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透視

線條透視

線條透視(linear perspective)深度知覺線索。是指平面上的物體因各自在視網膜上所成視角的不同,從而在面積的大小、線條的長短以及線條之間距離遠近等特徵上顯示出的能引起深度知覺的單眼線索。近處對象占的視角大,看起來較大;遠處對象占的視角小,看起來較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線條透視
  • 範圍:攝影
  • 實質:一種現象
  • 因素:物距,鏡頭的焦距
介紹,線透視,

介紹

在畫面里,線條透視表現得越明顯空間深度感越強,做為攝像人員,應當懂得如何在畫面中得到較強或較弱的線條透視響線條透視的因素有:
A、物距(即景物到拍攝位置之間的距離)
物距是影響畫面透視關係的主要因素,當景物中的對象具有物距差別並且儘量接近被攝對象進行拍攝,便可得到較大的透視效果。
B、鏡頭的焦距
線條透視
鏡頭的焦距不同,視角大小不同,包容的畫面範圍也不同,如短焦鏡頭,視角廣包容的景物範圍大。可容納前景形成強烈的透視關係,表現出很強的空間深度。實際上仍是物距在起作用。
這裡應強調指出,不能籠統的講,鏡頭焦距越短透視比越大,因為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在物距不變的情況下,拍攝的畫面,其畫幅範圍是不同的,當取同樣畫幅範圍的畫面進行比較時,其透視關係是不變的,用長焦拍攝的畫面,只是用廣角拍攝的畫面的局部放大。比如用變焦距鏡頭,機位不動,拍攝推拉鏡頭,雖然有景物範圍的變化,但變焦過程中畫面的透視關係是不變的。如果用不同焦距鏡頭,在不同距離上拍攝同一範圍的景物,兩者相比我們可看出廣角鏡頭(短焦)拍攝的畫面有較強的透視效果。由此可見,不同焦距鏡頭,它們所以能得到不同透視關係的畫面,是由於拍攝距離(物距)改變了的結果。景物在畫面里所呈現的透視收縮現象,完全取決於物距的改變。短焦鏡頭(廣角頭)能表現出更強烈的透視效果,需要物距配合。
圖片為線條透視範例

線透視

線透視是一種把立體三維空間的形象表現在二維平面上的繪畫方法,使觀看的人對平面的畫有立體感,如同過一個透明玻璃平面立體的景物。透視畫法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其中幾個要素為:
  • 原線:和畫面平行的線,在畫面中仍然平行,原線和地面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傾斜的,在畫面中和地面的相對位置不變,互相平行的原線在畫面中仍然互相平行,離畫面越遠越短,但其中各段的比例不變;
  • 變線:不與畫面平行的線都是變線,互相平行的變線在畫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個滅點集中,消失在滅點,其中各段的比例離畫面越遠越小;
  • 滅點包括四種:
  • 焦點,是作畫者和觀眾看的主要視點,與地面平行,與畫面垂直的線向焦點消失;
  • 天點,畫中近低遠高的,與地面不平行的線都向天點集中消失,天點和焦點在同一垂直線上;
  • 地點,畫中近高遠低的,與地面不平行的線都向地點集中消失,地點和焦點在同一垂直線上;
  • 余點,與地面平行,但與畫面不垂直的線向余點集中消失,余點有許多個,和焦點處於同一水平線上,每個和畫面不同的角度都有一個不同的余點。
當畫家平視時,焦點和余點都處於地平線上,仰視圖焦點向天點靠攏,俯視圖焦點向地點靠攏,余點始終和焦點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線條透視
在繪畫中有幾個常用的透視法,可將三維實際物體或景物描繪在二維圖面上,並表現出三維景物的立體感與相互之間的空間距離關係:
  • 交點透視法(或稱直線透視法Linear perspective):以景物中的天花板、牆角、地磚、壁柱連線、桌椅左右邊線、窗框上下邊線或斜角陰影邊線等的假設延長線,相交於畫面深處消失的一點,營造出景觀深入的感覺。
  • 前縮透視法(foreshortening):完整的說法是:“正前縮距透視法”。前縮是指所描繪的物件或肢體,是在作者或觀者眼睛的正前方或微側方,描繪時因二維平面(x和y軸)的畫面本來就沒有第三維(z軸)的深度,所描繪物件、肢體的立體感及實際的長度,因被壓擠疊縮在較短的畫面視覺深度空間中。最常見的例子是漫畫中要表現拳頭對我們的正拳攻擊,拳頭被特寫誇大,前臂縮小變短。
  • 仰視角透視畫法(sotto in su):義大利文中sotto in su意指“由下往上”,多指平面藝術的表現手法,運用前縮透視法,創作出視角由下往上仰觀建築、人物、物件等藝術品的逼真效果,與藝術品正對面視角畫法相反。古羅馬壁畫在某種程度上也套用此手法,但最常見於文藝復興時期以降的西方藝術。此法通常用於天花板壁畫,牆面高處的壁畫,以及其他應從下往上觀賞的繪畫或淺浮雕。部分“仰視角透視畫法”描繪會以“蛙眼透視畫法”或“蟲瞻透視畫法”來繪製,仿佛觀者躺臥在地板向上觀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