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詩傳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詩傳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詩傳》是2012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斜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詩傳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16
  • 品牌:快樂共享
  • 作者:孟斜陽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257059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編輯推薦

聆聽千年前的最強音,他一開口,整個大唐都為之沉默。

內容簡介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詩傳》是對李白一生中最具代表性詩篇的讀解,也許更是一本勵志之書,一本以詩療心之書。真正使唐詩千古流傳不衰的,是它蘊含的那種文化力量,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命意識與人性精神。而李白的人格特質和思維方式在本質上比其他盛唐詩人更像是詩人。他可稱得上是“詩人中的詩人”,“群山之上的高峰”。讀李白的詩,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文字、韻律之美,更是詩中透出的一種自由逍遙、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那一種鮮亮澄徹、純美至誠的人性魅力,是一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格力量。無論你的人生是得意還是失意,境遇是平淡還是精彩,都應該來讀一讀李白。讓你的內心變得強大,胸懷變得豁達,生命平添亮色。讀過李白,世界在你眼中也許會和過去有所不同。

作者簡介

孟斜陽,居於長江三峽之畔,醉心於古典詩詞之美,多年進行詩詞文學創作和研究,已經出版詩詞賞析研究專著多部,深受讀者好評。花落花開,雲捲雲舒。願在古典詩詞的唯美世界領略傳統文化的極致風光。

圖書目錄

序:大唐天空下的酒神與詩仙
卷一:白衣飄飄的少年
一、白衣少年: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002
二、《聽蜀僧濬彈琴》: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007
三、年少氣盛《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012
四、人生就是一場漫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017
卷二:一路風流歌
五、《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024
六、風流李太白:樓中見我金陵子,何似陽台雲雨人030
七、李太白筆下的江南女子: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037
八、《少年行》: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043
九、《俠客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048
卷三:攀龍入長安
十、天降“謫仙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058
十一、《梁甫吟》: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064
十二、長相思:美人如花隔雲端071
十三、歡欣的狂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076
十四、大唐盛世的形象代言人:一枝紅艷露凝香079
十五、《妾薄命》: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085
卷四:李白的月亮
十六、《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090
十七、長安城郊外的晚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094
十八、《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099
十九、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103
二十、《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107
卷五:傷花之怒放
二十一、《行路難》:拔劍四顧心茫然112
二十二、李白與杜甫:大唐天空的雙子星座119
二十三、自由與尊嚴: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125
二十四、《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130
二十五、溫暖與懷念: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34
卷六:醉鄉的沉溺
二十六、《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142
二十七、香醇的慰藉: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150
二十八、無可消除: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155
卷七:亂世的悲歡
二十九、《戰城南》: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164
三十、《遠別離》: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168
三十一、幻夢的破碎: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172
三十二、盛唐悲歌:西風殘照,漢家陵闕176
卷八:末路的歌哭
三十三、《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184
三十四、《獨漉篇》:明月直入,無心可猜188
三十五、《公無渡河》:披髮之叟狂而痴,清晨臨流欲奚為191
三十六、歸去的路途: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195
三十七、客鄉的風景: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200
卷九:捶碎黃鶴樓
三十八、《江夏贈韋南陵冰》: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206
三十九、天地入我心: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211
四十、《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214
四十一、垂老的“唐·吉訶德”: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219
卷十:最後的絕唱
四十二、《宣城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224
四十三、《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26
四十四、那些旅途中的邂逅: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230
四十五、《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234
參考書目238
後記239

後記

李白是所有中國人最熟悉、最親切的名字之一。李白的詩是盛世唐朝給後世留下的精神遺產。
讀李白的詩,讓我們不禁深切懷想那個文採風流的時代。同時,李白的精神氣質和詩風又最能與現代人的心靈、與今天的世界文學進行直接對話。我寫李白時,對這位一千多年前的詩仙、酒神一直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李白的詩雖然用古漢語寫成,而且用典取喻都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但是,他詩中的神韻風采、甚至文字背後表現出來的個性氣質,都極像是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的現代人。他崇尚生命與心靈的自由,看重作為個體生命的人格尊嚴,他不隨俗流,狂傲不羈,有著強烈的英雄情結和入世情懷,同時又不為俗累,渴望逍遙自由的精神生活。最可貴的是,李白一生儘管屢經蹉跌,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從本質上看,李白骨子裡最具有詩人的氣質。如果說與他同時代的很多人寫詩只是一種愛好,一種消遣,或是謀取功名的手段,李白寫詩則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滲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及每個細節之中。他的思維方式和為人處事都透著詩性的浪漫與疏狂。是的,從現實邏輯來看,李白的仕途是失意的,命運也坎坷辛酸。這可能是注定的。但是他的心靈,他的精神世界卻是徹底自由的。
李白亦儒亦道、亦仙亦俠的人格特質,對人生底蘊的蒼涼感悟,他的詩酒人生所透露出來的諸多哲學意涵,都值得放到現代性的眼光下進行審視。李白詩中表達的英雄情結、人性精神和自由意志構成了一種獨特的魅力,不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全人類性。正是在這一點上,他的生命歷程和詩歌成就贏得了歷史的尊重,成為我們民族精神史的重要部分。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對李白的評價用到了“偉大詩人”這個不同尋常的稱呼。所以我們也會驚訝地發現,一些對古今思想家的評介中,居然也會出現李白的名字。終生未能躋身王侯之列的布衣李白,其歷史分量遠遠超越了一些帝王將相。
今天的世界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也是精神價值需要重新構建的時代。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情緒失衡、心靈扭曲,甚至患上了抑鬱等精神疾病。這其中也許還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在我們進行文化重建、價值重構的時候,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那些寶貴精華應當充分地被汲取。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動力所在。希望今天的人們能夠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像李白那樣既能執著地追求人生理想,同時又能以寬闊的胸懷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既能積極用世,建功立業,又能逍遙出世,放飛心靈。
當我們被現實功利所累所困時,當我們的目光被局限在方寸之地時,當心靈受到各種束縛時,為什麼不抬起頭來仰望一下頭頂的星空昵,為什麼不解放一下我們的身心呢?讀一讀李白吧,讓我們重新點燃生命的激情,領略心靈風景中原本應有的壯闊與大氣:“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孟斜陽,2012年5月於三峽

序言

大唐天空下的酒神與詩仙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余光中《尋李白》(節選)
提到唐詩,李白始終是繞不過去的。在我印象里,李白一直是個很生猛、很犀利的強大存在。他很像一股浩蕩的富有衝力的激流和狂飈,個性鋒芒令人不可逼視。一靠近他,身心就會感到快要被大風捲起的感覺。唐詩之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國。他沉默時,詩國喧囂而嘈雜;他一張開繡口,半個盛唐都在屏息聆聽他的聲音。
是的,讀他的詩容易喪失自我,容易讓李白的剽悍魂魄附體。但是,只要讀起他的詩,那種酣暢淋漓的、如同被烈酒醺透的感覺,又是那么有快感、那樣熱辣生猛,好似吃麻辣火鍋出透了一身淋漓大汗。他的詩酒精濃度是很高的,是詩中的白蘭地和伏特加,容易醉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李太白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李太白的疏狂。一旦實現理想的機遇降臨,這位太白先生便意氣風發,不可一世。“車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橫刀立馬的英雄少年躍然紙上,這是太白所神往的馬革裹屍、沙場建功。“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太白一生豪氣如虹,即使憂愁滿腹時,筆下也能感覺到豪氣乾雲。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這就是太白眼中的大唐江山。大自然山水的恢宏景狀寫得淋漓盡致。只有李白才會如此雄奇浪漫的想像,一如奔放恣意的滔滔江水。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眼中,這黃河之水自天而來,奔騰不息,流淌的是他的天才與豪情。李白的精神世界十分強悍,充滿了嚮往自由的青春激情。
大鵬鳥是李太白詩中的一個經典意象,也是太白自我人格的主觀投射,是個體生命自由意志與力量的象徵。莊子《逍遙遊》中有:“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在李白那裡,大鵬之歌則變成一種青春的搖滾:“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刻,李白仍在絕唱《臨路歌》中以大鵬自許:“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詩中“大鵬飛兮振八裔”的“八裔”就是八方。這是在歌唱他當年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鵬鳥,直衝九霄,其聲勢震動了四面八方。
李白的一生是詩意盎然的一生,也是在雲端凌空高蹈的一生;像一隻高飛遠舉的大鵬,也像一匹雲中漫步、獨來獨往的天馬。當然,也有點像一位跨馬提劍、大戰風車的唐·吉訶德,開頭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喜劇,最後卻演出了“中天摧兮力不濟”的悲劇意味。
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就贊他為“謫仙人”。杜甫更有詩讚云:“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詩筆是飄逸的、奔放不羈的。這源自詩人瑰麗、神奇、飛揚的想像力,氣勢如排山倒海而來,具有超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聽覺震撼力。讀李白的詩有時常常讓我想起讀莊子、讀尼采的感覺,有一種高緯度陽光下的眩暈感,有一種因激動、振奮而醺醺然或酒神狂歡般的極樂與顫慄感。甚至,有時會聯想到貝多芬的《命運》和《歡樂頌》。
其實李白詩里還有非常莫扎特或柴科夫斯基的另一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我們很小時候就讀過、背過的詩。李白此時是個內心無比柔軟的孤獨遊子。鄉愁是一種清寒而孤獨的銀白色,是輕覆著霜露、通向遠方的小路,是一路照著遊子落寞孤影的月光。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月亮代表了李白精神世界的純粹與孤獨,象徵了李白內心深處的安頓與寧靜,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永恆鄉愁,體現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孤獨感。這種孤獨對於天生敏感的李白來說,格外深刻而廣闊。在月夜裡讀這種詩,就會有聽《小夜曲》的輕音樂感覺,心頭瀰漫著一種如歌的慢板。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雙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天才的寂寞與孤獨。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只有風兒在輕輕唱。在這迷人的晚上,“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對花獨飲,邀月共舞,這是一個孤獨而浪漫的長安城郊外的晚上。
在李白眼裡,月色是可以賒買的:“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且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而當情思激奮時,太白便“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酒喝到酣暢處,便高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連廬山瀑布在月光下是如此空濛美麗,似夢似幻:“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唐朝的風與月因為李白而分外迷人。可以說,自李白橫空出世,唐詩才進入一個瑰麗紛繁,大氣磅礴的境界。大概再沒有一個詩人能像李白那樣周身都浸滿了月色,以至於人們願意相信他的生命最終也是和明月融為一體。以至於我們可以說,中國文化中的月亮意象,在李白去世之時已不同於他出生之時了。
李白《獨漉篇》中有“羅幃舒捲,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這四句,簡直妙不可言。羅幃輕輕舒捲,好似有人在無聲地開合。是微風進來了嗎?不是,是皎潔的月光進來了。這明月如凌波微步的美人,來時纖塵不動,靜斂無聲。而李太白和她似是故人,重逢時竟心存默契。她輕盈純淨,一塵不染;而他也了無掛礙,心有靈犀。原來明月即是吾心,吾心即是明月。
看見明月,太白便如看到肝膽皆似冰雪的自己。這位遺世獨立的心靈高蹈者,與高天之上的明月共舞,周遭是一派琉璃世界的純粹與光明。對於這個世界,他和明月一樣天真如活潑的童子,沒有機心、沒有猜疑,相看兩不厭,天心如月圓。
“明月直入,無心可猜”,這便是李白無塵的禪意詩心。仿佛一朵脫去世間塵埃的青蓮,一輪皎潔光滿的天際圓月。是的,明月直入,無心可猜。一個澄澈明亮的靈魂穿越文字和我們相遇。我們不妨手握太白詩箋,獨對青山明月,笑看水流花開。
西諺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李白對於中國人而言,也是如此。關於李白的形象,我以為還是魏顥的描述最為傳神到位。這位仁兄是李白的鐵桿冬粉,年輕時為了追星,曾經跑了三千多里路去找李白。他說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流醞藉。”翻譯過來就是說:李白的兩顆眼珠子炯炯有光,大得像餓虎的眼睛似的。這形象豈非一個生氣淋漓的猛男?但他的穿著就有點出塵的味道了,有時戴著高高的雲冠,身上的佩飾長到曳地。這形象豈非一位高蹈遠舉、俯視紅塵的仙子?這就是李白。
其實,李白本人也崇拜過偶像。他曾經有過很多的人生榜樣和偶像,甚至熱烈地崇拜過他們,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行。就像今天的年輕人對比爾·蓋茨、賈伯斯,對科比、喬丹的崇拜。
李白崇拜的第一偶像是風流儒雅、談笑間便破敵建功的東晉名士謝安。“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東山”即是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是具有名士風度的宰相,也是淝水之戰的總指揮。據說捷報傳來時,謝安正與客人下圍棋。他看完捷報後,便隨手放於床上,弈棋如故。客人急切詢問戰況,謝安才緩緩答道:“小兒輩遂已破賊。”謝安雖素來沉穩鎮靜,也還是無法按捺內心的狂喜,在回屋過門檻時,竟“不覺屐齒之折”。這是著名典故“折屐齒”的來歷。這場以東晉八萬軍隊打敗前秦五十萬軍隊(號稱百萬)的輝煌戰例,讓東晉宰相兼名士謝安的才智與風度永垂後世。
李白對謝安簡直是崇拜得五體投地。在《贈常侍御》詩中云:“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一起振橫流,功成復瀟灑。”《贈韋秘書子春》詩也有:“談天信浩蕩,說劍紛縱橫。謝公不徒然,起來為蒼生。”在《送裴十八圖南蒿山》一詩也有“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的詩句。《永王東巡歌》里,身為永王座上賓的李白更是以謝東山自居:“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他甚至連謝公的鞋子款式和風流作派都愛模仿:“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公自有東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李白的另一位偶像即是憑著一席鋒利談吐便退敵保國、功成身退的魯仲連: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古風》其十
魯仲連為戰國名士。善於出謀劃策,常週遊各國排難解紛。趙孝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迫於壓力,魏王派使臣勸趙王尊秦為帝,趙王猶豫不決。魯仲連則以三寸不亂之舌曉以利害,說動趙魏兩國聯合抗秦。兩國聯手之後,秦軍只得撤軍。七年後(公元前250年),燕將攻占齊國聊城。齊派田單收復聊城卻久攻不下,雙方損兵折將,死傷嚴重。魯仲連聞之趕來,寫了一封義正辭嚴的書信射入城中。燕將讀後憂懼不已,遂拔劍自刎。於是齊軍輕而易舉攻下聊城。趙齊諸國大臣皆欲奏上為其封官嘉賞。魯仲連卻一一推辭,退而隱居。
建功揚名,何其輝煌;功成而退,又何其瀟灑!這樣的人生軌跡在儒道精神大行於世的時代,簡直是無比完美的政治行為藝術。
在那力比多分泌旺盛的青春年少時代,光只是提起這些充滿魅力的名字,也許就讓少年李太白心跳加速,青筋暴突,鬥志昂揚,恨不能放手一搏,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事實上,李白內心深處的英雄情結貫穿了他漫長的一生。在他的筆下不止是謝安、魯仲連,還有姜子牙、張良、諸葛亮,有成功平叛的周亞夫,甚至有治水英雄大禹,有射落九日的后羿,等等。英雄救世的夢想常常讓李白在儒道之間、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反反覆覆,不得安頓。
最終,他卻成為笑傲古今、超邁塵俗的一代詩仙。如同普希金之於俄羅斯,歌德之於德意志一樣,李白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史上的一顆文化巨星,一位不世出的詩歌英雄。
“那是一個呼喚天才而又產生天才的時代。”
可以說,李白是一個最富有創造激情與超越情懷的天才詩人,也是一個天真的赤子,鐘情明月,自比大鵬,終其一生,不曾改變。他還是一位浪跡江湖、青衫磊落的飄逸劍客、遊俠,一位喜好遠足的“驢友”、旅行家,終生行走在大唐盛世的都市與山水之間。同時,他也是一名嗜好杯中物的酒徒,一位辯才無礙的縱橫家,一個政治理想主義者,一位崇尚自然的道士,還是一個痴迷美色的風流男人。像李白這樣的天才詩人,內心應該是極其複雜的。龔自珍曾說:“儒、俠、仙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
這個叫李太白的男人,如一顆耀眼的彗星掃過盛唐的天空,留下了彪悍的人生,絕世的風華。如果李白是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個具體的人,我會向他的天才保持足夠敬意。然後,我會選擇王維和孟浩然為朋友。與李白這樣的天才為友當然是快意的。但如果你本身沒有足夠的才情與氣場,則常常會陷入失語的尷尬境地。
他的一舉手一投足就能擾動風雲,談吐間便令乾坤易色。歷史的聚光燈無時不在追逐他的一舉一動。被籠罩在這樣的天才陰影下,滋味是不好受的。但是唐詩之國,太白當道,繞不過去就必須正視他,正視他不可一世的才華,張揚而犀利的個性,以及他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強大氣場。
如果活在今天,李白很可能就是一位落拓不羈、特立獨行的混血搖滾歌王,一位以天地作舞台揮灑靈感與豪情的行吟詩人。也許,在樂隊吹著薩克斯、敲著架子鼓的搖滾氣氛里,聚光燈下的他會一手拎著個酒瓶子,一手抱著電吉它,冷冷打量著人山人海的觀眾席。此時,他就是領袖群倫的詩歌之神、搖滾皇帝,一舉手、一投足立馬就會引起全場山呼海嘯般的回應。
是的,他的繡口一張,就能直指人心,振聾發聵。整個華人世界就會醉得醺醺然。
有時候我很困惑,李白真的是漢人嗎?真的是那個以溫良恭儉讓為美德,以當忠臣、做孝子為人生目標,以內斂謙遜的文化薰陶出來的嗎?
李澤厚說,李白的詩是盛唐時代精神的最強音。也有人說李白的詩就是一部精神勵志書,透著十足的男人風骨。還有人說,李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例外,一個奇蹟,一個非典型的文化人物。
李白的天才與個性是獨一無二的,他的詩就一如他的為人。而他的人毋寧說就是詩。他的人和詩原本就是一體的,他的文字無處不瀰漫著他生命與個性的獨特氣息。他那元氣充沛的詩就是生命張力的自我呈現,充滿了原生態的質感(在他自己那裡叫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那是一個赤裸裸的雄性生命的自白。
而那些所謂浪漫主義、詩歌技巧之類的標籤倒顯得多餘和文不對題。確實,自有孔孟以來,李白作為這樣一個純粹意義上的詩人,一個虎虎生風的文化人格,的確太特殊了!
從藝術成就上來講,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性為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並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他的詩思飄忽跳躍,大開大闔,語言極具爆發力與彈性,意象組合具有濃郁美感。杜甫作如是讚嘆:“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晚唐皮日休曾這樣評價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陳師道如是品賞:“如張樂於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槧人所可擬議。”嚴羽則命之曰“飄逸”。
李白是不可模仿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為盛唐只有一個。“李白他整個兒地就屬於盛唐。也只有盛唐這樣的母親才能培養出李白這樣的兒子。”這個亘古未遇的盛唐也太需要李白了!也只有李白那傲岸不羈非常自信的思想性格,那平交王侯、平步青雲的個性風采,那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蓋世才華,才能與這個特殊的時代相映生輝,各得異彩!沒有李白,盛唐也頓失風采!
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盛唐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不僅是歷史的,更是文化的。它不僅曾經占據過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時空歲月,留下了輝煌的事功與勝跡,更深深烙進了我們民族記憶,滲透到文化的DNA里,一代代漢唐子孫的文化記憶里都有著它的流風餘韻在無聲地遺傳。我們都是大唐的傳人,我們的祖先都曾經從那個偉大夢境裡走來。
如今,在寧靜的夜晚,在高樓林立、霓虹閃爍的城市裡,我在讀李白,讀遙遠的大唐。透過那些詩意的文字,穿透厚重的千年歲月,與那遙遠的古人神交,從字裡行間仿佛看到了他:月光下,一個人,一杯酒,一把劍,一叢花。
有道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在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當中,有兩顆星星是用中國詩人的名字命名的,一個是屈原,一個是李白。我們也來趕一回時髦,在李白的詩里穿越一把時空,神遊盛世唐朝。讓我們走近他,走近這個一身傲骨、豪情沖天的男人,從他的筆下尋找盛唐的個性氣質,盛唐的風骨豪情,盛唐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