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天坑博物館

羅甸天坑博物館位於羅甸縣東北部的董當、董架兩鄉結合部,距縣城40公里。

“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打黛河天坑群,由九座險峰合圍而成,四周壁立,峭壁懸崖,猴不敢攀,鷹懼飛越。地面壁腳,灌木叢生,芳草萋萋,春夏山花爛漫,秋冬野果遍地……坑底兩股清泉分別從洞中汩汩湧出,在洞口形成小潭,潭水清冽見底。潭中魚兒歡暢,往來穿梭。加之距離正在建設的大窩凼世界大射電望眼鏡基地3公里處的董架五行天坑——落魂洞天坑與半邊洞天坑,四周懸崖絕壁,狀如直桶,雄奇險峻。羅甸天坑博物館是探險、旅遊、科考、攀援者的絕佳勝地。
打黛河天坑位於羅甸北部,被稱為“鬼斧神工、十里畫廊”,東與平塘縣塘邊接壤,屬喀斯特深山區,峰叢簇涌,重巒疊峰,奇峰兀立,怪石磷岣,有完善無缺的喀斯特森林植被。與其他天坑不同的是,打黛河天坑不僅能從頂部鳥瞰天坑奇景,還可以沿天坑峭壁險道進入坑底,盡情享受坑底的怡人風光。打黛河天坑並非獨立存在,在打黛河天坑的西南面有瑤人坨天坑,東南面有小牛角(天落)天坑,三座天坑連成一體,宛如金魚的腦袋一般,打黛河天坑最大且居中,是“金魚”的“頭”,瑤人坨天坑和天落天坑是金魚兩隻圓溜溜的“眼睛”。打黛河天坑由九座險峰合圍而成,從坑底到峰頂,最高處海拔有1074米,最低處海拔也有548米,底部直徑1000米左右,其容積與已公布的世界第一大天坑重慶市奉節縣小寨天坑相比,是其兩倍之多,真是“藏在深閨人未識”。據介紹,很多年前,打黛河天坑曾有古瑤族人在此定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不知為何,後來竟全部搬走,沒有人知道他們來自何方,去向哪裡。現只能見到他們曾經住過的屋基和尚未遷走的墳冢。從天坑底部環視,其形狀似非常規則的巨桶,四周群山編排,峨舐雲霄、懸崖峭壁、錯落有致。天坑北壁岩上,有個燕子洞,從東面瑤人灣沿天劈石縫走去,踏上古瑤族人的石徑,穿過喀斯特叢林,是穿越無人區的捷徑,走出打黛河天坑,在一山上可遙望天坑群,波峰林立,綠樹參天,讓人置於大自然的氧吧里。天坑西部絕壁之上,有層層裸露巨岩金字塔般壘於峰頂,形如女子發育完全之乳房,人稱玉乳峰。玉乳峰下有溶洞兩個,間距二百來米,有兩股清泉分別從洞中汩汩湧出,在洞口形成小潭,潭水清澈見底,潭中魚兒歡聚暢遊,往來穿梭,清晰可辨。兩道清泉灑落在天坑裡,宛延流出,蜿蜒東去,穿行於一片翠綠之中,消失在天坑東面巨峰腳下一小水洞中。整個天坑景色在藍天、薄霧、青岩、綠樹的映襯下,可謂鬼斧神工,天工傑作,真若世外桃園一般。打黛河天坑如開發供旅遊,將是探險愛好者、旅遊愛好者、攀岩愛好者以及露營愛好者的絕佳勝地。洪水季節時,水漫天坑,形成高峽平湖,周邊綠林黛嶺,倒影湖中,日月星河、懸於碧水,遊人漫漿湖心,實有身居“白頭山天池”之感。仰眺蒼穹,遙觀湖面,水天一色,微風輕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實為難得的旅遊佳景。開發打黛河旅遊資源,把其作為羅甸翠灘省級森林公園的核心部分,引入旅遊探險者及與有關專家和社會名人士對景點進行探掘,以徒步穿越貴州無人區為主線,呈現給遊客世界最大天坑天工傑作,讓遊客感受鬼斧神工天坑群美景,徒步穿越貴州無人區,欣賞容納所有南亞熱帶植物綠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