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匠肌肌皮瓣

縫匠肌肌皮瓣

縫匠肌是一條細長的帶狀肌,其血供呈節段性分布,以近端優勢血管為蒂上半部縫匠肌肌(皮)瓣向近側移位可修復大轉子部、恥骨區創面。

介紹,套用解剖,皮瓣設計,血管顯露,皮瓣游離,皮瓣轉位,肌皮瓣設計,肌皮瓣血管顯露,肌皮瓣游離,肌皮瓣轉位,套用解剖學要點,

介紹

縫匠肌是一條細長的帶狀肌,其血供呈節段性分布,以近端優勢血管為蒂上半部縫匠肌肌(皮)瓣向近側移位可修復大轉子部、恥骨區創面;以遠端血管為蒂縫匠肌下半部肌(皮)瓣向遠側轉移可修復膝、胭窩及脛骨上端創面。

套用解剖

縫匠肌[1]起於髂前上棘,斜向內下,止於脛骨上端內側。其營養血管呈節段性分布,上半部縫匠肌血供來自股深動脈、旋股外側動脈[2]及股動脈的眾多分支,其中約在腹股溝韌帶下8cm處有一優勢血管,可供應近端約15cm範圍內肌肉。下半部縫匠肌血供主要來自膝降動脈[3]的分支隱動脈[3]及胭動脈的分支。

皮瓣設計

以修復大轉子部褥瘡為例。以髂前上棘與內收肌結節連線為軸心線,皮瓣旋轉軸位於腹股溝韌帶下8CM。

血管顯露

先作皮瓣前外側切口,直至深筋膜。在皮瓣遠端顯露縫匠肌,將其切斷。

皮瓣游離

由外下向內上在肌肉深層分離,在腹股溝韌帶下方8cm處,注意尋找優勢血管,加以保護,切斷其影響移位的非主要血管。

皮瓣轉位

大轉子褥瘡清創後,切開受區與供區間皮膚,將肌(皮)瓣移向受區,必要時可切斷近端皮膚和肌肉,形成島狀肌(皮)瓣,使轉移更為方便。

肌皮瓣設計

以修復膝前創面為例,皮瓣旋轉軸[1]設計在縫匠肌體表投影線[2]上,內收肌結節上方10Cm處。

肌皮瓣血管顯露

先作皮瓣外側切口,在深筋膜下向後解剖至縫匠肌[1]前緣,在縫匠肌深層掀起肌(皮)瓣,小心切開內收肌管,找到股動脈及其膝降動脈[2],沿血管向遠側解剖,注意保護進入肌肉或從肌肉兩側進入皮瓣區的血管分支。

肌皮瓣游離

做皮瓣遠側切口,切斷縫匠肌[1],隱血管[2]及大隱靜脈[3],再切開皮瓣後緣,掀起肌(皮)瓣。

肌皮瓣轉位

創面徹底清創後,將肌(皮)瓣[1]移至受區。

套用解剖學要點

①切取肌的起端時,應注意股外側皮神經在髂前上棘內下方7cm處由內向外越過縫匠肌;當處理肌的下端時,慎勿損傷髕尖平面行於縫匠肌與股薄肌之間的隱神經;
②縫匠肌的近側和遠側兩個較為恆定的優勢血管蒂。縫匠肌的上部,可以股深動脈或旋股外側動脈發出的縫匠肌支作軸心血管,內側到股前部的中線,外側到闊筋膜張肌的前緣,作成一個長約15cm的轉移或游離移植的肌瓣或肌(皮)瓣。縫匠肌的下部,可以膝降動脈作為軸心血管,製成長約20cm的肌瓣或肌(皮)瓣;
③縫匠肌有較寬的皮膚接觸面,相應的肌皮動脈穿支和直接皮動脈供養肌淺面及附近皮膚,故可製成較長、寬的肌(皮)瓣;
④縫匠肌的下部,有時(20%)還接受一支胭動脈的分支,其外徑約1.2mm。若選擇縫匠肌下部作為肌瓣或肌(皮)瓣時,應注意結紮此橫行的胭動脈發出的縫匠肌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