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羽錄

金華生的家在社古村一座據說有300多年歷史的四合院裡,家裡陳設簡單,但非常乾淨整潔。看到記者的到來,老人有些吃驚,但並沒有反感,而是熱情地叫家人搬來桌椅讓大家坐下。得知記者想要採訪他,老人直說沒什麼好講的,但經不住大家的一再要求,他還是打開了話匣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羽錄
  • 國家/地區:澄潭鎮社古村
記者聽聞澄潭鎮社古村老黨員金華生做好事60多年,卻未曾在報紙和網路上找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只知道他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一直都未曾接受過媒體的採訪。記者在事先並沒有通知老人的情況下,跟隨澄潭鎮工作人員專程前往社古村拜訪金華生老人。
“1951年當兵,參加過韓戰,1953年入黨,我還是社古村的第一位黨員呢!”回憶起往事,已經88歲的金華生臉上多了幾分感慨和神彩。“當時朝鮮只有零下40度左右,我挖過戰壕,當過炮兵,但在清理戰場的時候,右腿不小心中毒了,部隊領導還親自來看望我……”圍坐在塑膠桌前,老人拿出6枚三等功勳章,小心翼翼地整理著。據老人講述,當年打仗回來後,作為社古村的第一個黨員,他又回村里著手建立黨小組、組建黨支部、搞農村合作社,並曾擔任黨支部的組織委員等工作。
原以為金華生只是一個喜歡低調做好事的老黨員,沒想到他還有光榮的革命記憶,大家不禁肅然起敬。但跟老人聊了一個多小時,他卻隻字不提他做過的好事。老人說,他做好事不是為了自己出名,而且很多他曾經幫助過的人都已經不在了,他覺得也沒什麼好講的。
“父親60多年來,一直做好事不留名。”金華生的兒子金樟富看到父親不願多說,就接過了話茬。金樟富說,1998年長江發生洪災,父親一下子就捐了500元,而老人當年的退休工資才100多元一個月。後來四川發生地震,或者周邊村子發生火災了,老人都會慷慨解囊,給困難的人送糧食更是家常便飯。在金樟富的回憶中,父親曾因幫助一個行動困難的孤寡老人燒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而使自己中暑;曾因把米送給別人了而使家裡人吃了很久的番薯和菜湯飯;曾因別人沒衣服穿而直接把自己的衣服脫給別人……老人喜歡做好事不留名,以至於當時經常有人在打聽到底是誰做的好事。
“他對自己和家人比較刻薄,對別人相當大方。”金樟富說,有一次,他的妻子從娘家帶了一袋米回來,但他的父親就是不肯收。“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父親經常把家裡的米拿去救濟別人,又怎么好意思因為這樣而去吃兒媳婦家的米?”金樟富太了解他父親了,一語就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語氣中雖有少許抱怨,但多的是敬佩之意。
“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金華生說,有時候把米送給別人,自己反而會覺得輕鬆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