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診察

經絡診察是以中醫的臟腑、氣血、八綱理論為指導,以經絡系統為核心,以人體的解剖、體相常態為依據,採用望、聞、問、切、按、測等方法,觀察分析人體經絡及其附屬系統的氣血、經氣及組織結構的變化,判斷定位疾病,為針灸、推拿等療法提供針對性強的診斷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絡診察
  • 指導中醫的臟腑、氣血、八綱理論
  • 核心經絡系統
  • 依據:人體的解剖、體相常態
基本信息,經絡診察理論,觸診法,望診與電診,如何來判斷疾病,

基本信息

經絡診察是以中醫的臟腑、氣血、八綱理論為指導,以經絡系統為核心,以人體的解剖、體相常態為依據,採用望、聞、問、切、按、測等方法,觀察分析人體經絡及其附屬系統的氣血、經氣及組織結構的變化,判斷定位疾病,為針灸、推拿等療法提供針對性強的診斷依據。

經絡診察理論

王居易老師依據《內經》及後世有關經絡診察的論述,並結合自己幾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了一整套指導針灸臨床的經絡診察理論和方法,提出了分析臨床病候與經絡診察的關係以及經絡診察全過程的注意點。
王居易老師把經絡診察分為察經,辨經和選經三個層次。
1、察經
察經是指在分析臨床病候的基礎上,對有關經脈(本經,表里經,同名經,相生相剋經等)和穴位進行審,切,循,按,捫的檢查,以發現異常的變動經脈,指出異常經脈的檢查和確定是在人體自身尋找病候的客觀指征的方法,是中醫古代的物理檢查法,具有較強的客觀性。
2、辨經
辨經是在察經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出現的症候分析,辨別出病變經脈。
3、選經
選經即在辨經的基礎上,再根據經絡氣化理論,結合臟腑功能的相互影響,選擇出最適宜的經脈,作為治療經脈。

觸診法

觸診法是診察者用自己拇指的指腹,來觸及患者身體的一定經絡穴位,用觸覺來感受經絡穴位的異常變化,即病理陽性反應,再結合病人的其他臨床資料,運用臟腑經絡穴位學說的理論體系,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疾病的一種診察方法。
(一)觸診的操作方法
首先根據診察部位,患者採取自然端坐或伏臥位等,暴露診察部位的皮膚,全身肌肉放鬆,診察者雙手要溫暖,用力要均勻一致,精力集中,細心體會手下的感覺,以便發現陽性反應。具體觸診採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1、滑動法:即用拇指指腹,沿診察的各經線穴位輕輕滑動,用力易輕,便於發現經穴表層的陽性反應,如:是否有肌膚溫度的變化、隆起、結節等。
2、按揉法:即用拇指指腹,在經線上邊移動、邊按揉穴位,用力稍重,便於發現肌膚是否有凹陷、隆起、緊張、鬆弛以及是否有結節和條索樣實有物質等陽性反應。
3、點壓法:即用拇指指腹或指尖,在經線上邊移動、邊對一定的穴位處進行點壓,尤其對俞穴、幕穴、郄穴、原穴所在的部位,並詢問患者是否有壓痛或痠、麻、脹痛的感覺。
4、推壓法:即用拇指指腹,用重力均勻推壓經線穴位,來診察深部組織陽性反應物及對壓力的痠、麻、脹痛感,適用於對四肢經線穴位的診察。
(二)觸診的部位
可根據疾病的不同與具體情況來確定觸診的部位,如:患者主要有咳嗽、氣喘等肺經病變症狀,可針對上肢部位的肺經線及大腸經線,以及肺俞穴及中府穴進行診察。如一般性普查,應對以下範圍進行診察。(參見圖示29—30)
1、背部第一條經線:背部正中線兩側旁開0.5寸,即華佗夾脊經線,包括各熱穴:如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的肺熱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的胃熱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的肝熱穴、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的脾熱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的腎熱穴等。
2、背部第二條經線:背部正中線兩側旁開1.5寸,即膀胱經背部第一側經線各臟腑俞穴。參見特定穴部分。
3、背部第三條經線:背部正中線兩側旁開3寸,即膀胱經背部第二側經線。
4、胸腹部十二臟腑之幕穴:幕穴是各臟腑氣血集聚的地方,為十二臟腑氣血匯聚於胸腹部的穴位。可參見特定穴位部分。
5、十二經郄穴、原穴:郄穴是各臟腑經絡氣血深聚的部位。原穴是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可參見特定穴部分。
6、某些有特殊治療意義的穴位:
血壓點:第六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處。
結核點: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3.5寸處。
闌尾點:足三里穴下2寸處,即外膝眼下5寸處。
肝炎點:內踝上2寸處。
潰瘍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4寸處。
新大郄穴:在臀橫紋中點(承扶穴)與膕橫紋中點(委中穴)連線的中點,偏外0.5寸,再向下0.5寸處,即新大郄穴。
定喘穴: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

望診與電診

望診,一般在觸診過程中就可進行望診,主要觀察皮膚色澤的改變,以及是否有血管充盈、脈絡瘀阻、丘疹、瘢痕等情況;電診,是套用經絡穴位測定儀對上述穴位進行電阻、電位及電容量的測定,根據其檢測的陽性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來判斷疾病,具體使用可參閱各測定儀的說明。

如何來判斷疾病

我們在診察後獲得的陽性反應穴資料,首先依據陽性反應穴所屬經絡、所反應的相應臟腑、組織器官或該穴位的功能範圍,來判斷病變部位。如闌尾穴出現明顯的壓痛,應考慮是否有闌尾病變;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在背部的神堂穴上有明顯的壓痛等。
一般來說急性病症時,相關穴位以壓痛和電側定陽性改變為主;而慢性病變以形態改變為主,如凹陷、隆起、結節、瘢痕等;皮膚溫度升高多見炎症、熱症;皮膚溫度降低多見痛症、寒症;柔軟鬆弛、凹陷多見體弱多病、內臟下垂、虛喘、泄瀉等虛症;而緊張、隆起多見經脈氣血外邪閉阻、腑氣不通、痛症、實症;陽性反應見於俞穴、幕穴、郄穴、原穴等,多為臟腑病變;陽性反應見於阿是穴,多為周圍局部病變。
如肺經的郄穴孔最穴、肺俞穴、中府穴出現陽性反應,多為肺腑呼吸系統病變;肩胛內上角有明顯壓痛或肩胛部可觸及條索樣結節多為局部病變,如頸椎病;三陰交穴出現瘢痕時,多反應足三陰經的慢性病變,臨床上常表現出足心隱痛、兩肋抽痛等症狀;如果在新大郄穴出現明顯壓痛,以及臟腑、組織器官相應的穴位出現皮膚灰暗、結節、隆起等陽性反應,則多見相應部位的腫瘤;胃俞、脾俞、潰瘍點有壓痛、凹陷等陽性反應,多見於消化道潰瘍等等。我們就是依據陽性反應穴所屬經絡、所反應的相應臟腑、組織器官或該穴位的功能範圍,來判斷病變部位以及陽性反應穴各種性質來綜合分析對疾病做出診斷的。
經絡穴位疾病診察法,只作為祖國醫學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綜合診察疾病中的一種手段,我們還可以與局部的經絡穴位診察法,如耳診、手診、足診、舌診等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出經絡穴位在疾病診察中的重要作用,為進一步進行現代科學診察提供診察方向,所以要與其他的診察方法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對疾病作出正確判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