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倫理學

經濟倫理學

經濟倫理學是指研究社會經濟領域、經濟行為主體的道德現象及其倫理問題,是倫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屬套用倫理學的分支學科。以揭示經濟與倫理內在聯繫為立論前提。一般分為三個研究層面,即巨觀制度層面、中觀組織(公司、企業)層面和微觀個人層面:涉及制度倫理,企業倫理、管理倫理、市場道德、金融道德、行銷道德、廣告道德、消費道德、員工,道德、經理道德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倫理學
  • 作者王露璐
  • ISBN:9787010136455
  • 頁數:418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8-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5開
定義,興起發展,研究對象,學科背景,研究熱點,企業倫理,中國情況,相關書籍,

定義

經濟倫理學是以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涵蓋巨觀經濟制度、中觀經濟組織和微觀經濟關係中所有與道德有關的問題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經濟倫理學是交叉學科、綜合學科。其學科性質,規定了對於它的研究方法的獨特性,就是在經濟學和倫理學之間,尋求切合點、架通由此達彼的橋樑、對於兩者進行溝通、融合。

興起發展

當代意義上的經濟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興起於是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國。80年代以後,國外經濟倫理學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經濟倫理學從美國和日本擴展到了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地,各個國家根據本民族經濟文化的特點,建立了不同的經濟倫理模式。並且,經濟倫理學開始進入了各國的大學,開始成為一門重要的必修或選修課程。在這一時期,經濟倫理學的研究和交流機構亦紛紛建立,經濟倫理學的專門刊物正式創刊。例如,80年代,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的30所大學建立了套用倫理學研究中心。
經濟倫理學

研究對象

第一,經濟學視野中的經濟倫理學。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倫理學是研究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道德價值體系,他們雖然強調道德調節在經濟發展中是超越政府和市場的重要力量,但他們更多關注的似乎是經濟體制產權制度經濟規律等對倫理的影響。
第二,管理學視野中的經濟倫理學。有學者把bussiness ethics譯為”管理倫理學”。他們認為,經濟倫理學是在工商管理領域內發展起來、在大學的工商管理學院或商學院開設的一門管理課程,因此,它的研究對象是經濟管理活動和經濟管理領域中的行為規範或制度。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
第三,倫理學視野中的經濟倫理學。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一,經濟倫理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經濟倫理學即企業倫理學,而廣義的經濟倫理學是一門研究經濟制度、經濟政策、經濟決策、經濟行為的倫理合理性,並研究經濟活動中的組織和個人的倫理規範的學科;二,經濟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是經濟價值與倫理價值、標準、要求的關係問題,基本任務是發現、找到倫理學與經濟學兩者的結合點、重疊點,由此找到解決兩者衝突的基礎和原則;三是經濟倫理學是研究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完善人生和協調各種利益關係的道德原則和規範的科學。經濟倫理學的本質在於使人們明確經濟領域的善惡價值取向及應該不應該的行為規定。
對一門獨立學科研究對象的定位,只有用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才可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這裡,必須對經濟倫理學與經濟倫理規範、經濟倫理思想和經濟哲學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界定經濟倫理學的學科含義。
首先,要把經濟倫理學與經濟倫理規範體系區分開來。經濟倫理規範主要是指與經濟有關的活動中的倫理“應當”,包括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經濟決策中的倫理基點、經濟活動各個環節中應當遵守的倫理規範,等等,例如,質量第一、平等交換、公平競爭、誠實守信、可持續發展觀等等都是經濟倫理規範,由各種經濟倫理規範,可組成經濟倫理規範體系。這些經濟倫理規範及其體系與經濟倫理學密切相關,但並不等於經濟倫理學本身。經濟倫理學要把經濟倫理規範作為重要研究對象之一,以揭示經濟倫理規範的產生、變化及其規律。經濟倫理學的研究對象還包括其他方面,如經濟與倫理的關係、經濟領域的道德活動等,這些都不是經濟倫理規範所能涵蓋的。
其次,要把經濟倫理學與經濟倫理思想區分開來。經濟倫理思想和人類的文明史、文化史一樣悠久。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家,如孑L子、孟子等,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對經濟與倫理的關係,義利問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行為中的倫理道德問題闡述了十分深刻的思想,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公平交易、童叟無欺等。這些思想傳統一直延續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經濟倫理思想在西方出現得也很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關於如何對待財富、如何獲得財富這些經濟倫理學中的重要問題就有集中的論述。歐洲中世紀著名的經院哲學家、倫理學家在“黑暗的時代”對買賣交易中的欺騙、經商和高利貸的道德評價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近代以來,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經濟倫理學思想,而且這似乎成為一個傳統,即西方著名的經濟學家在闡述其經濟學思想時,幾乎都會談論經濟倫理思想。但是,經濟倫理思想與作為一門學科的經濟倫理學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孑L子有經濟倫理思想,但孑L子並未建立經濟倫理學;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也不是經濟倫理學的教科書。經濟倫理學的學科體系正是在前人的經濟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對經濟領域中表現出來的道德現象體系化、規律化的認識。
第三,要把經濟倫理學與經濟哲學區分開來。對經濟哲學人們有不同的界定,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哲學就是政治經濟學,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哲學以經濟理論的前提和基本概念本身為研究對象,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哲學以社會的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無論人們對經濟哲學的具體研究對象持什麼不同的看法,但有一個前提卻是相同的,這就是都把經濟關係或經濟活動中的哲學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包括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社會經濟系統的運行及其規律問題、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係問題,等等。儘管在這些問題中,也必然包括許多倫理道德問題,但對這些問題人們仍然首先是以哲學的眼光而不是以倫理的眼光來加以評判的。經濟哲學的視野較之經濟倫理學的視野要更加巨觀,不是局限於具體的道德現象,而是要研究整個經濟活動的一般規律。經濟哲學可能對所涉及的現象作價值評價,也可能不作價值評價,而且這種價值評價並不都是道德價值評價;而經濟倫理學則一定要對所涉及的現象作出價值評價,並且一定是道德價值評價。
通過以上簡要地分析、考察、研究,我們可以給經濟倫理學大致下這樣的定義:經濟倫理學是以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倫理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揭示經濟活動中道德的形成、發展和發揮作用的規律,為社會和個人的經濟行為確立道德價值準則和道德理想的科學。

學科背景

是認為經濟倫理學的母學科是經濟學和倫理學。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經濟倫理學將倫理學套用於經濟領域,因而它在理論上是一門倫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對此,美國著名的經濟倫理學專家狄喬治曾作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作為一門學科,經濟倫理學作為哲學與工商管理教育的聯姻而令人矚目。如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婚姻,雙方的父母學科都不贊成它們的結合。但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同,它們的結合成功了,而且已生兒育女。雙方的祖父母即便不贊成它們的結合,也容忍了這些第三代。”
是認為其主要的學科背景是經濟學、倫理學和管理學。在追溯、分析西方經濟學、倫理學、管理學發展及三者關係的基礎上,有學者認為經濟倫理學已成為當代經濟學、倫理學和管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生長點。同樣,經濟倫理學的這一特點,也充分體現在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的主要成果中,即這些成果主要是在經濟學、倫理學和管理學這三個學科領域中取得的。
單純從某一個學科來解說經濟倫理學的學科特徵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從相關學科的有機結合上,才能夠比較準確地定位經濟倫理學的學科特徵。
總起來說,經濟倫理學是經濟學與倫理學相互聯姻的邊緣學科,經濟學和倫理學是經濟倫理學的共同學科基礎,沒有經濟學或沒有倫理學的理論支撐,經濟倫理學的學科大廈是絕不可能建立起來的。但是,經濟倫理學也不是經濟學和倫理學的簡單疊加,而只能是經濟學與倫理學的有機結合。必須從經濟現象本身出發去尋找道德問題,而不是把道德哲學的一般原理機械地挪過來解釋經濟現象;同理,也必須從道德現象本身出發去尋找經濟的根源,而不是把經濟學的一般原理機械挪過來解釋道德現象。一個合格的經濟倫理學家,既應當熟知經濟學,也應當熟知倫理學,只有具備這樣的知識和理論素養,才能夠真正從經濟現象中看到道德問題,從倫理現象中看到經濟根源。
如果從巨觀上考察經濟和倫理的關係,就會發現,經濟和倫理是一個問題(或一種現象)的兩個方面。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兩者的邏輯關聯更為明顯。對任何一種經濟行為的完整評價和理論分析都離不開對其進行應該不應該的確認,都需要作價值論證。同樣,任何一種倫理道德觀點的表述和倫理道德理論的闡釋都離不開對人的逐利行為的深層次觀察和分析。
因此,經濟倫理學應以經濟學和倫理學為主幹學科基礎,同時要運用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科學的學科體系。

研究熱點

1.市場經濟與道德的關係
2.公平與效率
3.誠信與經濟發展

企業倫理

經濟倫理學關注的是巨觀層面上對市場經濟過程及其相關機構的基本論證,它探討是理應普遍適用的遊戲規則。而企業倫理學探討的是微觀行為層面上的“企業行為的社會責任”,由於市場和法律存在著調控上的局限性,自我負責在日趨全球化的現代工業社會中已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制度因素。企業倫理學承擔了使經濟活動與社會和生態和諧的使命,就是說承擔了實現社會和諧的使命。特別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業倫理學就可能成為多種文化相互理解的促成共同價值觀的準則。
企業倫理學的研究內容具體包括五大方面:①企業的社會責任;②企業與消費者的“應然”關係以及企業對消費者履行道德義務的方法和手段;③企業與其員工的“應然”關係以及企業對員工履行道德義務的方法和手段;④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道德關係;⑤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涉及的其他有關道德的問題。

中國情況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澀澤榮一曾寫過一本號稱“商務聖經”的《(論語)與算盤》一書,該書系統地闡明了儒家的經濟倫理思想,強調在工商活動中要把“義”(《論語》)和“利”(算盤)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成功,說明儒家的道德思想並非是超然於經濟利益之外的,儒家的倫理思想、特別是《論語》中的倫理思想,同樣適用於指導現代的經營策略。他在書中指出:“至於商才的培養之道,亦全在《論語》之中。有人以為道德之書和商才並無關係,其實,所謂商才,原應以道德為本,舍道德之無德、欺瞞、詐欺、浮華、輕恍之商才,實為賣弄小聰明、小把戲者,根本算不得真正的商才。商才不能背離道德而存在,因此論道德之《論語》自當成為培養商才之圭臬。”C2]‘ 在《<論語>與算盤》一書的“導言”中,日本著名的新聞評論家草柳大藏作了這樣的評論:這是一本創造財富的書;目的是要把沒有罪惡相伴隨的神聖的富裕作為奮鬥目標。澀澤榮一本人確實就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論語)與算盤》一書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古代的經濟倫理思想、特別是巨觀層面的經濟倫理理論是相當豐富的。
但是,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倫理思想也只是現代社會的產物。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學和倫理學在20世紀之初開始起步,在新中國得到迅猛的發展。經濟學和倫理學的發展,為解決經濟和道德的關係問題,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事實上,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理論框架內,關於經濟和道德的關係問題已得到科學的說明。這就為經濟倫理學打下了堅固的經濟哲學和道德哲學的基礎。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後,經濟倫理學的發展,正是以此為起點的。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在經濟體制上實行有計畫的社會主義商品制度。商品制度的快速發展引發了一些深層次的經濟倫理問題,這些問題既包括巨觀層面的經濟和道德的關係問題,也包括微觀層面的經濟活動中的道德問題,如怎樣看待商業活動中的缺斤短兩等現象。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對企業道德、商業道德、師德、醫德等職業領域裡的道德現象展開討論的同時,圍繞著商品生產和道德進步的關係問題,學界曾有過一場爭論。並且,針對勞動者、勞動生活(經濟生活)、管理勞動、知識勞動等領域中道德問題、職業中的價值實現及道德評價等問題,理論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討論。雖然這時並沒有“經濟倫理”的概念,但這些討論的成果卻對經濟倫理問題的探討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經濟實踐和經濟理論的推進、隨著道德實踐和道德理論的推進,借鑑國外的研究成果,國內學者提出了“經濟倫理”的概念並逐漸得到公認,經濟倫理學的學科建設問題也因之而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開始自覺地思考和研究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經濟倫理學問題。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改革目標,在市場經濟的建立進程中,實踐的需要在更深的層次上引發了人們對經濟與道德的關係的思考,圍繞市場經濟需不需要道德、市場經濟需要什麼道德、市場經濟怎樣獲得道德這樣的重大問題,理論界展開了更加深入的探討,經濟倫理學的學科體系在這種探討中也日漸發展起來。人們討論的焦點,是圍繞“市場經濟是否也是道德經濟”展開的,這個問題的實質,其實就是如何給道德在市場經濟中定位的問題。在這個問題的帶動下,人們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各個領域裡的倫理問題也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探討,經濟倫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也日益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隨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進程的加快,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同時在經濟生活的許多領域開始出現嚴重的失德、敗德、缺德現象,並波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信用欺詐等對以誠信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出現嚴重的混亂現象,不僅極大地危害著人民民眾的生活,而且阻礙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制約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的發展。這就給經濟倫理學的理論和對策研究提出了重大而嚴峻的課題。倫理學界和經濟學界首當其衝,一時間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倫理學家紛紛“干預”經濟學問題,而經濟學家同樣不甘示弱,也紛紛“干預”倫理學問題;管理學界、哲學界、法學界、社會學界乃至政府官員、新聞工作者等,都對經濟倫理問題以至於對經濟倫理學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興趣。
針對經濟生活中的道德問題,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無以數計。一些專門的經濟倫理學研究機構在我國開始出現。2000年5月,中國第一家省級經濟倫理學會—— 河南省經濟倫理研究會成立。同年6月,全國第一次經濟倫理理論研討會在南京師範大學舉行。2001年5月和2002年10第二次、第三次全國性的經濟倫理理論研討會又分別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和鄭州河南財經學院召開,並使經濟倫理學理論研討會形成為系列性質的全國的重要研討活動。
與此同時,由國內學者撰寫的大量經濟倫理學的研究成果問世,西方的經濟倫理學論著也開始譯成中文介紹到國內來。尤為可喜的是,一些企業界有志之士,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與講求道德的內在關係,高舉道德經營的大旗,把“追求陽光下的利潤”作為企業追求的目標。所有這些,都為經濟倫理學的成長準備了必要的基礎。就研究的範圍和內容看,我國經濟倫理學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廣和深兩個方面。從經濟倫理學是什麼、研究什麼、怎么研究、經濟倫理學的功能等到經濟倫理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從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倫理思想到當代西方的經濟倫理思想,從中國經濟倫理思想史到西方經濟倫理思想史,從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到社會經濟運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從跨國公司的倫理問題到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倫理的挑戰,從網路倫理到電子商務倫理等領域,都有許多學者涉足,而且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具有開拓意義的研究成果。經濟倫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的條件己初具規模。
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良好的學科基礎,一些高等院校已開始把“經濟倫理學”作為一門必修課或選修課引進了大學講壇。一些哲學、倫理學甚至經濟學的碩士點、博士點設定“經濟倫理”方向並招收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支素質良好、結構合理、專業基礎比較牢固的經濟倫理學專業研究隊伍活躍在國內的教學和科研舞台上,他們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我國經濟倫理學的發展適應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從我國當代經濟倫理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經濟倫理學之所以在我國蓬勃興起,既是我國經濟生活中道德缺損現象的一種反彈,更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倫理道德的內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
經濟和道德從表面上看是兩個互不相關的領域,但實際上,經濟和道德始終是互為依存的。道德從本質上說是經濟的產物,而經濟也並非是沒有價值目標的自然現象,任何經濟發展的目標中,都或明或暗地內涵著相應的道德發展目標。因此,在談論市場經濟時,既必須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待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條件,強調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必須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待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條件,強調市場經濟也是道德經濟。
說市場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並不是否定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認為市場經濟只需要道德而不需要法律;而只是說市場經濟同時是法制經濟和道德經濟,法律和道德是共時存在於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市場經濟既需要法律的保障條件,也需要道德的保障條件,法律和道德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廢。
說市場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並不是認定市場經濟天然就具備道德的良心只要搞市場經濟,道德便自然而然的到來,一切不道德的問題會自動得到解決;而只是強調,市場經濟並非是不要道德的經濟,市場經濟並非可以不揮手段、見利忘義,而是要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強調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範體系。概而言之,市場經濟“應當”是道德經濟,這裡的“應當”不是指天生的“當然”,甚至不是指的“實然”,而是指後天的“應然”,指需要爭取的目標。
從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人類在遠古時代,最早用於維護經濟發展秩序的手段,是原始的風俗和習慣,這正是人類最早的道德形態。儘管那時人類的經濟活動中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的行為和機制都非常簡單,但仍然離不開原始道德的輔佐作用。可以想見,早期的人類,一定經歷過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的無序狀態,而正是原始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的這種無序狀態,嚴重地危害了原始社會的經濟發展,甚至嚴重地威脅著原始人的生存,從而迫使原始人尋找能夠維持正常的經濟發展秩序的手段來保障原始社會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的條件,恩格思曾經說過,原始人最早找到的手段,就是風俗和習慣,然後才出現了法律。可見,人類的道德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產物,人類道德的第一個功能,不是別的,正是維護經濟發展的正常秩序,道德的其他功能也是在這個“第一”功能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
事實上,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上,道德對經濟發展秩序的維繫作用是始終存在的。在無階級的原始社會中,原始形態的道德幾乎單獨發揮著維繫原始社會經濟發展的正常秩序;在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道德與法律、宗教和政權的行政手段一樣,是階級社會中不可缺少的調節複雜的社會關係的主要手段。當然,在階級社會中,由於存在著激烈的階級矛盾和階級衝突,統治階級往往首先採用國家機器作為維繫社會關係的手段,以至於道德的作用常常被人們所忽略,甚至認為道德的作用是可有可無的。但實際上,無論人們怎樣無視道德的存在,道德對一個正常社會的經濟發展的維繫作用,都是基礎性的,而其他的調節手段,包括法律和宗教,都必須以相應的道德為前提條件。在這個意義上說,道德仍然是第一位的調節社會關係的手段。
如果說在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道德對經濟秩序的維繫作用相對而言還是隱性的話,那么,在複雜商品經濟條件下,也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對經濟秩序的調節作用則日益撩開隱性的面紗,從後台走向前台,從隱性走向顯性。亞當·斯密之所以既成為偉大的經濟學家又成為偉大的倫理學家,既寫出了《國民財富論》,又寫出了《道德情操論》,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深刻反映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和道德緊密相連的關係的本質。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的命題,既是一個經濟學的命題,也是一個倫理學的命題,他其實是在力圖將人們的經濟行為和道德行為統一起來,克服經濟和道德的二律背反現象。在經濟學的意義上,“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對經營者的引導作用,即經營者不是出於本意,而是被“市場”這隻無形的手所引導去開展經營活動,從而生產出適合人們需要的商品;在倫理學的意義上,“看不見的手”是指個人利益對人們的行為的引導作用,即人們的行為也不是出於本意,而是被“個人利益”這隻無形的手所引導去行動,在追求個人利益的過程中促成了社會的福利。亞當·斯密這種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合理利己主義”倫理觀,正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在亞當·斯密之前,早期的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秩序也曾經出現過極度的混亂現象,以至於像霍布斯這樣的思想家都公開宣稱“人對人是豺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的合理利己主義命題,正是要矯正當時的人們忽視道德對經濟的正常發展作用的錯誤看法。毫無疑問,亞當·斯密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不僅是由於他在經濟學上的貢獻,而且是由於他在倫理學上的貢獻,特別是由於他在深刻認識市場經濟與道德的相互關係上的貢獻。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成熟,既是以相應的法律制度的完善為標誌的,也是以相應的道德規範的建立為標誌的。因此,今天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目標,或者說衡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否建設成功的基本標誌,更必須考慮相應的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是否建立起來。當前,人們對法律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很少持懷疑態度,要求儘快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的呼聲It益高漲;與此相對照,人們對道德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雖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仍然有不少人認為道德的作用過於軟弱和滯後,從而不認為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是當務之急,也並不認為道德對市場經濟真正是生死攸關的。
實際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的地位和作用較之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資本主義的思想家們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付出了慘重的道德代價、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產生嚴重混亂的事實面前,才開始思考道德對市場經濟的特殊作用的,客觀上使道德的作用產生了滯後性,相應的社會道德建設也是被動的、甚至是盲目的。
資本主義的思想家們之所以在一段時期內忽略甚至輕視道德的作用,既與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相關,與早期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實行自由放任、排斥國家的巨觀調控相關,也與資本主義的思想家們對人性的認識乃至對人性的錯誤“設計”密切相關。絕大多數資本主義的思想家,把人性視為先天“惡”,認為人性先天就是自私的,自私自利、惟利是圖,以至於爾虞我詐、坑蒙拐騙都是人性的自然表現,霍布斯的“人對人是豺狼”的理論,正是這種人性論的典型概括。
在這種所謂的人性“設計”的基礎上,思想家們當然會輕視道德的作用,認為道德對自私的人性所起到的約束作用是極其微弱的、甚至是無效的,人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而去利他,因為利已是符合本性的,利他是違背本性的。因此,資本主義的思想家們自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維持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唯一可靠的手段,只有法律,法律不考慮人性的動機,只考慮行為的結果;法律不進行教化,法律只作出裁判。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上,道德的作用之所以更加重要,既是由於社會制度的本質規定,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國家巨觀調控下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也是由於人們在理論上對人性有與資本主義的思想家們根本不同的看法。
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價值目標是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目標的實現要體現在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因此,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追求從來不會只把經濟目標作為唯一的價值目標,以思想道德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樣是社會主義內在的價值目標,這樣的價值規定性,使得道德與經濟的關係,成為辯證統一的關係,即道德要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作用,經濟發展則不是為經濟而經濟,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就是為提高人們的道德覺悟、改善全社會的道德風尚創造物質條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之所以能夠對市場經濟實施有效的巨觀調控,基本的利益前提,是社會成員有根本一致的共同利益,能夠在社會主義團隊精神道德原則的指導下,協調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使由這些關係派生出來的其他利益關係,能夠做到統籌兼顧、相得益彰。作為社會主義思想意識形態的有機組成部分的社會主義道德的思想和理論,不贊成任何先驗的人性論,而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出發,認為一切人性都是後天現實社會關係的產物,因此,人既不是天生就是利己的,也不是天生就是利他的,人利己的道德行為和利他的道德行為一樣,都是後天社會關係、包括後天的道德關係的反映。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大多數成員共同擁有的利益基礎,使得人們可以通過充分發揮道德的特殊調節作用,來輔佐經濟的健康發展,這種輔佐作用既不是替代或排斥法律的輔佐作用,也不是法律的作用所能包辦的。道德和法律相輔相成,二者的作用缺一不可,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健康、有序的發展的重要條件。主動地、有目的的發揮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特別是注意發揮道德的作用,這正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的優勢之一。這也是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道德經濟的最深刻的內涵。
經濟倫理學

相關書籍

基本內容:本課程的邏輯分析起點為經濟行為,進而擴至經濟活動經濟體制、經濟政策以及與此相關的若干領域,而邏輯的終點則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課程主要從五個層面對經濟倫理加以分析:一是理論層面,它包括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基本規範;二是歷史層面,它包括西方與中國的經濟倫理思想的變遷;三是體制政策層面,它包括經濟體制與經濟政策的倫理評價;四是經濟活動層面,它包括諸如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五是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領域,如企業管理、生態環境以及法律等領域的倫理問題。
基本要求:掌握經濟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了解古今中外的經濟倫理思想的發展變遷,初步學會分析經濟活動中的倫理現象,強化經濟倫理意識,明確經濟倫理規範,提高分析與解決實際經濟倫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式:
理論闡述為主,並結合典型案例,著重剖析蘊涵其間的倫理意義。課後組織一至二次案例討論。期末撰寫專題論文和分析案例。
參考教材:
1.經濟學的倫理問題 厲以寧 生活·讀者·新知三聯書店1995年版
2.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 厲以寧 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經濟倫理學 陳寶庭等 華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版
4.倫理經濟學原理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5.倫理學與經濟學 阿馬蒂亞·森 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6.經濟倫理學 理察·T·德·喬治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圖書目錄
導論 /1
第一篇 經濟論里的思想淵源
第一章 最具倫理意蘊的經濟學說:福利經濟學 /17
第二章 新舊福利經濟學的價值觀差異 /29
第三章 福利經濟學的倫理困境 /45
第四章 西方國家的福利措施及其倫理啟示 /63
第五章 經濟自由主義 /84
第六章 東亞企業精神的傳統倫理資源及其現代性轉化 /95
第二篇 經濟倫理的理論基礎
第七章 道德終極標準 /115
第八章 公正 /134
第九章 自由 /156
第三篇 經濟倫理的普遍原理
第十章經濟制度倫理:所有制的道德原則 /177
第十一章經濟制度倫理:,分配製度的道德原則 /183
第十二章經濟制度倫理:效率與公平 /196
第十三章 經濟行為倫理:市場經濟道德原則 /206
第十四章 經濟行為倫理:經濟人的美德 /16
第四篇 經濟倫理的具體理論
第十五章 企業倫理 /235
第十六章 商業倫理 /253
第十七章 管理倫理 /269
第十八章 消費倫理 /298
第十九章 財政倫理 /314
第二十章 稅收倫理 /332
第二十一章 金融倫理 /348
第五篇 經濟倫理規範的實現
第二十二章 經濟倫理評價 /361
第二十三章 經濟倫理人格 /373
第二十四章 經濟倫理決策 /386
參考書目 /402
後記 /4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