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國學系列叢書: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

經典國學系列叢書: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

《經典國學系列叢書: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典藏版)(套裝共4冊)》講述了唐宋散文處於中國散文發展史上承先啟後、卓有成效的一個重要變革時期。在它之前的先秦兩漢時期,無論是敘事散文還是說理散文,都以其言之有物的厚實和語言藝術上的高度成功為後世散文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文學史上,散文是與詩歌並峰的一種文體。而唐宋散文是中國古代散文發展中繼先秦兩漢之後的又一高峰。明初朱右就曾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的文章選編為《八先生文集》,但這一選本早已不傳。明代中葉,茅坤編了《唐宋八大家文鈔》,由此而有了唐宋八大家之說。李志敏主編的《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共4冊超值典藏版)》對原文進行了必要的註解,並做了精要的鑑賞,可讀性很強。

基本介紹

  • 書名:經典國學系列叢書: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
  • 出版社:福建美術出版社
  • 頁數:615頁
  • 開本:16
  • 作者:李志敏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326788, 753932678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經典國學系列叢書: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典藏版)(套裝共4冊)》由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卷一)》目錄:
前言
韓愈
原道
原性
原人
原鬼
進學解
獲麟解
師說
雜說四首
子產不毀鄉校頌
伯夷頌
張中丞傳後敘
讀荀
讀墨子
送窮文
守戒
對禹問
感二鳥賦並序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
論佛骨表
潮州刺史謝上表
論捕賊行賞表
諱辯
復仇狀
爭臣論
上考功崔虞部書
與孟尚書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答元侍御書
與鄂州柳中丞書
與孟東野書
與李翱書
與崔群書
與衛中行書
答李翊書
答尉遲生書
贈崔復州序
送幽州李端公序
送殷員外序
送楊少尹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送董邵南序
送廖道士序
送王秀才序
送浮屠文暢師序
送孟東野序
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高閒上人序
圬者王承福傳
荊潭唱和詩序
與於襄陽書
新修滕王閣記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藍田縣丞廳壁記
燕喜亭記
畫記
毛穎傳
南海神廟碑
與陳給事書
送鄭尚書序
送許郢州序
送石處土序
送區冊序
平淮西碑
祭鱷魚文
烏氏廟碑銘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祭田橫墓文
柳子厚墓志銘
祭柳子厚文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封建論
時令論上
時令論下
晉文公問守原議
駁復仇議
桐葉封弟辯
辯晏子春秋
天說
觀八駿圖說
捕蛇者說
寄許京兆孟容書
與楊京兆憑書
與蕭翰林俛書
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與楊誨之第二書
與友人論為文書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答吳秀才謝示新文書
復杜溫夫書
答貢士沈起書
楊評事文集後序
愚溪詩序
送薛存義序
送徐從事北游序
送李渭赴京師序
序飲
序棋
館驛使壁記
嶺南節度饗軍堂記
興州江運記
游黃溪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鍶潭記
鈷鍶潭西小丘記
袁家渴記
石渠記
石澗記
小石城山記
柳州東亭記
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
鶻說
說車贈楊誨之
與呂恭論墓中石書書
賀進土王參元失火書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
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
永州鐵爐步志
梓人傳
種樹郭橐駝傳
吊屈原文
吊樂毅文
三戒並序
謗譽
對賀者
愚溪對
段太尉逸事狀
箕子碑
祭呂衡州溫文
歐陽修
六一居士傳
桑懌傳
朋黨論
詩話
縱囚論
本論
賈誼不至公卿論
夷陵縣至喜堂記
畫舫齋記
王彥章畫像記
吉州學記
相州晝錦堂記
李秀才東園亭記
樊侯廟災記
戕竹記
養魚記
偃虹堤記
孫子後序
筆說
試筆
秋聲賦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菱溪石記
真州東園記
浮槎山水記
有美堂記
峴山亭記
伐樹記
梅聖俞詩集序
蘇氏文集序
送楊真序
廖氏文集序
送徐無黨南歸序
與高司諫書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宦者傳論
答祖擇之書
釋秘演詩集序
與樂秀才第一書
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
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
請耕禁地札子
《宦者傳》論
《一行傳》序
瀧岡阡表
祭資政范公文
祭石曼卿文
蘇洵
審勢
心術
六國
項籍
高祖
御將
任相
重遠
廣士
申法
《易》論
《樂》論
《詩》論
史論(上)
管仲論
明論
上皇帝書(節選)
上韓樞密書
上富丞相書
上文丞相書
上田樞密書
上余青州書
上歐陽內翰第一書
上王長安書
上張侍郎第一書
上張侍郎第二書
上韓丞相論山陵書
蘇氏族譜引
蘇氏族譜亭記
張益州畫像記
彭州圓覺禪院記
木假山記
老翁井銘
仲兄字文甫說
議修禮書狀
曾鞏
唐論
邪正辨
論習
說言
號令辨
說官
說宮
洪渥傳
禮閣新儀目錄序
戰國策目錄序
南齊書目錄序
范貫之奏議集序
贈黎安二生序
寄歐陽舍人書
思政堂記
厄台記
讀賈誼傳
列女傳目錄序
先大夫集後序
王深父文集序
王子直文集序
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
齊州雜詩序
送江任序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送王希序
王無咎字序
送蔡元振序
與王介甫第二書
禿禿記
醒心亭記
墨池記
菜園院佛殿記
學舍記
齊州北水門記
襄州宜城縣長渠記
道山亭記
王安石
伯夷
子貢
性情
勇惠
仁智
興賢
委任
知人
風俗
同學一首別子固
讀孟嘗君傳
讀江南錄
答李資深書
答司馬諫議書
答曾公立書
答曾子固書
上歐陽永叔書四
與劉原父書
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桂州新城記
太平州新學記
芝閣記
太古
原教
原過
取材
推命對
使醫
傷仲永
信州興造記
餘姚縣海塘記
通州海門興利記
鄞縣經遊記
游褒禪山記
慈谿縣學記
揚州龍興講院記
石門亭記
漣水軍淳化院經藏記
大中祥符觀新修九曜閣記
周禮義序
老杜詩後集序
靈谷詩序
石仲卿字序
送陳昇之序
張刑部詩序
蘇軾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思治論
正統論
諸葛亮論
續歐陽子朋黨論
策略
決壅蔽
晁君成詩集敘
范文正公文集敘
六一居士集敘
上王兵部書
秋陽賦
後杞菊賦並敘
前赤壁賦
後赤壁賦
清風閣記
喜雨亭記
凌虛台記
墨妙亭記
墨寶堂記
超然台記
醉白堂記
屈到嗜芰論
平王論
隱公論
論商鞅
始皇論
無沮善
教戰守
倡勇敢
上梅直講書
文與可畫□□谷偃竹記
司馬溫公行狀
書韓魏公黃州詩後
日喻
李氏山房藏書記
寶繪堂記
眉山遠景樓記
雪堂記
三槐堂銘
莊子祠堂記
放鶴亭記
思堂記
游桓山記
靈壁張氏園亭記
黃州安國寺記
石鐘山記
李太白碑陰記
眾妙堂記
蘇廷評行狀
剛說
稼說
書孟德傳後
書六一居士傳後
書吳道子畫後
書黃子思詩集後
蘇轍
六國論
三國論
唐論
臣事
民政
上樞密韓太尉書
刑賞忠厚之至論
東軒記
答黃庭堅書
武昌九曲亭記
吳氏浩然堂記
黃州快哉亭記
洛陽李氏園池詩記
汝州龍興寺修吳畫殿記
藏書室記
待月軒記
齊州閔子祠堂記
超然台賦
墨竹賦
卜居賦(並引)
陳州為張安道論時事書
為兄軾下獄上書
丐者趙生傳
巢谷傳
古今家誡敘
元祐會計錄敘
乞罷左右僕射蔡確、韓縝狀
乞誅竄呂惠卿狀
上高縣學記
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
六孫名字說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
……
《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卷二)》
《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卷三)》
《唐宋八大家名篇鑑賞(卷四)》

序言

唐宋散文處於中國散文發展史上承先啟後、卓有成效的一個重要變革時期。在它之前的先秦兩漢時期,無論是敘事散文還是說理散文,都以其言之有物的厚實和語言藝術上的高度成功為後世散文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文學史上,散文是與詩歌並峰的一種文體。而唐宋散文是中國古代散文發展中繼先秦兩漢之後的又一高峰。明初朱右就曾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的文章選編為《八先生文集》,但這一選本早已不傳。明代中葉,茅坤編了《唐宋八大家文鈔》,由此而有了唐宋八大家之說。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的自覺一方面使文學從學術中分離出來,使文學自身的價值得到凸現和認同,文學成為個人抒情寫意的行為;另一方面就是形成了過於重視文辭、追逐新麗的華美文風。這種華麗空疏的駢體文風一直是唐初近百年文風的主流。到唐代中期,韓愈、柳宗元力矯文壇之弊,提出文以明道,把文體文風改革與政治革新聯繫在一起,從理論上提出了文道統一,“文以明道”;強調“惟陳言之務去”,反對因襲模仿;重文氣,認為作家的道德修養、精神狀態決定作品的氣勢風格,氣盛才會言宣。從這一理論出發,韓愈的散文創作實踐無論是說理議論還是記事狀物,抑或抒情言志等,都表現出鮮明的形象和磅礴雄偉、自由奔放的氣勢;柳宗元把寓言發展成為獨立、完整、形象的文學樣式,其山水遊記對自然的幽深洞察、精微刻畫更是達到了“漱滌萬物,牢籠百態”的美學高度。
經過韓愈、柳宗元的努力,散文革新終於形成巨大的聲勢,散體文取代駢體而占據文壇,韓愈也因此而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兩宋散文沿著唐代散文的道路發展,但無論是從散文作家的陣容、大家的輩出,還是從文體風格的多樣化與個性化方面,宋代散文都超過了唐代。
在宋代散文六大家中,歐陽修是散文革新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他將韓愈的“不平則鳴”發展為“窮而後工”,並強調文學應發揮怨刺作用,要加強文學創作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在文風上,歐陽修主張‘!取其自然,各由其性”,注意到了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作家的個性特點。在他的理論倡導和創作實踐的感召下,宋初重道輕文和沿襲晚唐駢體文風的兩種偏向得到了修正,一種平易自然、暢達明快、簡潔洗鍊的散文風格得以確立,從而在韓文的雄肆古奧、柳文的峻切簡古的文風之外開闢出新的藝術境界。明末艾南英說:“文至宋而體備,至宋而法嚴”,這是對宋代散文之貢獻、地位的公正評價。而蘇軾更是以其才情豐贍、文採風流而著稱。其散文波瀾疊出,變化無窮,“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因物賦形,因事而論,情、景、事、理渾然一體,布局構思不拘一格,內容豐富而逸趣橫生,風格從容自如而活潑有致,文體宜散則散,宜駢則駢,駢散結合,不愧為兩宋散文成就最高者。而蘇洵也以其縱橫恣肆、簡勁質樸,蘇轍以其疏盪酣暢、境界高曠,王安石以其精悍嚴密、說理透徹,曾鞏以其章法嚴密、婉柔跌宕的個性化的風格對宋代散文革新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