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星街道

羅星街道是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下轄街道,地處閩江下游北岸,位於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心地域,東與亭江鎮松門、打石坑交界,西同馬尾鎮昺頭村毗鄰,北面接壤於馬尾鎮山地,南面臨江。距福州市中心19.6公里,離閩江口35公里。104國道穿境而過。面積31.2平方千米 ,人口4.19萬人(2004年,其中流動人口1428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星街道
  • 面積:31.2平方千米 
  • 人口:4.19萬人
  • 地點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心地域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歷史,區劃,街屬企業,街區道路,街區建築,精神文明建設,浙江省嘉善縣羅星街道,基本概況,行政區劃,歷史佳話,人文薈萃,經濟發展,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

歷史

羅星街道前身為馬尾鎮。1982年8月,馬尾鎮從福州郊區析出,設立馬尾區,同時改制為馬尾街道辦事處。1995年12月,馬尾街道更名羅星街道。1997年,羅星街道轄沿山、馬限、濟安、福星、閩漁、君岐、培英、建星、鳳洋等9個居委會以及上岐、羅建、羅星、青洲、君竹、雙峰等6個村委會。

區劃

位於馬尾的中心城區。轄6個社區、4個行政村:~001_沿山社區、~002_馬限社區、~003_羅星社區、~004_新港社區、~005_培英社區、~006_羅建社區、~201_上岐村、~202_青洲村、~203_君竹村、~204_雙峰村。

街屬企業

羅星街道街屬企業,始於1962年興辦的君竹石料廠。當年,全廠有職工55人,專業生產建築石料,年產值近10萬元。二十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街屬企業停步不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尤其自80年代中期起,街屬企業開始逐步興起,出現電子、塑膠、五金、建工等小型企業。1986年,街道全方位引進外向型經濟和內聯企業,至1990年,已有街居企業38家,其中,街屬14家,職工1781人,自有固定資金424萬元,流動資金189萬元,產品從原來的單一製鞋業逐步形成電子、機械、製鞋、造船、針織、糧食加工等6類10多種,產值2033萬元,相當於1983年231萬元的8倍多。1991~1994年,街道利用地處開發區的優勢,大力發展街居企業。1994年末,全街道有企業62家,其中,街辦22家、村(居)辦36家、聯戶辦4家。福建水力發電設備廠馬尾分廠、福建華星電子有限公司、福州市鴻邁電子有限公司、馬尾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福州華安消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馬尾分公司、馬尾鞋帽服裝廠、馬尾世盛針襪廠等7家已成為街道骨幹企業,逐步實現生產上規模、管理上水平、質量上檔次。1996年,街道辦事處對長期經營虧損的區建築安裝工程公司果斷終止承包契約,清理整頓、盤活資產,使企業輕裝上陣,扭虧為盈;著手企業間的兼併和聯合;籌建經濟發展總公司,以此為龍頭,推動街屬和村屬企業走股份合作經營路子,發揮規模效益。同時促進科技進步,重視引進專業技術人才,開發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拳頭產品。當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工業產值5012萬元),財政收入511萬元,主要經濟指標實現2位數增長幅度。1997年,全街道實現社會總產值1.7億元,比1996年增長40%,其中工業總產值7316萬元,比1996年增長34.6%。街屬企業出現穩步增長的態勢。

街區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星街道僅有一條建於1933年的福馬公路穿境而過。該公路系沙包結構,寬6~7米。1936年,馬尾至君竹3公里路面竣工。1984年,福馬公路改建成一級公路,1990年8月17日全線竣工。該公路成為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往福州市中心的陸路要道。
隨著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羅星街道區間道路建設進入高峰期。1984年12月,區內君竹、羅星、青洲3條主幹道先後動工,於1985年8~12月先後竣工。其中,君竹路投資294.75萬元,路寬34米,全長1.56公里;羅星路投資307.96萬元,路寬40米,全長3.88公里;青洲路投資114.38萬元,路寬40米,全長1.1公里。轄區還有7條次幹道。其中,建星路(原名交通路)、羅建路、上岐路分別於1984年12月動工,1985年8~10月先後建成;濟安路1990年動工,年末建成;建設路、登龍路(原名上山路)於1990年動工,1991年2~7月建成;昭忠路原為土路,1991年擴建為混凝土路面。7條次幹道總長7.70公里。1991~1992年,先後建成經一路、經二路、經三路、經四路、經五路,5條路總長18.13公里。1997年,上述道路未有變動。

街區建築

從1984年始,根據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規劃要求,在羅星路兩側安排旅遊貿易中心,以賓館、大型商場為主;君竹路北側安排開發區行政管理中心;青洲路兩側安排文教體育活動中心;臥龍山北側建外商高級住宅。至1992年,先後建成辦公用房4.3萬平方米、科研用房6300平方米、商場2.2萬平方米、住宅20萬平方米、賓館、度假村2.7萬平方米。主要辦公樓有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馬尾區政府、稅務局、馬尾海關、福州港務局、福州邊防檢查站、馬尾郵電大樓等;主要廠房有福建省海洋漁業公司、中國國際鋼鐵製品有限公司、福州磊磊石材有限公司、福建馬尾水產飼料有限公司、榕燕電子實業公司、福貝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光學儀器廠、福建東方機械廠、福建革新機器廠等17家;科研用房有清華工業園、科理工業園、泛太平洋工業園、泰安工業園等;賓館度假山莊有馬江大廈、臥龍山莊等。至1997年,街道主要辦公樓不變;因榕燕電子實業公司下馬,廠房改作他用;清華工業園等科研用房也因下馬而改作他用。

精神文明建設

20世紀80年代初,羅星街道還是箇舊民房錯落、小街巷支蔓的地區,人口不多,分布較集中。街道辦事處以整治小街巷為突破口,配合轄區單位拆除違章搭蓋、清理垃圾、植樹種花,改變轄區的市容衛生狀況。90年代初,街道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契機,增置果皮箱200個、保潔車100部,新建公廁2座、改建7座。在全面普及使用自來水的基礎上,注重抓好二次供水工作;加大執法力度,重點清理整治沿山路、商貿街等主要路段的遮陽布和腳踏車停放點,逐步拆除轄區內違章和有礙觀瞻的建築,在全街推行樓道、屋頂、雜物間“革命”,消除亂搭蓋、亂貼放、亂占道現象。推進文明安全小區創建活動,投入萬元資金,修葺各村居道口主要景點,增設35個花壇,新增綠地1300平方米。1995~1997年,在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利用各種紀念日,開展有益健康的民眾性活動。充分發揮離退休黨員的作用,以他們為骨幹,組成“志願者”服務項目,黨員們無私奉獻,在民眾中樹立良好形象。同時大力加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倫理道德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新型人際關係,普遍開展創文明城市、文明企業、文明學校、五好家庭等各類創建活動以及軍民、警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動,展示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把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
1997年末,羅星街道有綠化面積9.77萬平方米,青洲、福星、保稅區、閩漁等7個小區通過市級驗收,市委、市政府授予綠化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街道開設計生、綜治、科普、便民等19個系列70多個服務項目,有服務隊伍25支180人。湧現文明樓院75座、五好家庭1310戶、文明單位60家。

浙江省嘉善縣羅星街道

基本概況

羅星街道位於嘉善縣城南部,成立於2009年7月,為原嘉善縣魏塘鎮被劃分為兩個街道(魏塘街道與羅星街道)後的其中之一,是嘉善新城開發區和縣政府所在地,轄11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區域面積39.5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63萬人。羅星街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方便快捷,區位優勢明顯。
羅星街道羅星街道

行政區劃

羅星街道11個社區4個行政村分別為:李家社區、錢橋社區、魏南社區、城南社區、和合社區、城西社區、柳洲社區、玉蘭社區、晉陽社區、南門社區、子胥社區和馬家橋村、亭橋村、鑫峰村、厙浜村。

歷史佳話

“羅星”因古蹟羅星台得名。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令王察言募民築墩阻市河東流水勢,墩名羅星台。1950年置鄉時即以“羅星”為名。羅星歷史悠久,境內有獨圩遺址和小橫港遺址兩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證明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

人文薈萃

羅星街道自古以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歷代名人有元代銀器鑄造名匠朱碧山;明代狀元、禮部尚書錢士升;明末女畫家、女詩人吳黃;民國實業家孫彥才、愛國工程師孫文耀、國務總理錢能訓、外交大使錢泰、慈善家錢銘伯;文史大家、愛國者、民主鬥士張天方;嘉善第一個女律師夏同文;電影表演藝術家孫道臨等。

經濟發展

工業上形成了五金機械、紡織服裝、複合軸承等特色產業,產品遠銷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農業上大力發展“銀嘉膳”甜瓜、“小蜜蜂”葡萄等設施栽培,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甜瓜之鄉”稱號。三產服務業上依託嘉善新城建設,正在形成總用地面積2400萬平方米,集行政、居住、商貿、旅遊、文化和科技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江南水鄉生態型綜合新區,擁有居住商辦、教育產業、科技產業創新等三大功能區,新區可容納24萬人。五星級的羅星閣賓館、世博大酒店,以及喬克國貿中心、浙北果蔬市場等項目都已先後入駐,羅星街道正日益成為嘉善城市的新名片。
舉辦協管員信息工作培訓會舉辦協管員信息工作培訓會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47億元,同比增長10.4%;規上工業產值:21.42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總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35.7%契約利用外資:5587萬美元, 完成全年任務的279.3%;實際利用外資:1399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 107.6%;實際利用縣外內資:8.02億元,同比增長91%;固定資產投入:36.5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工業性投入5.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25元,同比增長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