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脈橐吾

網脈橐吾,中藥名。為菊科橐吾屬植物網脈橐吾Ligularia dictyoneura (Franch.) Hand.-Mazz.的根。植物網脈橐吾,分布於我國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具有宣肺理氣,鎮咳祛痰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網脈橐吾
  • 別稱:山紫菀《全國中草藥彙編》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橐吾屬
  • :網脈橐吾
  • 分布區域:我國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 貯藏: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微溫。

功效

宣肺理氣,鎮咳祛痰。

主治

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洗淨,晾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灰綠色草本。根肉質,粗壯。莖直立,紫紅色,高33-124厘米,光滑,實心,具白色髓,基部直徑2.5-4毫米,被厚的褐色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具柄,柄長8-22厘米,光滑,上面平,下面圓形,截面為半圓形,實心,堅硬,上半部有狹翅,葉片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長8-30厘米,寬5-21厘米,先端圓形,邊緣有鋸齒或僅有軟骨質小齒,基部心形,葉革質,兩面光滑,葉脈羽狀,中脈粗,寬達5毫米,側脈網狀在兩面均明顯突起;莖中下部葉近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卵形,長7-16厘米,寬4-11厘米,先端鈍,邊緣有齒,基部半抱莖或下部者鞘狀抱莖;莖上部葉無柄,卵狀披針形至線形。總狀花序長達30厘米,幼時密集近頭狀,後伸長,疏散;苞片及小苞片線形,長不逾10毫米;花序便不等長,長達6.5厘米,被密的黃褐色有節短柔毛;頭狀花序多數,輻射狀;總苞陀螺形或近鐘形,長6-9毫米,寬4-5毫米,總苞片6-8,2層,長圓形,寬3-4毫米,先端寬三角形,急尖或有短尖頭,被褐色睫毛,背部黑褐色,光滑,內層具寬膜質邊緣。舌狀花黃色,4-6,舌片長圓形,長6-8(20)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形,管部長約3毫米;管狀花多數,高於總苞,長5-6毫米,管部長2.5-3毫米,冠毛黃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未熟)光滑。花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900-3600米的水邊、林下、灌叢及山坡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