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峪村

羅漢峪村

羅漢峪村隸屬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7公里,鋼城西7公里處。東鄰廟子村,南鄰紙坊村,北鄰九龍莊村,西與萊城區高莊辦事處後坡村隔山相接。全村共有510戶,1717口人,耕地面積1200畝,宜林荒山面積40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漢峪村
  • 面積:耕地面積1200畝,宜林荒山面積4000畝
  • 人口:1717口人
  • 著名景點:臥虎山
1村莊名片,2人文自然,朱家林,存孝廟,臥虎山八景,解舉人,3人物事件 ,烈士英名錄,歷任村支書,歷任村主任,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優秀大學生代表,

1村莊名片

羅漢峪村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7公里,鋼城西7公里處。東鄰廟子村,南鄰紙坊村,北鄰九龍莊村,西與萊城區高莊辦事處後坡村隔山相接。全村共有510戶,1717口人,耕地面積1200畝,宜林荒山面積4000畝。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羅漢峪在明洪武年間在現村北一公里的“黑油門”地,借一山泉(即鞏家泉)立村。後遷至現在的村莊。羅漢峪村原有一寺,寺內塑有十八羅漢,故名羅漢峪村。
羅漢峪村1914年至1939年隸屬蒙陰縣七區管轄;1941年劃歸新甫縣;1950年屬新泰二區:1955年10月屬新泰縣翟鎮區;1958年屬翟鎮人民公社廟子管理區;1984年l2月劃歸廟子鄉;1985年12月劃歸新泰市寨子鄉;1991年元月劃歸萊蕪市寨子鄉;1993年劃歸鋼城區寨子鄉;2000年l2月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
羅漢峪建村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最初由許、朱、李、鞏姓立村後,隨之由洪、董、王、曹、亓近30個姓氏陸續遷聚。
該村現有16姓氏。20世紀70年代初,在村辦民校時,為了便於記憶掌握村裡的姓氏編成“順口溜”:朱亓李曹王,趙谷郭肖楊,魏吳劉何孟,徐許是兩姓。其中劉氏已於1997年遷回辛莊鎮澇坡村。朱、亓兩姓居多,其次是曹、王、李、趙諸姓。
羅漢峪村坐落在著名的九龍山和臥虎山腳下,一條發源於臥虎山腳下的小河流經村前,每到汛期,大雨發作時,河水湍流奔騰,東流而去。村中有一條2華里筆直的東西大街,村東有一條5米寬的砂子公路通往鋼城。從2001年5月1日起羅漢峪至萊蕪的班車,每天早、中、晚三次,交通十分便利。
羅漢峪村
羅漢峪村歷來崇尚文明,重視文化教育。在解放前就辦起了私塾。1952年就建立了國小,首任教師徐敏堯。1971年在村東新建了占地10餘畝,校舍21間的標準化學校。1981年,羅漢峪村又建起了幼稚園。自恢復高考以來,村中年年都有學生被大中院校錄取,現在本科、大學、研究生10餘人,中專以上的20多人。
羅漢峪村重視文化活動的開展,玩龍燈、跑旱船、玩雜耍是羅漢峪村的藝術傳統。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以朱玉寶、王貴全為主的30多位文娛愛好者組成的小劇團,除了在本村演出一外,還到十里八鄉的外村演出。以何成珠、朱玉本、亓子利為代羅漢峪村在村西修了一條水泥路,在村東修了一條寬5米通往鋼城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羅漢峪村自古以來人靈手巧,能工巧匠輩出。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人發揮本村礦產優勢,打石磨、石碾。特別是在20世紀初,以朱康孝、朱康信兄弟倆雕打的石磨石碾名聲遠揚,在周圍十里八鄉至今還能派上用場的石磨石碾,大都出自朱氏兄弟二人之手。
在20世紀20年代,羅漢峪村曹心元、亓漢元的建築手藝,也能走出十里八鄉。他們建的房子既堅固,又漂亮。以王立功、曹四彥為代表的屠宰戶也是當地聞名的首富戶。
現在以亓子軍、朱玉學、曹榮青等為代表的經銷布匹的專業戶,全村發展到20多個。以李宗華、王道利、朱本松為代表的建築隊活躍在四鄰八鄉。全村現有汽車、拖拉機、農用三輪車已達200餘輛(台)。
過去村民住的是石頭、坯塊壘起的低矮而又黑暗的草房,如今換成了紅磚瓦房和水泥鋼筋結構的平房,現在大都翻新成前後出廈的豪華住宅,有的還蓋起了二層小樓。電話、手機、摩托、液化氣爐、農用三輪車、彩電、VCD,早已走進普通百姓家中。
羅漢峪村村民正在描繪未來的發展藍圖,羅漢峪村明天會更美好。

2人文自然

朱家林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於羅漢峪村東北部,林牆高1.6米,上蓋3尺寬的青石板,至今保存完好。傳說當年幾株柏樹參天,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盛鼎時期來山東巡視,來到林中歇息,想在林牆的石板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可剛躺下,幾隻大螞蟻在龍體的腳丫和腿上爬來爬去,使他難以入睡。朱元璋龍鬚大怒,很不耐煩地說了一句:“這些大螞蟻別爬到林中來。”此話果然有效,霎時螞蟻爬出林牆,只在林牆上爬來爬去,沒有敢越林牆青石板的。

存孝廟

傳說羅漢峪村的臥虎山,原來叫“黑豆山”,南山叫菜山子,雙山叫糠山,都是為朱氏而起名,喻意朱(豬)有豆有糠有菜吃,就會人丁興旺。這時南方人來這裡後,看到朱氏如此興旺,歹意頓生,將黑豆山改為臥虎山,菜山改為“萬松山”,糠山改為“雙山”。為了防止虎的襲擊,朱氏家祖就在村西建起了存孝廟,並塑了像。據說存孝是武松式的打虎英雄。隨著時間的延伸,村莊的擴大,朱氏家祖也有不少戶數向存孝廟西建房居住,據說,朱氏不能越存孝廟向西建房定居。

臥虎山八景

棺材石
在臥虎山南端的山腰福廳寺的正北,有一巨石,座北朝南長30米,高15米,像一個龐大的棺材,故稱棺材石。
石炕
在離棺材石不足30米的上方,石高20餘米,上有百噸重的巨石,從巨石下伸出寬約4米,長7米,離地高約80公分一個有角有棱的長方石頭,栩栩如生像一炕,是避風雨的好去處,相傳是當年和尚們念經修仙的地方。
虎頭崖
虎頭崖,在臥虎山的南端,十分陡峭,落差百餘米,無人敢攀登,上山頂要繞道而行,遠看像一隻老虎的頭,栩栩如生。
姑子碾
在雄偉的虎頭崖下,溝西端北側有一巨石在一棵百齡栗子樹下有一石槽,呈月牙形,石槽長一米有餘,深不足50公分,這是當年姑子庵的姑子們用以粉碎糧食的地方。
石棚
石棚在虎頭崖下面。上面是長30餘米的上千噸的巨石,巨石下面懸空,形成石棚。該石棚坐北朝南,長30餘米,南寬北窄,最高處5米有餘,石棚內有石桌石凳,並有平整的石板,一年四季石棚下有山泉流出,夏日習習的涼風由北而南吹過,走進石棚喝上幾口甘冽的泉水,坐下休息幾分鐘,頓生寒意,在石棚內巨石上有四個斗大的字跡。由於年代已久,字跡模糊。
香爐石
在臥虎山東側的正中風箱道(地名)上方幾塊巨石聚成高達五六十米的巨石像一尊香爐,在山腰婷婷玉立。
朝陽洞
在臥虎山余脈,老虎腚的東北處有一石洞,可容納三、四百人,該洞坐北朝南,呈東西走向,中午陽光直射洞中,但在樹木草叢的掩蓋下非常蔭蔽,洞中非常乾燥。戰亂年代,是村民避難的地方,該洞至今保存完好。

解舉人

明末人,羅漢峪村北有其林地。相傳解舉人有一女孩子,長得美貌出眾,福廳寺的和尚想以喝酒為名害死解舉人,將其女兒長期霸占。解舉人明知去送死,但又不得不去。在臨行前,解舉人對徒弟說:“我這次去,只有去的路沒有回來的路,我死了,等你長大後一定給我報仇。”解舉人被害兩年後,他的徒弟也到了十五、六歲的年齡。由於為師傅報仇心切,不遠萬里長途跋涉,將師傅被眾惡和尚害死一事告到皇上那裡,皇上聽了此事,見他還年幼,事已過兩年,就嘆了口氣說:“罷、罷!”意思是說算了吧。解舉人的徒弟立即叩頭,“謝主龍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當時皇上還沒弄清怎么一回事,解舉人的徒弟又對皇上說:“皇上既然讓把和尚耙掉,我年幼無知,難以對付眾惡和尚,請萬歲爺賜些銀兩,回去招兵買馬,為民除害。”在文武大臣面前,由於金口已開,玉言難以收回,皇上不得不送些銀兩打發回去。就這樣解舉人的徒弟,帶著聖旨和銀兩回來,招兵買馬,從新泰陳家莊買回99頭牛,將99個和尚埋在離寺不足百米遠的一塊平地里,只露著頭,像耙地一樣將和尚除掉。

3人物事件 

烈士英名錄

徐敏賢 又名徐良左,生於1919年,1937年參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逮捕入獄,在獄中被打斷兩根肋骨,1947年被營救出獄,因在牢中折磨成疾,1948年逝世,1949年被追認烈士。
徐志華 1936年參加革命,1945年6在黃莊遇害。
王悅發 1981年入伍,1984年9月在老山對越自衛反擊戰鬥中犧牲。

歷任村支書

1956年-1966年  亓漢功
1967年-1976年  李安林
1977年1月-1977年12月李宗賢 李希房
1978年1月-1986年12月李兆德
1986年12月-1988年12月趙振林
1988年12月-1989年6月 曹西廣
1989年7月-1995年11月 王京榮
2001年12月-   朱玉廷

歷任村主任

l936年1月-1962年12月 徐貞瑞(村長)
1963年1月-1966年12月 朱玉寶(大隊長)
1967年1月-1968年2月 朱玉忠(革委會主任)
1968年3月-1970年12月 李文法(革委會主任) 趙京同(大隊長)
1971年1月-1982年12月 趙京同
1983年1月-1986年12月 亓子新
1987年-1989年   曹西廠
1996年3月-   李兆友
1997年-   亓子寬

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朱玉森 泰安第二中學高級教師

優秀大學生代表

亓仲輝 ,湖北省華點文化創意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校園先進個人,綜合素質優秀大學生,校園十大歌手,上海文藝網特約記者、簽約作家,中國青年志願者,中國青年詩人協會會員,中國青年文藝學會會員,2016年中國青年文藝事業特殊貢獻獎獲得者。2016年12月被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常務副部長、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馬文普先生親切接見。
亓仲輝亓仲輝
魯中人物亓仲輝魯中人物亓仲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