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B·希爾維爾斯

羅伯特·B·希爾維爾斯

羅伯特·B·希爾維爾斯(Robert·B·Silvers,1929年12月31日—2017年3月20日),又譯羅伯特·西爾弗斯(Robert·Silvers),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作家,編輯,《紐約書評》聯合創始人之一,他被其他創始人認為是“天生為這本刊物而生的主編”。

他是《首部選集:1963-1993年間的30年紐約書評集》(The First Anthology: Thirty Years of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963-1993)的編輯之一。同時還是包括《在美國寫作》(Writing in America)、廣受讚譽的評論集《隱蔽的科學歷史》(Hidden Histories of Science)、《去做它》(Doing it),以及關於表演藝術的一系列文章、兩卷本《他們的同伴:作家間無法遺忘的友誼》(The Company They Kept: Writers on Unforgettable Friendships)等書或文章的作者。還翻譯了小說《壞疽》。

從1963年到2017年,他不懈的努力與傑出的編輯才能,使得《紐約書評》逐漸成為美國文學知識界首屈一指的頂級刊物,這份書評雜誌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影響了許多美國的知識界與文化界的精英。而這悠悠五十多年,《紐約書評》也見證了他堅持“獨立思想與現實關懷”的一生。

2017年3月20日,在曼哈頓家中逝世,享年8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B·希爾維爾斯
  • 外文名:Robert·B·Silvers
  • 別名羅伯特·西爾弗斯/羅伯特·希爾維爾斯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紐約長島
  • 出生日期:1929年12月31日
  • 逝世日期:2017年3月20日
  • 職業:作家、編輯、翻譯家
  • 畢業院校:芝加哥大學、耶魯法學院
  • 主要成就:創辦《紐約書評
  • 代表作品:《紐約書評》、《隱蔽的科學歷史》、《去做它》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主要評價,

人物生平

1929年12月31日,希爾維爾斯在紐約的長島出生。
羅伯特·B·希爾維爾斯
1947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並進入耶魯法學院深造。
1950年,尚未完成耶魯學業的他選擇離開校園,為康乃狄克州州長切斯特·鮑爾斯擔任新聞秘書。
1952年,他被派至巴黎,擔任演講撰稿人和媒體助理。後在《巴黎評論》擔任編輯工作。
1959年至1963年成為美國文藝評論月刊《哈珀雜誌》的副主編。
1963年,羅伯特·希爾維爾斯參與創辦《紐約書評》。
2006年,希爾維爾斯與愛潑斯坦兩人因在美國文學界傑出的貢獻,榮獲國家圖書獎。
羅伯特·B·希爾維爾斯
2011年,全美書評人協會將“伊萬·桑德羅夫終身成就獎”頒給希爾維爾斯,表彰他在出版界的傑出成就。
2012年,因為對文學的獨特貢獻,他獲得了《巴黎評論》的哈達達獎。不僅如此,因為對城市文學生活的傑出貢獻,希爾維爾斯獲得了由市長麥可·布隆伯格頒發的首屆紐約城市文學榮譽獎。他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和巴德學院那裡接受了各種榮譽學位。
2013年7月10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授予希爾維爾斯“國家人文獎章”。
2017年3月20日,在曼哈頓家中逝世,享年87歲。

主要成就

創辦50多年間,《紐約書評》刊發過哈維爾的《知識分子與權力》、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薩義德與伯納德·劉易斯關於東方主義的爭論、埃德蒙·威爾遜與納博科夫關於俄語翻譯的爭論等在世界範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討論。希爾維爾斯堅持“獨立思想與現實關懷”,使得《紐約書評》保持了濃郁的“智性”風格:網羅最傑出的頭腦探索觀念的世界,讓思想影響當下的重大問題。
羅伯特·B·希爾維爾斯
《紐約書評》創建於1963年,最初的首要任務是提高美國本土圖書評論與文學討論的標準,培育出政治與文化結合的新文體。羅伯特·希爾維爾斯從1963年《紐約書評》創辦之初到去世,其間逾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擔任其編輯。他不懈的努力與傑出的編輯才能,使得《紐約書評》成為美國思想文化界首屈一指的頂級刊物。
他是《首部選集:1963-1993年間的30年紐約書評集》(The First Anthology: Thirty Years of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963-1993)的編輯之一。同時還是包括《在美國寫作》(Writing in America)、廣受讚譽的評論集《隱蔽的科學歷史》(Hidden Histories of Science)、《去做它》(Doing it),以及關於表演藝術的一系列文章、兩卷本《他們的同伴:作家間無法遺忘的友誼》(The Company They Kept: Writers on Unforgettable Friendships)等書或文章的作者。還翻譯了小說《壞疽》。

主要評價

《紐約時報》曾這樣評價希爾維爾斯:“他最大的樂趣僅僅是讀到好的作品,他談論這些作品,就好似別人談論美酒和美食一般。談及他喜愛的作家,他的眼裡閃耀著熱切的光。‘我仰慕有著美麗心靈的偉大作家,並且對他們予以厚望,希望他們能給我們以啟發’。”
他還是個工作狂,經常和他哈佛大學畢業的助理在辦公室不眠不休地工作到凌晨兩點,喬納森·米勒(Jonathan Miller)說他總是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不停地與人會面、交談”。作為主編,希爾維爾斯十分注重內容的質量,尤其注意細節,他曾在平安夜還給已經在家裡的編輯打電話,只因在稿件中發現了一個無依著修飾語。而據曾與他共事過的克萊爾·麥修德(Claire Messued)回憶,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提交了關於一部小說的書評稿件後,希爾維爾斯甚至比她還認真地看了整部小說,並指出了書評中存在的一個可能導致誤導性解讀的引用錯誤。
1963年,希爾維爾斯在《紐約書評》的第一個辦公室1963年,希爾維爾斯在《紐約書評》的第一個辦公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