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放良

羅放良

羅放良,(1962.5—),男,湖南寧鄉縣楓木橋人,研究生學歷,先後任寧鄉縣酒廠廠長兼書記,寧鄉縣政府辦副主任,寧鄉縣委辦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長沙市委督查室副主任,長沙市經委副主任,長沙市國資委主任等。現任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國資國企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國資國企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湖南辦事處主任,中國詩詞學會會員,湖南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為央企與地方各級政府及國有民營企業的對接合作提供併購重組投融資諮詢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放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
  • 出生日期:1962年5月
個人履歷,個人作品,著作名稱,內容概括,圖書目錄,前言,後記,社會評價,

個人履歷

羅放良是我國國企改革的探索者和操作者,作為主要執筆人,編輯出版了200多萬字的《企業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全書》,成為全國企業改制最早的工具書;主編了《國企改革操作指南》;參與編著了《國資監管與經營》。
自1997年起一直兼任長沙市企業改革辦公室的常務副主任、主任,主持長沙市的企業改革、改制的操作。指導操作企業改制、重組、併購、破產、拍賣、上市、債轉股、組建集團600多家,其中改制400多家,破產20多家,化解不良債務120多億元。長沙市國企改革的經驗引起全國各地的高度重視和積極仿效,國務院原國家經貿委和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兩次在長沙市召開經驗交流會。
2005年4月,受國務院國資委邀請在中央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會議上工作了主題報告。
2006年被評為長沙市社會科學優秀人才之一
2007年被評為全國兼併破產工作先進個人。
先後參與編著《企業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全書》(主要執筆人),主編《國企改革操作指南》,作為編委和執筆人參與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國資委出版發行的《國資監管與經營》的編著工作
《推進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等理論文章先後在中央黨校理論動態》、新華社《內部參考》、《光明日報》、《決策參考》、《湖南日報》、《湖南經濟調研》等報刊上發表。
多次參與全國國企改革的改革政策研究和高峰論壇,參加了國務院國資委承擔的國家一類軟科學課題《中央企業重組脫困課題研究報告》的研究工作,是其中一個子課題的執筆人。曾作為中國代表之一,在北京與德國國企改革專家專題討論國企改革。在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後召開的“全國中央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會議”上,作為唯一的授課人,作了“國企改革”的輔導報告。

個人作品

著作名稱

《跨越--長沙國企改革兩個置換紀實》

內容概括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艱難而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革,長沙市的國有企業改革,由於其改革力度大、探索性強,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一種“率先”的意義,因此國內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這本書就是長沙這一個中心城市改革成功實踐的記錄,是羅放良同志根據親身經歷撰寫的著作。
本書作者羅放良同志經歷了長沙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過程本書是羅放良同志根據親身經歷撰寫的著作。
全書按探索、試點、推廣、總評、深化的改革順序系統地記錄了長沙國企“兩個置換”的改革的全過程。

圖書目錄

第一章探索
第一節國企之難
第二節他山之石
第三節探索之路
第二章試點
第一節理論準備
第二節組織準備
第三節資金準備
第四節政策準備
第五節試點案例
第六節專家點評
第三章推廣
第一節股份制
第二節兼併
第三節出售
第四節關閉破產
第五節救助安置
第四章總評
第一節改革效果
第二節基本經驗
第三節專家討論
第四節總體評價
第五章深化
第一節要突出發展產業
第二節要堅持以人為本
第三節要規範法人治理結構
第四節要轉換政府職能
第五節要加強國資監管
索引
後記

前言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艱難而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革。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以塑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微觀基礎為目標的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中最為複雜、操作難度最大的部分。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項多方面、多層次的改革。要把國有企業改造成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微觀經濟主體,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如企業的改制、結構的最佳化、社會職能的分離、困難企業的退出,等等。對於不同層面的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和形式也是不同的,國有中小企業主要是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大企業更多的是實現產權多元化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國有企業改革又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國情色彩、地方色彩十分濃重的改革。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傳統、文化不同,可以利用的經濟和社會資源不同,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式在不同國家之間很難照搬;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極不均衡的大國,不同地區之間有時都很難效仿。改革要能夠推進下去,必須能找到符合本國、本地情況的操作辦法。因此,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是十分艱難的,但內涵是十分豐富的。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探索,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國有經濟的配置狀況和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有了實質性的改善,這是中央、地方、企業各個層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在研究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時,我們應特別注意各箇中心城市所推進的改革。由於中心城市直接面對大量的國有企業,必須直接解決一系列改革中具體的操作問題,任何一類難題都無法迴避;而且,由於中心城市的經濟、社會功能是相對完整的,因而有條件更多地從綜合配套的角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因此,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一些有影響、有價值的經驗,大多出自中心城市的探索和實踐。
長沙市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國內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原因是長沙的改革力度大、探索性強,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一種“率先”的意義。長沙改革的這種風格是長沙市委、市政府幾屆領導人高度重視、不懈推進的效應,也是長沙市各個層面的實踐工作者艱苦努力、不斷探索的結果。儘管長沙的改革也曾引發過爭議,但總的來看,長沙市的國有企業改革政策設計比較嚴密,操作實施比較規範,改革的進展比較快,改革的效果比較好,這是各個方面比較一致的看法。從全國的角度比較而言,長沙不像東部沿海地區,地方經濟活躍、職工觀念解放;也不像西部地區或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過於沉重、經濟迴旋餘地比較小。這種“適中”的地位,也增強了長沙市國有企業改革實踐的普遍意義。
羅放良同志長期在長沙市國有企業改革的第一線工作,曾任市經委負責國有企業改革的副主任和市國資委主任,並連續12年擔任長沙市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羅放良同志經歷了長沙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過程,作為改革第一線的實踐操作者,研究、解決了國有企業改革中面臨的大量實際問題,《跨越長沙國企改革紀實》是羅放良同志根據親身經歷撰寫的著作,內容涵蓋了長沙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各個方面,真實地反映了長沙市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其中有大量鮮活的改革案例,也有作者本人深入的理論思考。這本書的面世是十分有價值的事。正如我們所一再強調的,國有企業改革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改革。這本書是一個中心城市改革成功實踐的記錄。這本書出自於改革第一線實踐者的手筆,這可能就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序言作者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

後記

“十年磨一劍”,我主持長沙市的國企改革操作已長達12年。從1996年到2008年,12年的風風雨雨,12年的坎坎坷坷,到企業調研動員500多次,與職工對話200多次,為企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到政府及相關部門協調1000多次,回想起來,酸甜苦辣,難以言述!之所以能夠披荊斬棘、百折不撓,堅持到最後的勝利,是因為我有一個從來沒有動搖過的信念:國企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國有企業走向市場是必然的。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30年,使我國生產力得到飛躍式發展,綜合國力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全國企業的勃勃生機、急劇上升的巨額利潤和職工就業的逐步改善已經證明了國企改革的成功。
國務院國資委兩次在長沙召開國企改革現場會,李偉副書記、邵寧副主任、改組局等實際局長、分配局熊志軍局長、研究中心王忠明主任、李保民書記、彭建國副主任、改革局周放生副局長、改組局李冰副局長以及湖南省國資委的領導同志都多次來長沙現場調研指導,充分肯定“長沙的國有企業改革政策設計比較嚴密、操作實施比較規範、改革的進展比較快、改革的效果比較好”。正如邵寧同志指出的:“長沙的改革力度大、探索性強,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一種‘率先’的意義。長沙改革的這種風格是長沙市委、市政府幾屆領導人高度重視、不斷推進的效應。”長沙從1995年進人全國最佳化資本結構改革試點城市以來,幾屆市委、市政府領導銳意改革、勇於探索、大膽創新,改革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1996年底,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現任雲南省省委書記)秦光榮同志,抽調1000名機關幹部,組建市企業改制工作團,下設20多個分團,用3年的時間,完成市屬企業股份制改造59家,區縣小型國有企業改制面達到70%;1999年,省委副書記兼長沙市委書記張雲川同志,向全國派出10個國企改革考察組,吸取全國各地國企改革的經驗教訓,出台了影響全國的29號檔案,推出了“兩個置換”的長沙模式,在全國率先置換全民職工身份,理順勞動關係,探索了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新路子。此後,梅克保書記(現任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陳潤兒書記(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全面推進、不斷規範、不斷深化,終於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市委、市政府分管國企改革的領導,如市長譚仲池(現任省政協副主席),副市長徐憲平(現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市委常委、秘書長蔣新琪,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小明、謝建輝,副市長李斌愷、劉曉明等領導同志,都是既掛帥、又出征,每周主持一次以上的企改調度會,經常深入企業調研動員,指導改制、解決問題。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幾代人前赴後繼,正是由於幾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接力賽”,才使長沙的國企改革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個人一生中遇上這么一場偉大的歷史性變革,是一種幸運,能夠親自參與並主持一個省會城市的國企改革更是一種榮幸!因此,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同志在一次全國性國企改革會議上,囑咐我和其他幾位省市從事國企改革的同志從不同側面把這場偉大的歷史性事件記錄下來,我就欣然受命了。
本書付梓之際,我要衷心感謝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同志在繁忙的政務中為本書作序;感謝我的好朋友袁喜清先生擔綱本書的總策劃;感謝著名漫畫家喻春華先生為本書繪出的既富有哲理又能使人會心一笑的漫畫插圖;感謝我的同事楊能武、李忠良、曾志強、李榮芝、周明、肖丹、卜向志等同志以及李石岩、黃浩文為本書所做的輔助性工作;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妻子趙林群對我的工作和寫作的全心全意的支持!

社會評價

羅放良:歷經風雨初衷不改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雙聯”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公僕形象:
困難企業、困難職工群體的存在,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命題。要創建和諧社會,就必須破解這道命題,於是我們看見成千上萬的“雙聯”幹部,他們扛起了扶貧幫困的大旗用他們火焰般的熱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新時期黨的幹部塑形。“雙聯”活動在全省大規模鋪開8年來,有如陣陣春風吹拂三湘大地。
這裡,我們采寫了羅亞陽、陳嶸、羅放良3名機關幹部,他們僅僅是我省各條戰線上23萬多名“雙聯”幹部中的普通幾員。
羅放良實在太忙了,幾次約訪都因為他忙著和困難企業領導討論改制方案而推遲。
從1996年開始,羅放良被派到長沙市改制辦主持工作。在這8年時間裡,現任長沙市國資委主任,時任長沙市企業改制辦主任的羅放良把他的每一刻工作時間都用在了為企業解難,幫職工解困上。他笑言:“長沙市的下崗職工可能沒有不認識我的。”8年來,為困難職工解決了多少問題他已經記不清了,但他始終抱著一種態度,本著一個原則:維護困難企業利益,維護困難職工權益。
為幫助困難企業 主動“攬事”上身
長沙汽車油封廠是一家特困集體企業,由於歷史原因,與長沙市天心區經貿局因為土地所有權的糾紛鬧了十幾年。該廠的書記兼工會主席彭慧玲,1994年接手這一工作後,跑遍了市區兩級有關部門,問題始終沒有協調。這事最後交到了羅放良這。
“羅主任,我們廠有一位職工是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退伍軍人,妻子已經下崗了,現在他已是癌症晚期,從1996年開始就沒有報過一分錢醫藥費,廠里還有很多職工只能在外做點小生意維持生計,這4000多平米土地不算多,但卻能解我們的燃眉之急啊!”在羅放良的辦公室里,彭慧玲竹筒倒豆子般把廠里的情況一口氣說完了。
聽完這段話,羅放良沉默了片刻。“既然你找到了我,我一定幫你向上級領導反映你們的困難!”
“那么,羅主任你現在又準備把我踢到哪去呢?”彭慧玲的語氣里充滿了不信任和無奈。“我知道這事不歸他管,但我求助無門,就當是碰碰運氣,其實當時我並沒有指望他能幫我們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已經做好了被他踢到另一個部門的打算了!”這個事情的每一個細節,羅慧玲至今提起還歷歷在目。
又是片刻的沉默,羅放良把桌子一拍,這事我攬下了。
幾天之後,在長沙市企改辦的辦公室里,羅放良主持了關於長沙汽車油封廠,天心區經貿局土地房屋歷史遺留問題的協調會議,長沙市天心區經貿局、市區兩級國土部門的負責人全來齊了,當時羅放良態度堅決地表示:“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誰也不偏袒,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困難企業的改制速度,如果誰影響了企業改制的進程,我就和誰過不去。”三個小時後,在他的主持下,雙方達成協定,認定4000多平米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是屬油封廠所有。
“我跑了8年的都沒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羅主任3個小時就解決了,他的辦事高效率和原則性讓我萬分欽佩。”
歷經風雨不改初衷
在幫助企業改制過程中,羅放良沒少碰到難辦的事,被職工圍堵更是家常便飯。然而,挫折、阻力、困難都沒有使他卻步,反而更堅定了他為困難企業、困難職工服務的決心。
冬去春來的8個年頭,同來的同事先後調走,榮升,只有他一直沒有離開過改制辦,沒有離開過困難企業,沒有離開過困難職工。
在他的工作字典里,“節假日”、“雙休日”之類的字眼已消失得無形,逾時工作成了一種習慣。同事們說,他的工作時間是不能以“8小時”計算的。
長時間超負荷的勞累,超常規的付出,已經透支了他的健康,對於病痛苦楚,他從不聲張,只是從醫院開些藥丸,邊服藥邊工作,不改他那為困難企業爭利益,為困難職工謀福利的初衷。
“有一位女職工曾經向我反映,她們夫妻都下崗了,家裡上有老人,下有患白血病的孩子,生活舉步維艱,於是我們給她送去了5000元慰問金。雖然送錢送物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但這至少說明我們的黨,我們的幹部是關心每一位困難職工的,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應該是我們不變的工作原則。”
8年的工作也讓羅放良有了許多的心得,他說:“要創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實到為人民民眾辦實事上,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是一個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群體,他們是社會的基石,現在我們能過‘雙聯’工作來關心幫助他們也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8年來我的工作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雙聯’工作過程中,也是讓我們自身受教育的一個過程,深入企業,深入職工,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他們的困難,也更堅定了我為他們服務的決心。”
“我出身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就因這個緣故,注定我的一生對職工民眾有一中特殊的情結。”說這話的是保靖縣委副書記、縣“雙聯”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羅亞陽。
正是因為這特殊的情結,羅亞陽以寬厚仁愛之心,關愛體貼之情,通過組織開展“雙聯”工作,為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排憂解難。
“有很多地方的‘雙聯’工作都做得很好,也有很多優秀經驗值得我們借鑑,但保靖有保靖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中央扶貧的少數民族特困縣,經濟發展慢、底子薄,這就是保靖縣的現狀。所以我們集中力量搞幫扶。”不生搬硬套,不墨守成規,這便是羅亞陽的“雙聯”工作態度,“群幫一,一幫三年,不脫貧,不脫鉤”這便是羅亞陽在實踐工作中總結出來了符合保靖特色的“雙聯”工作發展思路。
結合保靖縣的實際,羅亞陽明確提出:堅持思想、政策、資金、物質幫扶並舉,扶貧、扶技、扶項並行,當前幫扶和長遠幫扶並重的原則,並採取實力雄厚的幾家單位聯合幫一戶困難企業,一個縣直單位幫一戶特困戶的辦法,效果很好。
走進困難企業、走近困難職工
作為貧困縣的第一幫扶責任人,羅亞陽深知“穩定是和諧的重要內涵”的道理。所以近年來,他多次率工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困難企業、困難職工中去。
縣機械廠特困職工尹官武,全家6口人,夫妻兩人患重病,喪失勞動能力。尹官武因病退休後,廠里欠繳養老金,領不到退休費,生活極度困難。羅亞陽主動幫他和縣信用聯社聯繫,給他貸款7000元,縣信用社還組織全社職工捐款3000元為他繳納了養老保險金,並幫助他開了一個雜貨店,現在尹官武每月收入達到了900多元,全家生活穩定。
保靖縣植物沒廠停產多年,職工強烈要求企業改制。羅亞陽聽取了這些意見回來後,把職工反映最多和最強烈的啟動植物油廠改制的建議與縣政府協調,啟動了植物油廠改制工、作。為了籌措企業改制、職工安置資金,羅亞陽和相關部門領導不知熬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但他的付出是值得的,植物油廠的改制工作已經走上了正軌。
許光友是羅亞陽的聯繫對象,從汽車保修廠下崗後,一直沒有穩定收入,家庭生活十分貧困,兩個上中學的女兒也準備輟學,得知這一情況後,羅亞陽馬上決定每月從自己工資中拿出100元,參在線上關縣交通局每月拿出250元,給老許的兩個女兒作讀書生活費,並一再叮囑老許:“千萬不能讓孩子失學,孩子讀書就有希望,有什麼困難我信一起想辦法解決。”在老許的女兒上大學後,交通局又為其提供了1000元學費。說到這事,老許感慨說:如果沒有‘雙聯’,如果沒有羅縣長,我的兩個孩子早就失學了!”
抽象的數據,濃濃的真情
數據是枯燥的、抽象的,但下面幾組數據卻能展現羅亞陽和他的“雙聯”工作組在保靖的業績:
2005年兩節期間,為100多戶困難職工送去了“一包大米、一壺油、一封拜年信、一張購物券、一個小紅包”的“五個一”慰問品;
動員全縣200多個基層工會共看望慰問困難職工2000多人,送慰問金70多萬元,糧油3萬多公斤,棉被700多床;
通過和勞動部門、金融部門等多個部門的協調,免費讓350個困難職工參加培訓,免費為200多名困難職工提供就業貸款近50萬元。
據統計,2004年以來,全縣100多家縣直單位,54名縣級領導聯繫幫扶81戶特困職工,為特困職工送去幫扶資金5萬多元,解決就業30多人,送去糧食5000多公斤,辦實事200多件。
……
羅放良是個內斂的人,他歉虛的說他做的“雙聯”工作只是盡責,盡力完成黨和政府交給他的任務。但他做的一切職工是看得見,感知得到的。
羅放良:困難職工的貼心人
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雙聯”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困難企業、困難職工群體的存在,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命題。要創建和諧社會,就必須破解這道命題,於是我們看見成千上萬的“雙聯”幹部,他們扛起了扶貧幫困的大旗用他們火焰般的熱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新時期黨的幹部塑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