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紋鴨

羅紋鴨

羅紋鴨(學名:Anas falcata)是中型鴨類,體型略較家鴨為小,體長40-52厘米,體重0.4-1千克。雄鴨繁殖期頭頂暗栗色,頭側、頸側和頸冠銅綠色,額基有一白斑;頦、喉白色,其上有一黑色橫帶位於頸基處。三級飛羽甚長,向下垂,呈鐮刀狀;下體滿雜以黑白相間波浪狀細紋;尾下兩側各有一塊三角形乳黃色斑。明顯有別於其他鴨類,野外容易鑑別。雌鴨略較雄鴨小,上體黑褐色,滿布淡棕紅色‘U’形斑。下體棕白色,滿布黑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草子、草葉等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在西伯利亞東部、遠東、中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越冬在中國、朝鮮、日本、中南半島、緬甸、印度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羅紋鴨
  • 拉丁學名:Anas falcata
  • 別稱:葭鳧、鐮刀鴨、扁頭鴨、早鴨、三鴨
  • 二名法:Anas falcat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 鴨屬
  • :羅紋鴨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Georgi, 1775
  • 英文名稱:Falcated Teal
  • 英文名稱:Falcated Duck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遷徙,習性,食性,繁殖方式,亞種分化,分布範圍,種群現狀,保護等級,相關趣聞,南京留鳥,高速炮彈,

外形特徵

羅紋鴨雄鳥繁殖羽頭頂暗栗色,頭和頸的兩側以及後頸冠羽銅綠色,並具紫銅色光澤。前額基處有一塊白斑;眼後下緣有一新月形小白斑。上背和兩脅灰白色,滿布暗褐色波狀細紋;下背和腰暗褐色;尾上覆羽黑色,但居中較短的為灰白色;尾短,褐灰色;兩肩內側灰白色,具細窄暗褐色橫斑;外側肩羽亦為灰白色,具黃白色羽緣,最外側肩羽外翈具絨黑色端斑或近端斑。翅上覆羽大都淡灰褐色,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以及最外側次級飛羽褐色,初級飛羽先端較暗,次級飛羽先端較白;翼鏡綠黑色,其前後緣均有細窄的白邊;三級飛羽細長而向下彎曲,呈鐮刀狀,羽乾白色,羽片絨黑色,外翈具白色或棕白色羽緣,內翈有時呈棕灰色而具不甚清晰的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波狀細紋。頦、喉和前頸純白色,前頸近頸基處有一黑色而具綠色光澤的領圈。其餘下體白色而綴有棕灰色,胸部密布以新月形暗褐色斑,腹部滿雜以黑褐色波狀橫斑,尾下覆羽中部絨黑色,兩側乳黃色,基部絨黑色,並重疊成束,在尾下兩側形成鮮明的三角形乳黃色斑。兩脅灰白色,具黑褐色波狀細紋;兩脅後部羽形如扇狀,基部具褐色細紋,羽端具寬闊的白邊,在三角形黃斑和黑帶前形成三角形白斑。腋羽白色。
雌鳥頭頂和後頸黑褐色,滿雜以淺棕色條紋;頭、頸兩側黑褐色,具淺棕色縱紋;頦、喉及前頸乳白色,密布暗褐色短紋。背和兩肩黑褐色,具‘V’形棕色斑和棕白色羽緣;腰黑褐色,尾上覆羽暗褐色,具棕白色斑紋;尾淡褐色,具淡色邊緣;翅上覆羽淡褐色,翼鏡綠黑色,但不如雄鳥鮮亮,前後緣亦有白邊;飛羽黑褐色,三級飛羽具棕白色狹邊。胸、腹棕白色、胸部棕色較濃,密布暗褐色新月形和點滴狀斑,至腹褐斑較稀,兩脅棕白色具褐色斑,尾下覆羽亦為棕白色,具褐色點狀斑;腋羽白色。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
虹膜褐色,上嘴黑褐色,腳橄欖灰色。幼鳥似雌鳥,但更多皮黃色,飛羽短而鈍,肩羽僅具淡皮黃色羽緣,缺少淡色亞端斑。
大小量度:體重♂590-900g,♀422-700g;體長♂460-515mm,♀405-465mm;嘴峰♂40-46mm,♀39-44mm;翅♂215-261mm,♀217-249mm;尾長♂76-115mm,♀75-94mm;跗蹠♂33-42mm,♀34-38mm。(註:♂雄性;♀雌性)
(註:羅紋鴨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河灣、河口及其沼澤地帶,繁殖期尤其喜歡在偏僻而又富有水生植物的中小型湖泊中棲息和繁殖,冬季也出現在農田和沿海沼澤地帶。

生活習性

遷徙

通常3月初至3月中旬開始從越冬地往北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我國河北東北部和東北地區,大量在4月中下旬,其中少部分留在當地繁殖,大部分繼續往北遷徙。遷徙時常呈幾隻至10多隻的小群。秋季於9月中旬至10月末南遷,少數遲至11月初。

習性

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冬季和遷徙季節亦集成10餘只至數十隻的大群。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江河,沙洲或湖心島上休息和游泳,清晨和黃昏才飛到附近農田或游至水邊淺水處覓食。飛行靈活迅速,常伴隨著低沉而帶顫音的叫聲。

食性

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草子、草葉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到農田覓食稻穀和幼苗,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時間多在黃昏和清晨。

繁殖方式

羅紋鴨在冬季越冬地時即已形成對,通常成對或以對為單位形成小群到達繁殖地,繁殖期5-7月。營巢於湖邊、河邊等水域附近草叢或小灌木叢中地上,也在沼澤灌木地帶營巢,也在湖中淺水處稀疏的三棱草和水邊蘆葦叢中營巢。每窩產卵6-10枚,通常8枚,卵淡黃色,大小為53-59mm×38-42mm。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孵卵前期在巢附近警戒,當雌鳥離巢覓食時代替雌鳥孵卵,孵化期24-29天。雛鳥早成性,出殼後不久即能跟隨親鳥游泳和覓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朝鮮、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緬甸、尼泊爾、泰國、土庫曼斯坦和越南。
旅鳥:阿富汗、奧地利、加拿大、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保加利亞伊拉克、約旦、哈薩克斯坦、馬爾他、荷蘭、北馬里亞納群島、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土耳其、美國。
中國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繁殖鳥);台灣(旅鳥)。在黃河下游、長江以南、海南島越冬。
羅紋鴨分布圖羅紋鴨分布圖

種群現狀

羅紋鴨是中國主要狩獵鳥類之一,但數量不及綠翅鴨花臉鴨豐富。由於過度狩獵和環境條件惡化,種群數量更為減少。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國大陸地區僅統計到羅紋鴨3879隻,加上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亦僅為4092隻。整個亞洲地區為19289隻,種群數量相當稀少,應加強保護。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趣聞

南京留鳥

新華報業網訊:原本此時應該在西伯利亞或東北度夏的冬候鳥羅紋鴨,卻被南京的觀鳥愛好者在一處小水塘中發現身影。幾天前,江蘇野鳥會會員張宇帶著一幫上海“鳥友”在玄武湖觀鳥。他們本來是在玄武湖附近一個小池塘中觀察夏候鳥的情況,沒想到望遠鏡的鏡頭中突然出現了一個發白的東西。張宇對準焦點後發現,鏡筒里的這個發白的東西正是一隻羅紋鴨,正在水面上的浮萍中間慢慢遊動。這隻羅紋鴨頭頂是帶金屬光澤的紫紅色,翅膀明顯看上去已經開始換羽,沒多久應該就成淨鴨翅了。張宇感覺十分奇怪,他說:“羅紋鴨是冬候鳥,在南京本來數量就不是很多,到了春天,一般都會遷徙離開南京。現在居然有單只的雄性羅紋鴨留守在玄武湖裡,難道這隻羅紋鴨留戀南京不肯遷徙了?“玄武湖往年的冬天只有四五隻左右羅紋鴨,到次年的4月份會全部飛走,前往東北或者更遠的西伯利亞等地。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Aves:鳥綱 - Anseriformes:雁形目 - Anatidae:鴨科 -Anas:
學名:
Anas falcataGeorgi
中文名:
羅紋鴨
中文拼音:
LuóWénYā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俗名信息
  • 鐮刀毛鴨(LiánDāoMáoYā)-語言:zh-CN
  • Falcated teal-語言:en
  • 扁頭鴨(BiǎnTóuYā)-語言:zh-CN

高速炮彈

新華網訊息:2010年4月16日晚,南空航空兵某團秦軍機組駕轟炸機飛臨靶場上空時,突然遭遇鳥群撞擊,機組沉著冷靜、密切協同,駕駛戰鷹安全返航著落。情況發生在4月16日晚上20時20分左右,當時飛機的具體飛行高度是826米,速度為每小時485公里。第一領航員準備投彈的動作已經做完了,這時只聽見"砰"的一聲巨響,飛行員感覺腦袋像是被震了一下,大腦出現了短暫的空白。然後回過神來就發現前擋風玻璃上有血跡,而且血還在流;再仔細一看,外層玻璃沒有碎,但是出現了很多細小的裂紋,能夠感覺到有風。這次遭遇的是羅紋鴨,屬於雁鴨類,重量大概在1公斤左右。當時飛機飛行已經接近500公里,兩者的相對速度非常大,撞碎的那塊玻璃是前艙擋風玻璃,是所有玻璃裡面最薄的一塊。這種相撞就好像是飛機撞上炮彈一樣,其威力好似撞上炮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