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紋綠鵯

縱紋綠鵯

縱紋綠鵯(學名:Pycnonotus striatus):是體型中等大小鳥類,體長20-24厘米。頭綠褐色具明顯的冠羽,其上具細的白色縱紋。上體橄欖綠色具細的白色縱紋。眼圈淺黃色。喉和尾和覆羽黃色,其餘下體暗灰黑色具黃白色縱紋。

棲息于海拔 1000-25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以溝谷闊葉林較喜歡。常成群活動在高大喬木頂部,有時亦到小樹和灌叢中活動。常成群活動在高大喬木頂部,有時亦到小樹和灌叢中活動。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種子、野櫻桃、核果、草莓、漿果和其他果實。

分布於中國、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到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等東喜馬拉雅山以及緬甸、寮國、越南、泰國等中南半島國家。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狀況,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縱紋綠鵯的基和眼先上方綠黃色,眼先黃色,眼周淺黃色,耳羽暗灰褐色具污白色縱紋;嘴基黃色,其餘頭從額到枕,包括羽冠橄綠褐色有的標本呈暗褐色具白色羽乾紋。上體包括兩翅表面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枕、上背、肩具寬的白色縱紋,往後白色縱紋逐漸變窄,到尾上覆羽僅羽軸為白色。尾羽暗褐色,外橄欖綠色,往尖端逐漸變為橄欖褐色,外側2-4枚尾羽內翈先端淡黃色,尾羽下面橄欖黃綠色。下體頦為黃色或橄欖黃色,喉部亦為黃色、但較淡呈淡黃色,羽端綴暗灰黑色小斑點。胸、頸側和兩暗灰褐色具寬的黃白 色縱紋,至腹中央灰褐色漸淡,黃色增加,縱紋不顯,尾下覆羽鮮黃色。
虹膜紅棕至棕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或暗褐色。
大小度量:體重♂42-58g,♀45-62g;體長♂196-250mm,♀208-250mm;嘴峰♂15-18mm,♀14-17mm;翅♂102-114mm,♀100-109mm;尾♂94-111mm,♀92.5-109mm;跗蹠♂18-21mm,♀17-21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 1000-2500m的山地森林中,尤以溝谷闊葉林較喜歡。

生活習性

常成群活動在高大喬木頂部,有時亦到小樹和灌叢中活動。一般不遠飛,多做短距離飛行,即使受到干擾,至多飛幾米或10多米即停下,但在空曠地方亦飛得較快和較遠。性較馴善,亦愛鳴叫,鳴聲清脆而高亢,多為‘七-巧’或‘輝-吐-輝’反覆重複的雙音或三音節聲。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種子野櫻桃、核果、草莓、漿果和其他果實。
留鳥,不遷徙。

分布範圍

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到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等東喜馬拉雅山、緬甸、寮國、越南、泰國、中國(雲南西北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和東南部以及廣西南部。)等國家。
縱紋綠鵯縱紋綠鵯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海拔 1200-2500m 的茂密森林中,巢多置於林下竹叢和灌木叢中,距地高0.8-1.5m,隱蔽甚好。巢為杯狀,主要由細枝、草莖、草根等材料構成,有的還有苔蘚、蛛網等材料,內墊有細草莖和草根。每窩產卵3枚,卵白色、具粉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 22.4mm × 16.3mm。

亞種分化

縱紋綠鵯(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分 布
1
縱紋綠鵯印度亞種
Pycnonotus striatus arctus
尼泊爾中部、不丹和印度東北部喜馬拉雅山脈(北方邦,西孟加拉邦,阿魯納恰爾邦,梅加拉亞邦,阿薩姆邦、那加蘭邦)。
2
Pycnonotus striatusstriatus
緬甸、中國、泰國、寮國和越南北部。

種群狀況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在中國分布面積狹窄,種群數量不豐富,屬稀少種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