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杜瓦諾

羅伯特·杜瓦諾

在法國攝影界,羅伯特·杜瓦諾和亨利·卡笛爾·布列松堪稱為一對並駕齊驅的大師。這兩人的攝影都以紀實為主,但風格卻迥然不同。布列松經常雲遊四海,作品比較深沉嚴肅,關心各地民族疾苦。杜瓦諾則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創作基地,喜歡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風趣的瞬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杜瓦諾
  • 外文名:Robert Doisneau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912年4月14日
  • 逝世日期:1994年1月
  • 職業:攝影師
兒童題材,觀畫系列圖片,相關評論,個人生平,詳細介紹,

兒童題材

在各種題材里,杜瓦諾所拍的兒童照片,其著重點和切入點都跟我們某些記者大異其趣,甚截然相反,比如,表現學生們在室外的活動,從不去拍攝那一起升旗或做操等整齊劃一的鏡頭,而是專門用心去抓拍那些校園裡孩子們頑皮、喧鬧、活潑的場面。又如,表現課堂上的孩子,一般的照片喜歡錶現他們的陪聰明和伶俐,杜瓦諾則有意識地表現他們的幼稚和笨拙。對於孩子們的放學回家路上的惡作劇,杜瓦諾也不放過,他跟在後面拍攝他們。這些照片雖然有可能被空是醜化小學生,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更真實、更能體現孩子們的天真本性,給人們留下了既新鮮又深刻的印象。

觀畫系列圖片

關於那套《觀畫》系列照片是這樣拍攝的:杜瓦諾的一個朋友,在巴黎一條街道上開辦了一家取名為"羅蜜"的古玩鋪,經營19世紀的工藝品和繪畫作品。有一次,此店購進了一幅畫家華格納的人體油畫,掛在櫥窗里。杜瓦諾想:如果把各種人物的不同反應一一拍攝下來,也許會組成一套很有趣的系列性的專題照片。於是,他就在古玩店裡找了個適當的角度,坐在一把椅子上,把那台常用的祿來雙反相機安放在膝蓋上,連續不斷的拍攝。由於櫥窗玻璃的反光,站在窗外觀畫的人不容易發現坐在室內暗處的杜瓦諾。再加上專心致志地觀看油畫,其神態更是真情流露,兩三天這樣"守株待兔"式的拍攝戰果輝煌。最精彩的一張照片是一位衣冠楚楚的紳士,乘著他夫人興趣盎然地評論某畫時,斜眼偷看那幅裸女人體。這套系列照片證實了他的攝影觀點,他說:"日常生活里的奇妙情景是最動人的。你在街道了不期而遇的事情,哪一個電影導演也不可能在鏡頭前給你安排出來?quot;

相關評論

攝影評論家經常把杜瓦諾跟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相比,說他總是用一種溫柔的、幽默的眼光注視著他周圍的芸芸眾生,用同情的態度加以刻畫。因此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幽默感。同時還給人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例如本書中的《態度不同》,對於人情和人性的刻畫,則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你看那位頭髮花白的先生,雖然年進花甲,已經沒有招蜂引蝶之心。但是如果有一位漂亮的年輕女郎自願把一條胳膊搭在他的大腿上,老先生也不致於堅決反對,甚至還有點自得其樂。但是這種令人無法容忍的情景,已經被坐在身邊的夫人所發現。顯然,老夫人的心裡很不高興 。但在大庭廣眾之下,一時又不能發作。她強壓怒火,擎惕地盯著坐在地上的舞女。那位夾在中間的老先生,對他夫人的脾氣,當然早就有所領教,內心裡也頗為惴惴不安,但臉上卻還故作鎮靜,把這么複雜微秒的人情人性刻畫到如此入木三分、淋漓盡致的地步,在攝影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個人生平

1925--1929年:學習石印刻版。

詳細介紹

1931年(19歲):任安德烈,維格紐的助手。
1932年(20歲):售出第一套由照片組成的圖片故事。
1934年--1939年:在雷諾汽車廠擔任工業攝影師。
1939年(27歲):由於經常遲到而被辭退,成為獨立攝影師。認識拉復圖片社奠基人查理斯-拉多,並得到第一個採訪任務,但因二戰爆發而未能完成。
1942年(30歲):與馬克西蘭-伏克斯相識,為他的科學著作拍攝插圖。
1945年(33歲):參加聯合圖片社,認識了包括卡蒂埃布勒松在內的一批攝影名家。
1951年(39歲):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法國攝蛸四人展。另三人是布拉賽、威利-苦尼斯和依捷斯。這意味著杜瓦諾獲得了國際性的認可。
1956年(44歲):榮獲涅普斯攝影獎。
1960年(48歲):美國洛杉磯和好萊塢攝影採訪。作品在芝加哥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1968年(56歲):到蘇聯攝影採訪。法國國家圖書館舉辦杜瓦諾個人影展。
1972年(60歲):作品在紐約喬諾-依斯曼館展出。莫斯科法國大使館同時展出他的作品。
1973年(61歲):於費朗西斯-波賽勒合作拍了一部《羅貝爾-杜瓦諾在巴黎》電影短片。
1979年(67歲):杜瓦生平回顧展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導演F-莫斯科維茲拍一部有關三位攝影家的電影,杜瓦諾是其中之一。另二人讓洛浦-西埃夫和布魯諾-巴爾貝。
1981年(69歲):作品在紐約威特金畫廊展出。
1983年(71歲):獲國家攝影大獎。4月,在中國舉行個人展覽。
1986年(74歲):杜瓦諾個人攝影在巴黎展出,並出作版作品影集。
1994年1月:去世,享年82歲。
杜瓦諾熱愛巴黎,熱愛生活在他周圍的平民百姓,是一個平民攝影家。他喜歡跟普普通通的市民們在一起泡酒店,喝咖啡,談天。人們不但不怕杜瓦諾身邊的相機,甚至還心甘情願地充當他某些鏡頭中的模特。杜瓦諾說:"我喜歡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儘管他們身上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我並不在乎。我們會在一起談得融洽,挺熱乎,親如一愛"。在跟這些平民百姓來往和接觸中,杜瓦諾挖掘出一幅又一幅精彩的傑作。
羅伯特.杜瓦諾
時光與城市
羅伯特.杜瓦諾的黑白作品讓我憶起了照相暗盒這種最早期的攝影設備,人類早在金字塔時期就發現了光源乃一切影像之源的奧秘。
經過了漫長歲月,攝影才成為捕捉影像的一種方式,然後,再慢慢被視為一種表達手法。
隨著賽璐珞膠捲面世,更現代化的照相機以其靈活可攜的特點壓倒了早期的影樓攝影。這項技術突破讓攝影師可以隨心所欲地去進行拍攝。而占據著羅伯特杜瓦諾心田的,正是那個屬於光與影的城市──巴黎。
在經典作品的殿堂里,我們經常欣賞到羅伯特.杜瓦諾、亨利.布列松、積賴恩.尼埃普斯、安塞爾.亞當斯和曼紐爾.布拉沃等攝影大師的黑白作品,這些跨時空之作,一直歷久不衰。
事實上,時間於攝影而言,頗有點諷刺意味。時間是曝光度的指標,準確曝光是造就優秀作品的不可缺元素,但攝影又是一分半秒的凝結,是不起眼瞬間生活的捕捉,然後重現,讓人細味。這就是攝影,一種受不同時間概念約束的藝術。
然而,本次攝影展令人驚喜之處,是可以帶領大家從現今這個著重即時滿足、全球交流的電子攝影年代,返回時光隧道不遠處的那個時空,感受攝影師先用負片捕捉“陰”影像,然後再經顯影轉化成“正”影像,記錄在相紙上一絲不苟的工藝流程,所有作品都是時間、耐心和技術的結晶。
如果說攝影技巧是成就一位出色攝影師的條件,那只可算是基本條件而已。羅伯特.杜瓦諾鏡頭中的巴黎不僅隱含了純熟技巧,同時也蘊藏了作者對巴黎社會、人文和城市特徵的深刻了解。
文化,是人類生存與交流的的載體,蘊含了所有藝術表達方式和生活形式,因此,了解文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羅伯特.杜瓦諾把城市,尤其是他喜愛的巴黎市,理解為一個活生生的載體,一個與城市及其居民的互動,一段文化古蹟與孩童、子孫和城市設計師之間的對話。
參觀“逝水年華──羅伯特.杜瓦諾攝影展”,猶如進入了時光旅程,一個我們久違了、沒有色彩的視覺旅程。
然而,正是缺少了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色彩,才讓這次展覽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大放異彩。
我們活在一個彩色世界,顏色過分直接地反映了我們感官的一切。
但黑白攝影作品則引領我們攀上另一個感官高度,進入另一個時空,雖然我們未必可以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希望我們可以通過那些在那個時空和文化背景下,散發著時光氣息的作品主題,了解羅伯特.杜瓦諾作品的精髓。
如果做到了,如果能夠與相片展開對話,我們就可以透過羅伯特.杜瓦諾的雙眼,返回那個時空,探索巴黎獨特的文化。這就是交流,需要的只是一位參與這次攝影展旅程的遊人,簡單至此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