纔

纔意為“唯一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纔
  • 部首:糹
  • 部外筆畫:17
  • 總筆畫:23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cái shān
部首:糹,部外筆畫:17,總筆畫:23 ; 繁體部首:糸,部外筆畫:17,總筆畫:23
五筆86&98:XQKY 倉頡:VFNRI筆順編號:55444435251153535251354 四角號碼:2791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E94
纔
cái形聲。字從糸,從毚(chán),毚亦聲。“毚”意為“拖掛”、“懸持”。“糸”指繩索。“糸”與“毚”聯合起來表示“吊繩”、“懸索”。本義:(升降式水門的)吊繩、懸索。轉義:<形>唯一的(憑藉)。<副>唯有、僅僅、只。英譯:<adv.> just, only。案:英語副詞only由one和ly組成,意為“唯一地”。
見“才”③纔⑤。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𠀤音衫。《說文》帛雀頭色。一曰微黑色如紺。纔,淺也。
《集韻》鉏鹹切,音讒。
所鑒切,音釤。
仕懺切,音鑱。義𠀤同。
《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廣韻》僅也。《前漢·鼂錯傳》遠縣纔至。《注》纔,淺也,猶言僅至也。
與財同。《史記·孝文本紀》太僕見馬遺財足。《注》索隱曰:財字與纔同。
與裁同。《前漢·高后文功臣表》裁什二三。《注》師古曰:裁,與纔同。
與材同。《前漢·杜欽傳》廼為小冠,高廣材二寸。《注》師古曰:材,與纔同。古通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