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年畫節

綿竹年畫節

綿竹年畫節,又稱中國(綿竹)年畫節,是一個富有綿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性地方節慶活動。綿竹年畫節一般定在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開幕,至元宵節鬧花燈結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竹年畫節
  • 節日時間:農曆臘月二十三至農曆正月十五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四川省綿竹市
  • 節日活動:巡遊活動,大型河燈展
  • 節日飲食:品美酒、吃小吃
  • 節日意義:慶祝新年的到來
  • 設定地點:四川省綿竹市
  • 設定時間:2002年2月7日
簡介,節日起源,各地習俗,

簡介

年畫是中國人普遍喜愛的一種民間美術形式,常常被張貼在大門上,以慶賀農曆新年(春節)的到來。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蘇州桃花塢的年畫齊名,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起源於宋代,興盛於明清,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繪為特色,又稱綿竹木版年畫。內容以吉祥喜慶、民間傳說、鄉土生活等為主,構圖豐富誇張、色彩鮮艷明快,具有鮮明的農耕文化特色。綿竹年畫歷史悠久,其藝術價值得到了一大批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1963年3月12日,綿竹年畫在中國美術館展覽,郭沫若觀後讚嘆不矣,欣然作詞:“真是洋洋大觀,仿佛回到四川。鬥神皮影真好看,回憶幼時過年。無怪產生揚馬,後來又有子瞻。工人手藝不平凡,千載百花爛漫。年畫繪製家庭作坊和從業人員猛增,綿竹年畫知名度不脛而走,產品遠銷海內外。農曆除夕前是年畫製作、銷售、使用的主要時節,因此,綿竹年畫節一般定在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開幕,至元宵節鬧花燈結束。
綿竹年畫長卷《迎春圖》是堪與《清明上河圖》媲美的珍品,它以清代綿竹縣城的迎春盛會場景為表現內容,描繪了460多個不同年齡、身份、穿著打扮的人物形象和豐富多彩的民間慶祝活動及商業活動。年畫節期間組織的盛大迎春活動,就是以該《迎春圖》的場景為藍圖。活動中,眾多參演者身著傳統服飾,表演“金鼓開道”、“喜報陽春”、“獅子起舞”、“社火平台”、“年畫人物踩高蹺”、“喜打春牛”等傳統民俗節目,形象地再現了明清時期,綿竹民間過春節的熱鬧喜慶氛圍。
綿竹年畫是我們地域文化最為重要的代表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古老年畫的創新與開發也是越來越多。由年畫挖掘出來的不同的文化符號,也是地域文化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以上分析的產品中,越來越多的新元素融入到傳統文化中,但是新元素不會破壞傳統文化的本色。這對於我們的設計之路也是一個很大的啟發。我們要善於挖掘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把這些文化符號恰當的運用到我們的設計當中。設計也不僅僅局限於產品,對於精神文化的設計也是不可忽視的形式之一。

節日起源

首屆綿竹年畫節於2002年2月7日(農曆臘月二十六)—26日(正月十五)在綿竹市區舉辦,系列活動有十項,歷時20天。年畫節期間,各項活動參加表演人員達6140人次,觀眾人數達45萬人,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取得了很大成功。

各地習俗

每年年畫節期間,綿竹城被裝扮得紅紅火火,煥然一新:城區馬尾河沿線,水中彩燈美輪美奐,岸邊燈籠流光溢彩,樹上“中國結”吉祥如意;廣場上街道旁,巨幅傳統年畫與新派年畫交相輝映,撥浪鼓造型的趣味燈箱與廣告味十足的迎春牌坊相得益彰……同期還陸續舉辦傳統戲劇義演、趣味體育競技、年畫及日用品展銷等其他活動,讓整個縣城熱鬧非凡,喜慶祥和,充滿“年味”。2008年元宵節的前一天,由外國駐成都使領事官員、商務機構代表、專家學者及友好人士組成的70餘位美、法、德、日、韓等十多個國家的外國朋友來到綿竹,參加四川省友好之春暨綿竹年畫節活動,品美酒、賞年畫,包餃子、吃小吃,看系列民俗表演、觀夜景焰火晚會,盡情感受過真真正正“中國年”的節日氣氛。2011年第十屆中國(綿竹)年畫節,正式確立了“到綿竹過中國年”的年畫節辦節主題,並由此沿襲固定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