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兒胡同

罐兒胡同

罐兒胡同位於東城區,北京火車站西側,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起崇文門內大街,東南止崇文門東順城街,並與後溝胡同相通,北與南八寶胡同、西鎮江胡同丁香胡同相通,中與北京站西街相通。全長525米,寬7米,瀝青路面。乾隆時稱罐兒胡同。1965年後出現,原分別稱汪家胡同、船板胡同。其中東四十條1953年修下水道時拓寬,並拆除北門倉北部,成為今平安大街的東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罐兒胡同
  • 地址:東城區
  • :525米
  • :7米
  • 創建時間:乾隆
  • 管轄部門:建國門街道
歷史沿革,胡同特色,文化保護區,黃永玉,

歷史沿革

在東四北大街路東,自南向北依次排列著名為“東四頭條”至“東四十四條”的14個胡同。這片街巷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元大都時期,這裡在元代屬寅賓坊和居仁坊範圍,明代改稱思城坊和南居賢坊,清代則劃歸正白旗轄區。在明代嘉靖時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已經有了東四“頭條胡同”至“四條胡同”的記載。到清代光緒時的《京師坊巷志稿》里,被稱為“東四某條”的胡同又增至“十二條”。1965年北京整理地名時,“十二條”北邊的兩個胡同也被依次改編為“十三條”和“十四條”。
東四頭條北側,冠以“東四”之稱的,還有十三條胡同。其中二、三、四條如一條,明時即有其稱,五至十一條,清乾隆時已有其稱,十二條,宣統時已有其稱。乾隆時稱罐兒胡同。十三、十四條,1965年後出現,原分別稱汪家胡同、船板胡同。除東四頭條與二條外,其餘的十二條胡同,東口分別與朝內北小街、東直門南小街相通。其中東四十條1953年修下水道時拓寬,並拆除北門倉北部,成為今平安大街的東段。

胡同特色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自元大都以來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盤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發展,在其名稱上也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跡,並反映出社會風情。元大都是先規劃後建設的城市,規定大街24步,小街12步,現如今南鑼鼓巷就是元大都胡同的遺址,隨時代的變化比當年窄了

文化保護區

東四三條至八條歷史文化保護區
現在東四北地區的現狀是,寬闊的東四北大街,大街沿街大部分建築是居民住宅樓,而胡同里卻是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平房四合院保護區。在侯仁之先生主編的《北京歷史地圖集》中可以看到,元朝時期東四一帶屬寅賓坊和居仁坊,具體的胡同名稱未曾標註;明朝萬曆年間,這裡屬思誠坊和南居賢坊,已經出現了“東四頭條胡同”至“東四四條胡同”,另有資料說,這四條胡同的名稱在明朝嘉靖年問便已出現;清代乾隆年問,此地屬正白旗,自“東四頭條”向北一直擴充到“東四十一條”;20世紀初的宣統年間,原先的罐兒胡同成了“十二條”;到了20世紀60年代,北面的汪家胡同、船板胡同也被收編,成為“東四十三條”和“東四十四條”。

黃永玉

第一次發生在1966年“文革”風暴來臨時。在此之前,黃永玉赴河北農村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即“四清運動”),空閒時他突發奇想,採取畫配文形式集中創作一組“動物短句”(因當時他家住北京罐兒胡同,故後來出版時書名為《罐兒齋雜記》)。所畫動物中,包括貓頭鷹,其短句為:“白天,人們用惡毒的語言詛咒我,夜晚我為他們工作。”這些閒情逸緻之作,顯露出黃永玉的機智和幽默才能。“文革”爆發後,這些作品卻被知情者揭發檢舉,指責它們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甚至還把黃永玉押至中央美術學院開會批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