筆壯闊而有勁,文字修辭平淡而情感深厚,意境的表達十分渾厚,已具有盛唐詩的雛形了。
這首《羈春》詩與作者另外一首詩作《山中》詩的韻腳完全相同,而且兩詩抒寫的都是客愁旅思,但寫詩的季節不同,環境不同。因此,兩詩的情雖同而景則異:《山中》詩用來烘托情意的是秋風起、黃葉飛的景色;《羈春》詩用來烘托情意的是春事了、落花飛的景色。兩詩的寫法也有不同之處,在這首《羈春》詩中,情與景卻是交錯出現、雜揉在一起。應當說,《羈春》詩的藝術成就是不及《山中》詩的。相比之下,《山中》詩的筆墨較勁健,意象較渾成,句格也較成熟;《羈春》詩則略嫌柔弱顯露,而且是一首失粘的律絕。但是,兩詩合參,彰顯作者的羈旅之情。

名家評點

金啟華說:“其五絕《羈春》寫景抒情,壯麗濃烈,一往情深,而又轉折不衰,確是五律上品。”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羈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