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捶

羅漢拳創始於魯孝,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由魯孝傳於山東人許然,後單傳五代至許留風,許留風傳於河南獲嘉縣東古風村李國定,李家單傳八世到李貴發、李榮貴,至今已有403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漢捶
  • 創造者:魯孝
  • 依據:中央電視台《人物》羅漢拳傳人
  • 類目:拳術套路
發展,簡介,

發展

羅漢拳創始於魯孝,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由魯孝傳於山東人許然,後單傳五代至許留風,許留風傳於河南獲嘉縣東古風村李國定,李家單傳八世到李貴發、李榮貴,至今已有403年的歷史。自1993年以來羅漢拳與少林拳不斷交流。1998年,李榮貴參加了中國大型武術系列片的拍攝。2006年年初,羅漢拳被定為省級文化遺產,2007年被中宣部、中國文聯定為中國寶貴文化遺產,同時李榮貴被評為河南省和國家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羅漢拳民間武術師,又被中宣部、中國文聯聯合授予“民間傑出武術師”榮譽稱號。
東古風羅漢拳發源於山東省香園寺,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由出家人魯孝所創,受十八羅漢點化而成。山東人許然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得魯孝所傳,單傳五代至許留風,許留風傳於河南獲嘉東古風李國定,李家單傳八世到李榮發、李榮貴,至今已有406年的歷史,該拳種是在我國武林各門派和防禦精華的創建而獨步武林。該拳種是我國武林各門派進攻和防禦精華的基礎上創建而獨步武林。該拳種分十八點、五十四破手,內含十大硬手、緊五手、八奇手、三十六回合,以九宮八卦為拳理講究三節、四梢、五行六合。手法有揲、截、鎖、奸、摟、勾纏、捉迎、拿,步法講究奸、緊、急、滑溜。拳理通篇一言而蔽之,兵來伏擊,水至泄洪,防中藏攻。拳之風格,技擊性強,實戰無花,近身帖靠,無形無架,攻守兼備,步隨手變,虛實無常,變化莫測,速快徑捷,後發治人。
拳之特點雙人互博,拳理易解,動不見形,出手無影,手不空回,明留破綻,暗中得實,借力發功,四兩撥千斤,創敵與橫、斜、側、旋。
李榮貴是羅漢拳第十四代傳承人,下收有弟子80餘人,他不僅系統掌握了羅漢拳的祖傳技藝,還收藏有祖傳的古拳譜等文物,為羅漢拳這一民間武術的傳承做了貢獻。
1993年以來,羅漢拳與少林拳不斷交流。1998年,李榮貴參加了中國大型武術系列片的拍攝。2006年,羅漢拳被定為河南省省級文化遺產,2007年被中宣部、中國文聯定為中國寶貴文化遺產,李榮貴被授予“民間傑出武術師”榮譽稱號,同時李榮貴被評為河南省和國家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羅漢拳民間武術師。2007年,中央電視台的記者專程來到獲嘉縣東古風村,對中國寶貴文化遺產“羅漢拳”及其李榮貴進行了為期10天的專訪,並製作了專題節目《李榮貴 ??河南獲嘉羅漢拳傳人》並在央視10套進行播放。2010年12月22日,香港文匯報駐鄭記者一行二人來到太山鄉東古風村就羅漢拳進行詳細採訪。
東古風村為了弘揚羅漢拳,總投資215萬元在村西新建太山鄉東古風國小,占地面積21畝,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 有18個教學班,是我縣國家投資最多、占地面積最大的現代化農村國小。體育課教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漢拳是學校的一大特色,也是我縣唯一一所教授羅漢拳的學校。計畫建設500平方米的練功房用於學生的練功、打羽毛球等,在校學生羅漢拳學習已初具規模。

簡介

有著400多年的傳承史,被列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太山鄉東古風羅漢拳正成為我縣武術文化精髓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第十四代羅漢拳傳承人王奎明說:“咱和平年代練拳,不為打仗不為參軍,為的就是文化傳承。羅漢拳傳到我這都第十四代了,我不能讓老祖宗的文化到我這斷了!”
現如今,東古風羅漢拳已然成為太山發展的一張名片。為了增加練拳人數,實現文化傳承,2008年初村兩委成員跟王奎明一商量,無條件的免費教拳,“只要你想練我就樂意教”,風雨無阻常年如此。東古風村甚至將練拳列入國小課程里,每周四節體育課除正常的體育課程外,教練義務教授小學生學習羅漢拳,真正的將灌輸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三項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東古風更是廣開大門,不限地域、不分男女、不論老少免費教授。今年暑假參與練拳的各村老少學員40餘名,本村學員170餘名,每天晨昏兩練,用最古樸的拳法詮釋人性最簡單的“真、善、美”。
王明奎不止一次驕傲地說:“俺村有2000口人,練咱羅漢拳的就有600多人,也就是說俺村中青壯年甚至少年人人習武。這身強力壯的是其次,武術中文化精髓才是最重要的。”
獲嘉東古風村練武強身蔚然成風
河之北 太行之南
同盟山下是我家園
昔日金戈鐵馬
今日萬頃良田
生長希望與信念
……
趕超希望奔赴夢想
祝福家鄉的明天
悠揚的歌聲里,“哈——嘿——哈——嘿——”,一聲聲嘹亮的吶喊宛若一個個靈動的音符,一張張紅撲撲淌著汗的面孔仿佛一幅幅曼妙的插圖……
經過400多年的傳承,縱然早已無需金戈鐵馬,獲嘉太山鄉東古風村的羅漢拳仍然代代傳承,第十四代羅漢拳傳承人王奎明說,“咱太山現在是社區新、道路寬,整個一幅新農村新氣象,俺們為啥還要練武呢?不用打仗不用參軍的,練拳純粹是為了傳承,羅漢拳傳到我這都第十四代了,我不能讓老祖宗的文化到我這斷了!”
就這樣,為了增加練拳人數,實現文化傳承,2008年初,村兩委成員跟王奎明一商量,無條件的免費教拳,只要你想練我就樂意教,風雨無阻常年如此,東古風村甚至將練拳列入國小課程里,每周四節體育課除正常的體育課程外,教練義務教授小學生學習羅漢拳,真正的將灌輸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特別是三項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東古風更是廣開大門,不限地域、不分男女、不論老少,免費教授,單單今年暑假就有各村老少學員40餘名,本村學員170餘名,每天晨昏兩練,用最古樸的拳法詮釋人性最簡單的“真、善、美”。
經過時代傳承,武術早已成了中國的一張國際名片、一個世界公認的臉譜,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一步步成為中國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羅漢拳也是如此,經過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不斷傳承,正在一步步成為太山的一張名片,東古風人的一個身份標識。
王明奎不止一次驕傲地說,“俺村有2000口人,練咱羅漢拳的就有600多人,也就是說俺村中青壯年甚至少年人人習武,這身強力壯的是其次,懂情講義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