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摩崖石刻

羅浮山摩崖石刻

羅浮山摩崖石刻位於博羅縣羅浮山。有宋代以來130多題。在五龍潭、白鶴觀、寶積寺、黃龍洞、華首台、朝元洞、酥醪觀、朱明洞和石洞等處。內容有關古建築沿革、名人題刻、鄉規民約、官衙文告、山林管理等。

1989年,羅浮山摩崖石刻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浮山摩崖石刻
  • 地址:博羅縣羅浮山
  • 簡介:文物保護單位
  • 價值:有一定書法藝術價值
概況,記載,

概況

羅浮山摩崖石刻,位於博羅縣羅浮山。羅浮山原有九觀十八寺,石刻多分布在這些寺觀的周圍。經文物普查核實,共有宋代以來題刻130多題。分布在五龍潭、白鶴觀、寶積寺、黃龍洞、華首台、朝元洞、酥醪觀、朱明洞和石洞等處。內容多為有關古建築的建置沿革、名人題刻、鄉規民約、官衙文告、山林管理等。字型有篆、隸、行、楷、草。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記載

“羅浮”摩崖石刻為羅浮山年代較早,且有一定書法藝術價值的一題石刻,位於白鶴觀後五龍潭邊石崖上,陰刻篆體,字大1.50×1.20米。右邊刻有“淳熙己亥良月望日”八字,左邊刻有“郡守睢陽吳裒男有書”。這是一題南宋石刻。在其旁有一題北宋石刻,為“長壽澗”三字,下刻“聖宋皇祐二年潤十月二十七日,提點諸州刑獄太常博士范陽祖無擇題”,篆體,字大0.15×0.20米。祖無擇,字擇之,范陽人。進士出身,曾任提點廣東刑獄,常游羅浮山。
《逃暗記》則是羅浮山石刻中面積最大,史料價值較高的一題明代摩崖石刻,位於九天觀右側二里石洞山房故址的一塊大石陡壁上。面積約40平方米。上刻《逃暗記》全文,共118個字,隸書,豎排,字大0.17×0.15米。文為葉春及撰,南海朱完書。內容主要描述葉春及厭官場,離塵世,逃於羅浮,辟“逃暗”(又稱石洞山房)以居,自稱石洞居士。葉春及,字化甫,歸善(今惠陽)人,明隆慶初授福清教諭,未赴任。任惠安知縣,有政績。後升賓州知府,掛冠而去,歸羅浮。四川巡撫艾穆薦舉,遷戶部郎中。朱完,南海人。能詩,工篆隸,擅長畫竹,是明代廣東著名書畫家。
羅浮山摩崖石刻中,還有明代三部尚書湛若水的題刻,清代台灣愛國詩人丘逢甲的題刻,以及現代廣東著名書法家秦咢生的題刻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