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第8版)(上冊)

經濟學原理(是金融者必備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學原理 個體經濟學(第8版)(上冊)
  • 外文名:jingjixue
  • 作者:李明志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1日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2248804
  • 定價:49 元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由美國韋爾茲利(Wellesley)學院凱斯教授和耶魯大學菲爾教授合作編寫的《經濟學原理(第8版)——個體經濟學》是美國各大學普遍採用的經濟學教材之一,在美國國內使用過該教材的學生已超過100萬人。兩位作者分別獲得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學位,是著名的經濟學家。

目錄

第1部分經濟學引論
第1章經濟學的範圍和方法
1.1為什麼學習經濟學
1.1.1學習一種思維方式
1.1.2了解社會
1.1.3了解國際事件
1.1.4做一個明智的選舉人
1.2經濟學的範圍
1.2.1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
1.2.2經濟學的不同領域
1.3經濟學的方法
1.3.1理論和模型
1.3.2經濟政策
1.4一個起點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附錄A如何讀懂圖表
第2章經濟問題: 稀缺和選擇
2.1稀缺,選擇和機會成本
2.1.1單人經濟中的稀缺與選擇
2.1.2在兩人或多人經濟中的稀缺和選擇
2.1.4比較優勢和貿易所得
2.1.5經濟問題
2.2經濟系統
2.2.1計畫經濟
2.2.2自由放任的經濟: 自由市場
2.2.3混合系統體系,市場和政府
2.3前瞻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3章需求、供給和市場均衡
3.1廠商和家庭: 基本的決策單位
3.2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 一個循環流程
3.3產品市場上的需求
3.3.1需求量的變化與需求的變化
3.3.2價格和需求量: 需求法則
3.3.3決定家庭需求的其他因素
3.3.4需求的變化與沿需求曲線的移動
3.3.5從家庭需求到市場需求
3.4產品市場上的供給
3.4.1價格和供給量: 供給法則
3.4.2供給的其他決定因素
3.4.3供給曲線的移動與沿著供給曲線的移動
3.4.4從個體供給到市場供給
3.5市場均衡
3.5.1超額需求
3.5.2超額供給
3.5.3均衡的變化
3.6產品市場上的需求和供給: 回顧
3.7前瞻: 市場和資源分配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4章供給和需求的套用
4.1價格體系: 配給與分配資源
4.1.1價格配給
4.1.2市場上的約束和其他配給機制
4.1.3價格和資源的分配
4.1.4價格下限
4.2供給和需求分析: 石油進口稅
4.3供給、需求和市場效率
4.3.1消費者剩餘
4.3.2生產者剩餘
4.3.3競爭市場使得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總和最大化
4.3.4生產不足或生產過剩導致無謂損失可能的原因
4.4前瞻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5章彈性
5.1需求的價格彈性
5.1.1斜率和彈性
5.1.2彈性的種類
5.2計算彈性
5.2.1計算變化的百分比
5.2.2彈性是百分比的比值
5.2.3中點公式
5.2.4沿著線性需求曲線的彈性變化
5.2.5彈性和總收入
5.3需求彈性的決定因素
5.3.1替代品的可得性
5.3.2無關緊要的“重要性”
5.3.3時間因素
5.4其他重要的彈性
5.4.1需求收入彈性
5.4.3供給彈性
5.5前瞻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附錄A點彈性(選學)
第2部分個體經濟學的基礎: 消費者和廠商
第6章家庭行為和消費者選擇
6.1產品市場上的家庭選擇
6.1.1家庭需求的決定因素
6.1.2預算約束
6.1.3預算約束方程
6.2選擇的依據: 效用
6.2.1邊際效用遞減
6.2.2分配收入以使效用最大化
6.2.3效用最大化法則
6.2.4邊際效用遞減和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
6.3收入和替代效應
6.3.1收入效應
6.3.2替代效應
6.4消費者剩餘
6.5投入品市場上的家庭選擇
6.5.1勞動力供給決策
6.5.2閒暇的價格
6.5.3工資變化的收入和替代效應
6.5.4儲蓄和借貸: 當前消費與未來消費
6.6回顧: 產品市場和投入品市場上的家庭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附錄A無差異曲線
第7章生產過程: 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行為
7.1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行為
7.1.1利潤與經濟成本
7.1.2短期決策與長期決策
7.1.3決策的基礎: 產品的市場價格、可利用的技術和投入的價格
7.2生產過程
7.2.1生產函式: 總產出、邊際產出與平均產出
7.2.2包含兩個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式
7.3技術的選擇
7.4前瞻: 成本與供給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附錄A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
第8章短期成本和產出決策
8.1短期成本
8.1.1固定成本
8.1.2可變成本
8.1.3總成本
8.1.4短期成本: 回顧
8.2產出決策: 收入、成本與利潤最大化
8.2.1總收入和邊際收入
8.2.2比較成本和收入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8.2.3短期供給曲線
8.3前瞻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9章長期成本和產出決策
9.1短期條件與長期方向
9.1.1利潤最大化
9.1.2損失最小化
9.1.3短期行業供給曲線
9.1.4長期方向: 回顧
9.2長期成本: 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
9.2.1規模報酬遞增
9.2.2規模報酬不變
9.2.3規模報酬遞減
9.3短期條件下的長期調整
9.3.1短期利潤: 擴展到均衡
9.3.2短期損失: 向平衡收縮
9.3.3長期調整機制: 投資向盈利機會流動
9.4產出市場: 最後一點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附錄A外部經濟、外部不經濟與長期行業供給曲線
第10章投入品需求: 勞動力與土地市場
10.1投入品市場: 基礎概念
10.1.1對投入品的需求: 一種衍生需求
10.1.2投入品: 互補性投入品與替代性投入品
10.1.3收益遞減
10.1.4邊際產品收益
10.2勞動力市場
10.2.1一個只有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勞動力)的廠商
10.2.2在短期與長期中均使用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廠商
10.2.3多種勞動力市場
10.3土地市場
地租與土地產出品的價值
10.4投入品市場中廠商的利潤最大化條件
10.5投入品需求曲線
10.6競爭市場中的資源配置與產出組合
收入的分配
10.7前瞻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11章投入品需求: 資本市場與投資決策
11.1資本、投資與折舊
11.1.1資本
11.1.2投資與折舊
11.2資本市場
11.2.1資本收入: 利息與利潤
11.2.2運轉中的金融市場
11.2.3資本的積累與配置
11.3對新增資本的需求和投資決策
11.3.1建立預期
11.3.2比較成本與預期回報
11.4關於資本的最後一點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附錄A計算現值
第12章一般均衡與完全競爭效率
12.1一般均衡分析
12.1.1技術進步: 電子計算器
12.1.2需求變動的市場調整
12.1.3一般競爭均衡的正式證明
12.2效率的分配與競爭均衡
12.2.1帕累托效率
12.2.2完全競爭效率
12.2.3完全競爭與真實市場
12.3市場失靈的原因
12.3.1不健全市場
12.3.2公共品
12.3.3外部性
12.3.4不完全信息
12.4對市場機制的評價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3部分市場失靈與政府的作用
第13章壟斷與反托拉斯政策
13.1不完全競爭與市場力量: 核心概念
13.1.1界定行業邊界
13.1.2進入壁壘
13.1.3價格: 第四個決策變數
13.2完全壟斷市場中的價格與產出決策
13.2.1壟斷市場中的需求
13.2.2完全競爭與壟斷的對比
13.2.3勾結與壟斷的比較
13.3壟斷的社會成本
13.3.1無效率與消費者損失
13.3.2尋租行為
13.4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的例子
13.5對壟斷的修正: 反托拉斯政策
13.5.1反托拉斯法的發展歷程: 歷史背景
13.5.2反托拉斯法立法的里程碑
13.6反托拉斯法的執行
13.6.1托拉斯行為的起訴
13.6.2制裁與補救
13.8不完全市場: 回顧與展望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14章壟斷競爭與寡頭壟斷
14.1壟斷競爭
14.1.1產品差異,廣告和社會福利
14.1.2壟斷競爭中的價格和產量決定
14.1.3經濟有效性與資源配置
14.2寡頭壟斷行業
14.2.1寡頭壟斷
14.2.2博弈論
14.2.3重複博弈
14.2.4多個參與者的博弈: 囚徒困境可以阻礙集體行動
14.2.5可爭市場
14.2.6寡頭壟斷和經濟表現
14.2.7行業集中與技術改變
14.3政府的角色
14.3.1對於合併的管制
14.3.2是否起到正確的作用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15章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信息和社會選擇
15.1外部性和環境經濟
15.1.1邊際社會成本和邊際成本定價
15.1.2私人選擇和外部效果
15.1.3外部性的內部化
15.2公共(社會)品
15.2.1公共品的特徵
15.2.2收入分配是一種公共品?
15.2.3公眾籌備公共品
15.2.4公共品的最優提供
15.2.5地方對公共品的提供: Tiebout假設
15.2.6混合品
15.3 不完全信息
15.3.1逆向選擇
15.3.2道德風險
15.3.3市場解決方案
15.3.4政府解決方式
15.4社會選擇
15.4.1選舉悖論
15.4.2政府無效性: 公共選擇理論
15.4.3回顧尋租行為
15.5政府與市場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16章收入分配和貧困
16.2家庭收入的來源
16.2.1工資和薪水
16.2.2財產收入
16.2.3從政府處獲得的收入: 轉移支付
16.3收入分配
16.3.1美國的收入不平等
16.3.2貧困
16.3.3財富的分配
16.4對再分配的爭論
16.4.1反對再分配的觀點
16.4.2贊同再分配的觀點
16.5再分配計畫和政策
16.5.1為再分配項目融資: 稅收
16.5.2支出項目
16.5.3反貧困計畫是否有效
16.6政府還是市場?回顧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第17章公共財政: 稅收經濟學
17.1稅收經濟學
17.1.1稅: 基本概念
17.1.2稅收平等
17.1.3什麼是“最優”稅基
17.1.4贈與稅和遺產稅
17.2稅收負擔: 誰支付
17.2.1薪金稅的最終負擔
17.2.2公司所得稅的最終負擔
17.2.3美國稅收負擔的總效果: 經驗證據
17.3超額負擔和中性原則
17.3.1超額負擔是如何產生的
17.3.2次優原則
17.4對超額負擔的計量
超額負擔與扭曲的程度
總結
術語和概念回顧
習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