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大蘸

羅天大蘸

羅天大蘸,應為羅天大醮,羅天大蘸是中國道教中最隆重的儀式,是一種大型的綜合儀禮。“羅天”是道教認為的最高天界,說它位於“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上;醮,最早是中國古代祭天神的儀式,後為道教沿用至今。隋代(公元581-618年)之前,“醮”在道教專指酬謝天神的儀典,人因有求於神幫助的儀典稱之為“齋”,隋代之後逐漸把二者合併成為“齋醮”,後來常把“齋”省略,通稱“醮”。“大醮”是指規模大、連續進行實際較長的道教儀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天大醮
  • 所屬宗教:道教
  • 釋義:一種大型的綜合儀禮
  • 讀音:luó tiān dà jiào
概述,內容及特點,著作舉例,相關新聞,相關文獻,

概述

羅天大醮,是中國道教的儀式之一,是道教大型綜合儀禮的名稱。
羅天,即大羅天,道教指天之三界以上的極高處。《無上秘要》稱天之「三界之上,渺渺大羅」,以羅天指設醮之名,是極言其請降神靈數量之多,品位之高,以及設醮時間之長,規模之大,設醮目的之廣泛,參與醮儀的道士和祭祀、奉獻的道教徒人數眾多。
羅天大蘸
羅天大醮
醮(讀jiào)原是祭儀的意思。宋玉高唐賦》雲「禱旋宮,醮諸神,禮太乙」,醮神就是祭神之意。兩晉之間,醮和齋對舉,《太上洞淵神咒經》稱「修齋設醮,不依科儀之考」。
唐代以後,齋和醮才較普遍地連用,以指稱道教儀禮。因此,醮是道教對其崇拜儀禮的一種稱呼。《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稱,「延真降聖,乞恩請福,則謂之醮」明代以後,道門與民間多以醮代替齋,羅天大醮之稱遂流行開來。

內容及特點

明代正統《道藏》收有以羅天大醮冠名的科儀文獻有《羅天大醮設醮儀》,《羅天大醮三朝儀》,《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羅天大醮上品妙經》等。據《羅天大醮設醮儀》,在羅天大醮中召請的有「三清至尊、十方上聖、玉京金闕天帝天真、十方師尊聖眾、三界官屬、一切威靈」等等天地間所有神靈。
行儀的目的就是為國泰民安、懺罪謝恩、祈壽延生、拔幽薦祖等等。羅天大醮的規模比較大,時間也長,一般要舉行三天、五天、七天等不等,每天所行科儀均不相同,因此內容十分豐富。
羅天大醮在宋代也有稱為周天大醮或普天大醮的。據《道門定製》稱,宋代的周天大醮供奉的神靈有「二千四百分位」,普天大醮則設神靈「三千六百分位」。
這兩種醮只有「朝廷修奉,或大臣為國亦許修設,庶人不許奉修」。
現在香港、澳門地區和台灣省道教常有舉行太平清醮、祈安清醮,據其內容,就是地區民眾自己邀請道士舉行的羅天大醮。

著作舉例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起全篇的第一回、排定座次的第七十一回和悲劇下場的第九十九回,分別都修建了一場羅天大醮。這一高規格的道教儀式在小說中充當了結構全書、為人物命運張綱舉目的關鍵作用。以下內容節選自《水滸傳》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原文內容如下:
羅天大蘸
水滸傳 插畫
……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天子準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

相關新聞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香港道教聯合會由十三日起,一連十二天假荃灣圓玄學院舉辦大型羅天大醮祈福法會,祈求香港繁榮、社會和諧及世界和平。
據了解,此次羅天大醮是香港自開埠以來首次舉行,而在東南亞道教史上,其規模也是首屈一指。 法會的籌委會主任梁德華表示,今次法會號召了中國內地、台灣、澳門,以至新加坡、加拿大、印尼、泰國等道眾出席,參與誦經的經師道侶超過五百人,規模為近代最大。
羅天大蘸
香港道教界舉行開埠首次羅天大醮祈福法會

相關文獻

跟羅天大醮相關的著作文獻有:《羅天大醮設醮儀》、《道門定製》、《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