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重要問題研究

《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重要問題研究》胡海軍著寫,張衛東指導的一篇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胡海軍著
導師
張衛東指導
學科專業
西方經濟學
學位級別
學位授予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非公有制經濟 經濟發展 經濟環境
館藏號
F121.2
館藏目錄
2009\F121.2\1

中文摘要

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從最初的“對立論”和“有害論”,發展到“補充論”和“有益論”;自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大”後,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的認識又從“補充論”上升到“重要組成部分”和“共同發展論”,由此實現了由“基本制度外”到“制度內”的變遷。現在,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各界對其研究和認識還有相當不足,因而在新形勢下探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文在借鑑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等方法的基礎上,對轉型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經濟學研究。 本文首先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治和政策基礎從歷史的視角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評述,對非公有企業的歷史沿革、主要類型、發展和演變的基本特徵進行了縱向分析;通過縱向分析比較,明確了轉軌時期中國非公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影響轉軌時期中國非公有企業發展的基本因素,說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看法是決定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基礎,對各個時期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接著,本文探討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制度變遷理論、現代產權理論、博弈論、有效競爭理論、可競爭市場理論中關於非公有制經濟的基本觀點,並探討了這些理論與非公有制發展的聯繫,在此基礎上運用數理實證方法,探討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效率問題,結果表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相聯繫,而制度倒退與中國經濟低速增長相關。本文還運用格蘭傑因果檢驗進一步確證了非公有制發展對增長和效率的促進作用(即制度變遷是中國經濟成長的格蘭傑原因),非公有制發展的制度變遷的滯後效應對中國經濟成長的影響約延後到第三期。 隨後,本文從經濟動力學的角度探討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動力結構。得出結論認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各制度動力因素的合力,任一因素力量的巨大發揮都可增強這股合力,但某一因素的落後可能減弱這股合力甚至起反作用。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是本文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具體包括法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對上述三大類環境的細分,本文探討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實質是分析國家法律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對非公制經濟發展的影響,說明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還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 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存在很多困難和障礙。這包括非公有制經濟在發展中面臨的外部不公平待遇;在內部組織結構方面,很多非公有制企業還沒完成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體制的轉變,以致在企業規模變大時,顯得組織結構臃腫,難以做大做強;在管理者素質方面,非公有制企業管理者在管理理念、能力結構、管理素質等方面難以跟上經濟和時代發展步伐,不利於經濟潛力的發揮。 最後,本文以電力行業和湖南省非公有經濟發展為例,進行了個案分析,具體探討了非公有制經濟在實際發展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出了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建立與完善促進我國家族企業健康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外部市場(包括動力市場、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環境、社會信任環境和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包括經營者的選擇和激勵約束機制、企業家精神培育)等方面的促進非公有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筆者認為,目前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應從促進和監管兩方面入手,促進方面主要是掃除產權、投資、金融、經營、市場準入、公平稅賦等領域的障礙;而監管主要包括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土地資源、產品質量、財務稅收、市場秩序等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