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目海參

網目海參,Holothuria ocellata (Jaeger,1833),海參科海參屬的一種海參。成長標本體長150-200mm,直徑35-40mm。體呈圓筒狀,腹面略平。背面具有大形疣足,身體兩側的腹側疣足很明顯,構成背面和腹面交界的邊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網目海參
  • 拉丁學名:Holothuria ocellata (Jaeger,1833)
  • :動物界
  • :棘皮動物門
  • 亞門:游移亞門
  • :海參綱
  • 亞綱:海參亞綱
  • :楯手目
  • :海參科
  • :海參屬
  • 亞屬:狄羅參亞屬Theelothuria
  • :網目海參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生活習性,

簡介

網目海參,拉丁名Holothuia (Theelothuria)ocellata,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楯手目,海參科,海參屬。

形態特徵

最大的腹側疣足高約10mm,基底直徑約8mm。背面疣足較小,排成不規則的5-6行。口偏於腹面,具觸手20個;疣襟部明顯。虹門端位,周圍有5組細疣。石灰環輻板前端肌肉凹陷寬短,後端明顯分叉。波里氏囊1個,長約20mm。石管1個,篩板大而發達。體壁厚,骨片豐富,包括式樣很多的桌形體和有瘤扣狀體。最普通的桌形體底盤小,周緣平滑或稍呈波狀,中央穿孔3一5個,周緣8-12個;塔部粗壯,適度高,頂端呈頭狀J有24-30個齒。此外,還有底盤較大、周緣穿孔較多、塔部較高的桌形體,偶爾還可以看到很大的四臂辛那參型骨片。扣狀體多數有穿孔3對,但也有複雜的中空紡錘形穿孔體。疣足內骨片很複雜,除有發達的支持桿狀體和穿孔板外,還有好幾種桌形體:一種比較粗壯,有2-3個橫樑,立柱上有很多齒;另一種則比較纖細,頂端齒少;還有少數大形"釘狀"桌形體,橫樑多達7-8個,但塔部頂端不癒合為單尖。體長20-30mm的小標本,骨片和成年個體完全不同,桌形體底盤為十字形,或十字形的臂連合為方形或圓形;塔部細,具橫樑7-8個。扣狀體細長,穿孔多,表面光滑或有不發達的瘤。體長40-50mm的標本,桌形體底盤由十字形的臂相連成圓形,逐漸變小變厚,形成和大個體一樣的底盤;塔部由高變低,從細變粗。扣狀體由長變短,穿孔由多變少,最後形成和大個體相同的扣狀體。成年標本帶白色,有許多細小的褐色斑點,在腹面中部,斑點密集,致使中部呈褐色,在背面斑點會合,使呈網狀;各疣足基部包圍有褐色環,環外有白色環。小形標本體色透明。

分布

廣東,廣西和北部灣沿岸;紅海,馬爾地夫群島,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北部。

生活習性

動物生活於水深12-78m的沙底或泥質沙底。
拉丁目名:
ASPIDOCHIROTIDA
中文目名:
楯手目
中文科名:
海參科
拉丁科名:
Holothuriidae
中文屬名:
海參屬
拉丁屬名:
Holothuria
拉丁亞屬:
Theelothuria
中文亞屬:
狄羅參亞屬
拉丁種名:
ocellata
定名人:
(Jaeger)
年代:
1833
中文名:
網目海參
ogenus:
Bohadschia
原始文獻:
Turici:19
模式產地:
印度尼西亞
生境:
生活在水深12-78m的沙底或泥質沙底
國內分布:
廣東, 廣西, 北部灣沿岸
國外分布:
紅海, 馬爾地夫群島, 斯里蘭卡, 孟加拉灣, 印度尼西亞, 澳大利亞(北部)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棘皮動物門 海參綱:135-1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