縢

縢,讀作:téng。漢字形聲。從糸( mì),朕( zhèn)聲。本義:纏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縢
  • 拼音:téng
  • 注音:ㄊㄥˊ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基本字義,方言集匯,詳細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1. 封閉:“武王有疾,周公作金~。”
2. 纏束:“竹閉緄~。”
3. 繩索:“公車千乘,朱英綠~。”
4. 綁腿布:“羸~履蹻,負書擔橐。”
5. 古通“幐”,袋子:“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乃制為~囊。”

方言集匯

◎ 粵語:tang4
◎ 客家話:[客英字典] ten2 [台灣四縣腔] ten2 [梅州腔] ten2 [海陸豐腔] ten2 [客語拼音字彙] ten2

詳細釋義

出自《廣雅》:索也。
朱英綠縢。——《詩·魯頌·閟宮》。傳:“繩也。”
攝緘縢。——清·黃宗羲《原君》
〈動〉
(形聲。從糸(mì),朕(zhèn)聲。本義:纏束)同本義 [bind with cord]
縢,緘也。——《說文》
束也。——《書·金縢》鄭注
竹閉緄縢。——《詩·秦風·小戎》
〈名〉
繩索 [rope;cord]
縢,索也。——《廣雅》
朱英綠縢。——《詩·魯頌·閟宮》。傳:“繩也。”
攝緘縢。——清·黃宗羲《原君》
又如:縢履(用繩編的鞋)
緘封 [seal]。如:縢書(指金繩函封的玉冊);縢牒(猶言金緘玉牒)。
邊飾 [lace]
無縢。——《儀禮·士喪禮》
綁腿 [leg wrappings]
羸縢履蹻。——《戰國策·秦策》
囊,袋 [pocket]
其縑帛圖書大者連為帷蓋,小乃制為滕囊。——《後漢書·儒林傳》
又如:縢囊(囊,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縢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緘也。《玉篇》繩也,約也。《書·金縢傳》為請命之書,藏之於匱,緘之以金。《詩·秦風》竹閉緄縢。《傳》縢,約也。《疏》謂以繩約弓。
又《魯頌》朱英綠縢。《傳》縢,繩也。《禮·少儀》甲不組縢。《注》組縢,以組飾之,及紟帶也。
又行縢。《詩·小雅·邪幅在下箋》邪幅,如今行縢也。逼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疏》名行縢者,言行而緘束之。《戰國策》嬴縢履蹻。
又與幐同。《後漢·儒林傳序》小乃制為縢囊。《注》縢,亦幐也。《莊子·胠篋篇》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音義》縢,向崔本作幐,同。
考證:〔《後漢·儒林傳序》小九制為縢囊。〕 謹照原文小九改小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