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縣教育志

《績溪縣教育志》是黃義新、徐子超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績溪縣教育志
  • 作者:黃義新、徐子超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0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績溪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國小教育、中學教育、師範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教學研究等。

作品目錄

封面
績溪縣教育志
著作權頁
《績溪縣教育志》編纂人員名單
圖片
題詞
績溪縣中國小校布點示意圖
領導題辭
方兆祥,中共安徽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
金漢傑,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
蘇平凡,原安徽省人大副主任
張海鵬,原安徽師範大學校長
郭因,知名美學家
程方平,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彪明滿,宣城市副市長
趙敏生,中共績溪縣委書記
領導視察
省委副書記方兆祥視察績溪中學(2002.9)
副省長杜宜瑾視察績溪中學(2002.11)
副省長蔣作君視察華陽中學(2001.4)
省教育廳廳長陳賢忠視察績溪中學(2005.6)
省示範學校
績溪中學原校長南嶽民(後排右四)在中央教育行政學院學習時受到毛主席、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的接見。(1956年)
圖書館
圖書館科學樓
雕塑
校園全景圖
績溪縣高級職業中學
主控室
園丁樓
校園一角
校園全景圖
市示範學校
績溪縣實驗國小
績溪縣幼稚園
東山中學
瀛洲初級中學
伏嶺鎮中心國小
績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揚溪鎮中心國小
文體活動
少兒舞蹈大賽
業餘武術班表演
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幕式
績溪中學文化藝術節
全縣少兒廣播操比賽
小學生歌舞比賽
拔河比賽
國慶文藝演唱會
教師書畫
汪光澤書
吳家澤畫
汪思源畫
汪後柏書
獎廣牌證書
凡例
前言
目錄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封建社會的舊式教育
第一節 官學(縣學、社學)
第二節 書院(附文會)
第三節 私學(私塾)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清末與民國的幼兒教育
第二節 新中國的幼兒教育
第三節 宗旨 內容 方法
第四節 幼兒教師及保育員
第五節 主要幼稚園簡介
績溪縣幼稚園
華陽鎮中心國小附屬幼稚園
揚溪鎮中心國小附屬幼稚園
績溪縣 第一私立幼稚園
靈川幼稚園
臨溪鎮佳家私立幼稚園
績溪縣連心幼稚園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述
一、清末國小堂
二、民國國小校
三、新中國的國小教育
第二節 普及國小教育進程
第三節 學制 課程 教材
一、學制
二、課程
三、教材
第四節 德育教育
第五節 主要學校簡介
績溪縣實驗國小
華陽鎮中心國小(附:高遷國小)
臨溪鎮中心國小(附:周坑國小)
瀛洲鄉中心國小(附:仁里思誠希望國小、坑口國小)
伏嶺鎮中心國小(附:胡家國小、逍遙國小)
北村中心國小(附:大障國小)
家朋鄉中心國小(附:和陽國小)
荊州鄉中心國小
揚溪鎮中心國小(附:石門國小)
金沙鎮中心國小
板橋頭鄉中心國小(附:尚田國小)
校頭中心國小
長安鎮中心國小(附:大源國小)
浩寨中心國小(附:坦頭國小)
上莊鎮中心國小(附:寺後國小、旺川國小)
私立華陽鎮南郊國小
附 縣立女子國小
第四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述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學教育
二、新中國的中學教育
第二節 學校的發展與調整
第三節 學制 課程 教材
一、學制
二、課程
三、教材
第四節 德育教育
第五節 學校簡介
安徽省績溪中學
華陽中學
東山中學
臨溪高級職業中學
瀛洲初級中學
伏嶺中學(附:北村初級中學、胡家初級中學)
家朋中學(附:和陽初級中學)
荊州初級中學
揚溪高級職業中學(附:石門初級中學)
金沙初級中學
板橋初級中學(附:尚田初級中學、校頭初級中學)
長安初級中學(附:大源初級中學)
上莊初級中學
浩寨中學
附 國小附設國中班一覽表
第五章 師範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述
第二節 學制 課程 教材 教法
一、新中國成立前師範教育的學制、課程、教材、教法
二、新中國師範教育的學制、課程、教材、教法
第三節 學校簡介
績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第六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職業教育
第二節 新中國的職業教育
第三節 學校簡介
績溪縣高級職業學校
臨溪農校(即績溪縣臨溪農業職業學校)
績溪蠶桑學校
績溪縣初級衛生學校
績溪縣商業學校
績溪縣藥校
民辦國中
附 安徽省立績溪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中正職校
第七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成人教育
第二節 新中國的成人教育
一、掃盲運動
二、機關幹部、職工業餘教育
第三節 學歷教育
一、自學考試
二、電大教育
三、成人高考
四、函授教育
第八章 教育基礎設施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校舍
第三節 設備
附 電化教育的發展
第九章 師資隊伍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師資結構
第三節 教師培訓
第四節 教師待遇
第十章 教育教學研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中國小教學研究與改革
第三節 學術團體
第十一章 體育與衛生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國小體育衛生
第三節 中學體育衛生
第十二章 招生 考試 人才輸送
第一節 招生
第二節 考試
一、高中畢業會考
二、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招生考試
三、普通高校招生考試
第三節 人才輸送
第十三章 教育行政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績溪縣教育行政
一、教育行政管理機構
二、教育議事機構
第二節 新中國的績溪縣教育行政
一、縣教育機構
二、教育體制與改革
三、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黨群組織
一、共產黨組織
二、教育工會
三、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組織
第十四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教育經費
第二節 新中國的教育經費
一、國家財政撥款
二、學雜費與其他教育教學收費
三、勤工儉學與教育企業
四、捐資助學與教育基金會
第十五章 教育人物
胡培暈(1782-1849)
胡嗣運(1835-1915)
章汪瑞英(1866-1937)
吳興周(1868-1942)
汪惕予(1869-1941)
程修茲(1869-1953)
胡晉接(1870-1934)
王昭三(約1870-約1940)
胡效顏(1871-1938)
程鐵華(1877-未詳)
胡運中(1883-1950)
胡正修(1884-1940)
耿 坤(1885-1939)
胡 適(1891-1962)
胡在渭(1892-1944)
洪範五(1893-1963)
胡稼民(1896-1972)
程本海(1898-1980)
鄭郁予(1898-1997)
胡步洲(1899-1932)
周德之(1901-1947)
程宗潮(1901-1976)
曹誠英(1902-1973)
汪菊農(1902-1993)
胡家健(1903-2000)
程潛岩(1904-1958)
胡不歸(1906-1957)
朱光純(1910-2003)
吳名驤(1915-1978)
胡錟利(1915-1980)
胡家祚(1919-1993)
程典邦(1919-1994)
胡漢武(1924-1982)
黃 平(1927-1976)
章基嘉(1930-1995)
胡阿寶(1933-1971)
程日定(1933-2004)
沈泰然(1936-1987)
周秉良(1939-1999)
第十六章 教育文存
第一節 歷代文存
一、廣蠶桑說序
二、績溪東山高等官國小堂章程
三、《績溪鄉土歷史教科書》課文
四、城北胡祠新建校舍緣起
五、華陽十景歌緒言、歌詞、簡譜
六、《績溪縣教育會年刊》(節錄)
七、績溪縣教育概況
八、績溪縣設施補習教育之計畫
九、省立績溪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解放後工作報告書
第二節 當代文存
一、關於績溪縣“基本達到掃除文盲縣”驗收情況的總結匯報
二、績溪縣農村中、國小分級管理職責實施細則
三、關於授予績溪縣華陽鎮“安徽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第一鎮”稱號的決定
四、對績溪縣華陽鎮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檢查驗收結論
五、省政府對16區縣實現“兩基”的批覆
六、關於公布1992-1993年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縣、市、區的通知
七、關於進一步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若干規定
八、關於在全縣實施“三大教育工程”的決定
九、績溪縣1998-2000年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
十、績溪縣2001-2003年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
十一、績溪縣農村國中國小教師工資由縣統一發放實施方案
十二、省教育廳關於表彰全省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十三、省教育廳關於表彰全省“兩基”工作先進縣(市、區)、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十四、省教育廳關於同意績溪中學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函
十五、省教育廳關於同意績溪縣華陽中學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函
編纂始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