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加涅

羅伯特·加涅

羅伯特·加涅(Robert Mills Gagné,1916.08.21-2002.04.28),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北安多弗(North Andover),逝於美國田納西州哈密爾頓縣信號山鎮(Signal Mountai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加涅
  • 外文名:Robert Mills Gagné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北安多弗
  • 出生日期:1916.08.21
  • 逝世日期:2002.04.28
  • 職業:教育心理學家
  • 畢業院校耶魯大學
人物生平,教學理論,設定教學目標,分析學習階層,掌握教學歷程,學習過程,成就及榮譽,

人物生平

1933 年入耶魯大學主修心理學,受到了新行為主義的嚴格訓練,1937 年獲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布朗大學攻讀實驗心理學,並於 1939 年和 1940 年分別獲得理科碩士學位和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1940-1949 年執教於康乃狄克大學,期間曾於 1945-1946 年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1949-1958 年任美國空軍知覺和動作技能實驗室主任。1958-1962 年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並從事學校知識科目及技能科學教學的實驗研究。1962-1965 年任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美國科研工作協會研究主任,研究人類行為、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程式的設計與評價。1966-1969 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育心理學教授,負責建立地區的教育實驗室,管理教育方面的研究生培訓計畫,且繼續研究學校的學科教學。1969-1985 年任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期間完成了學習層次、學習結果的種類以及成人電視學習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應徵入伍,作為航空心理學家從事測量、選拔和訓練飛行員的研究工作。

教學理論

設定教學目標

加涅的興趣集中在學習理論、教學設計乃至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構建上,並因其教學理論而聞名。他在心理學上的研究,不囿於某以流派思想,而采折衷主義兼取行為、完形及認知三方面的學習理論,並配合教學實踐構建了他的教學理論。教學理論是指在學校教學情境中如何教與學生如何學,從而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理論。以下三點是其教學理論的基本要義: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之前根據教材性質和學生條件所預定的目標,希望經過教學活動後學生在知識、技能及身心等各方面可能產生的改變。他將教學目標分為 5 方面:
發展智力技能。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是指學生學到在學習情境中如何運用符號去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習認知策略。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指個人學習時在心理上運用他以前學得得知識經驗,憑記憶去辨別、選擇、思維、分析、歸納,從而獲得新知識得一切方法。
獲得語文知識。語文知識(verbal information)指籍由口語或文字所表達得知識。這是成功接受教育得前提。
學到運動技能。運動技能(motor skill)指學得的一種能力,此種能力由肌肉活動時所顯示的速度、準確、力量、平衡等特徵表現。
培養良好態度。態度(attitude)指個體對人、對己、對事在心理上所存有的認知和情感傾向,態度是習得的。

分析學習階層

加涅認為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在性質上包括不同學習階層。學習階層(learning hierarchy)指從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觀點,說明學習行為是由簡而繁,由基層到高層逐漸建立的,每一階層是低級階層的延伸和高級階層的基礎。1968 年,他按學習複雜性程度把學習分為 8 個階層:
信號學習(signal learning):指經由經典條件作用學到的一些反應。
刺激 - 反應聯結學習(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指經由操作條件作用學到的一些條件反應。此類學習將是動作學習與語文學習的基礎。
連鎖化(chaining):指將數個刺激發應聯結成較為複雜行為的歷程。
語文聯結(verbal association):指將多個單字聯結成語句表達完整意義的歷程。
多重辨別(multiple discrimination):指對相異的刺激能夠辨別,對不同刺激表現出不同的反應。
概念學習(concept learning):指對不同事物能夠根據自己的標準予以分類處理,並給予各類別不同名稱。
規則學習(rule learning):指能夠理解由數個概念構成的規則(如四邊四角相等者為正方形)。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指能靈活運用概念與原則解決問題的歷程。
八個學習階層的前四個是在幼兒期自行學得的,後四個則與學校教學有密切關係。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學習階層上的個別差異。

掌握教學歷程

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互動歷程。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學習,都產生在教學歷程之中。傳統教學的缺點是教學後才檢查學生成績,此種做法只能評定學生成績高低,對教學改進無大助益。針對此加涅提出掌握教學歷程八階段的建議:
提示教學目標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引導學生主義使之理解所學教材的意義;
確認學生已經學到相當程度;
提供聯繫機會使學生將所學得者輸入長期記憶;
以問答方式檢查學生能否將記憶中的知識檢索使用;
設計新的問題情境考驗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
課後根據教學目標綜合檢查;
最後以回饋方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績並予以鼓勵,藉以對其學習產生強化作用。

學習過程

加涅從學習和記憶的信息加工理論中推論出九個重要而有序的階段,他稱之為學習過程。這九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準備、操作和遷移。加涅認為,將學習過程與教學事件相聯繫對有效的教學設計來說,有深遠的意義。“準備”包括注意、預期目標和提取原有知識。對應的教學事件是指引注意、告知目標和提示回憶原有知識。“操作”包括選擇性知覺、語義編碼、反應和強化。對應的教學事件是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和提供反饋。“學習遷移”包括提取知識和技能一般化。對應的教學事件就應該是評估作業和促進保持與遷移。
注意(attending):使學生注意刺激;
預期(expectancy)目標:使學生預設學習目標;
提取原有知識(retrieval to working memory):使學生回憶起過去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選擇性知覺(selective perception):使重要之刺激特徵暫存於運作記憶(短期記憶))中;
語義編碼(semantic encoding):將刺激特徵和相關信息轉移至長期記憶;
反應(responding):要求學生反應;
強化(reinforcement):證實學生之學習目標達成;
提取知識(retrieval clues):為日後學習結果的回想提供額外線索;
技能一般化(generalize):增進學習遷移至新的情境。
在加涅以前的教育心理學,多半是將心理學上根據動物實驗所得學習原理直接用於學校教學,結果證明是不切實際的。加涅的教學理論糾正了這一缺點。他的教學理論是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三者的互動關係而構建的。因此一般公認加涅的教學理論使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成就及榮譽

他曾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分會主席,美國教育研究會主席。他曾於 1972 年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傑出教育研究獎,1974 年獲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獎章,1982 年獲美國心理學會套用心理學史密斯紀念獎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