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炕頭石獅子

綏德炕頭石獅子

炕頭石獅獅又稱拴娃娃獅子,是陝西綏德縣的地方傳統工藝品。是綏德石獅子文化中的一朵艷麗山花,是綏德縣民間石獅崇拜的最奇特的一種形式。昔日綏德,荒涼貧瘠的物產土地,十年九旱的氣侯環境,缺醫少藥的生存條件,加之千百年來烽台狼煙,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的爭戰,使綏德乃至陝北成為一塊苦煎地。人們把吵嘴打架叫“斗陣”,把種地農民叫“受苦人”,就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對生的絕望、死的恐懼的一種經典概括和銘記。對絕望和恐懼的銘記,像遺傳因子一樣,至今在人們的心靈和言行中遺存。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綏德炕頭石獅子
  • 別名:拴娃娃獅子
  • 地理位置:陝西省綏德縣
  • 類別: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簡介,基本內容,歷史淵源,區域及其地理環境,主要價值,基本特徵,瀕危狀況,保護計畫,保護內容:,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炕頭石獅獅(拴娃娃獅子),是綏德石獅子文化中的一朵艷麗山花,是綏德縣傳統民間石獅崇拜的最奇特的一種形式。它沒有寺廟道觀石獅的威嚴,沒有村頭道邊望獅的兇猛,沒有廣場公園石獅的媚俗,它以顯著的地域特徵,鮮明的民藝特色,濃厚的本源文化氣脈,神靈佑護的功能,融入平民百姓,千家萬戶,是與人最親近的生命呵護神 。
昔日綏德,荒涼貧瘠的物產土地,十年九旱的氣侯環境,缺醫少藥的生存條件,加之千百年來烽台狼煙,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的爭戰,使綏德乃至陝北成為一塊苦煎地。人們把吵嘴打架叫“斗陣”,把種地農民叫“受苦人”,就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對生的絕望、死的恐懼的一種經典概括和銘記。對絕望和恐懼的銘記,像遺傳因子一樣,至今在人們的心靈和言行中遺存。這種生存環境對於生命是一個嚴酷的挑戰,對於呱呱墜地的新生命更是挑戰的極限。在無可奈何之下,人們把佑護脆弱生命的企盼託付給神靈,託付給石獅獅。炕頭石獅獅就是綏德人自己創造的生命呵護神。
一尊尊石獅獅佑護了爺爺的爺爺,又佑護孫子的孫子,佑護了一代又一代,成了整個家族的至尊保護神。

基本內容

綏德炕頭石獅獅的雕刻製作和拴於娃娃身上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傳統民俗儀程。
炕頭石獅獅的雕刻,不是工匠在搞藝術品的創作;而是在創造神靈。在打炕頭石獅時要先看好日子。頭一次動工必須合日子,並在晚上,等夜深人靜,天空星辰出全了才動手。頭天晚上動了上,以後白天也能打了,要打夠一百天(當然不是每天都打,一個小獅子用不了100個工),到第一百天的晚上,等天上星全了時辰一口氣打完,也就是點點眼睛,摳摳爪子,點罷眼,摳好爪爪,獅子就“出世了”,之後用紅布一包(也有的在項間系一段紅線)送給人家。也有的用硃砂點眼,像新塑神像“開光”一樣。工匠們大多沒見過真獅子,雕刻獅子一般都以石取勢,見方就圓,憑藉神咒一樣的口決“十斤獅子九斤頭,兩隻眼睛一張口”,抓住獅子鬣毛凸眼,闊口獠牙,碩大的頭顱,堅實的前驅和機靈的身乾特點,靠信仰的虔誠,想像的豐富,雕技的神工,讓冰冷的石頭化生出形態各異,誇張多變,似獅非獅,神似貌離,神形兼備的聖靈。民間工匠隨心所欲,奇思妙想創造出的有人的性情,神的尊嚴的炕頭石獅獅,有的是立體派——一獅兩面、一獅三面,皆有神韻;有的是印象派——似獅非獅,有的像頑皮的小狗,有的像憨態可掬的小孩;有的是寫實派——神形兼備,活靈活現。或獷悍張揚,或嫻靜慈祥,或古韻橫生,或活潑天真……一件件皆具神韻,散發出黃土地的芬香,體現出“大巧若拙、恬淡為上”的樸素美和純真美。

拴娃娃的儀程是:娃娃過“九”時,請一尊石獅獅(不能說買),用丈二紅頭繩(鎖線)一頭拴獅子,一頭拴娃娃,也有的用紅頭繩拴好獅獅後,又連獅獅拴到娃娃肩膀或腰上;每過一次生日,家長在神祗前求丈二紅頭繩(鎖線)拴到獅子身上。一直到過十二歲生日開鎖時,將所有鎖線編成褲帶給娃娃緊在腰間。過了十二歲,獅子保護娃娃的使命完成了,因娃娃一過十二歲,魂全了,不怕鬼怪的侵擾了。把獅獅用紅布包好,放在門箱立櫃等較潔淨的地方。

歷史淵源

綏德炕頭石獅獅的產生與原始的山石崇拜和佛教的傳入有關。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時代就對自然萬物,草木山石當神靈崇拜,如取一塊石頭寫上“泰山石敢擋”立於宅前,即有避凶安宅作用。漢代隨佛教的傳入,獅子——文殊菩薩的座騎一到陝北落戶,就縮聚天地精神和宇宙生命觀,成為地老天荒的黃土高坡上的生命守護神。人們將山石崇拜和獅崇拜巧妙的結合,由民間工匠以樸素的精神理解,渴求的情感寄託,把生命的要義,生存的企求凝聚刀鋒鏨尖,用虔誠的心態,神靈的旨意,雕刻出造型各異、神形兼備的炕頭石獅子。炕頭石獅獅就成為一種生命符號,一尊生命的保護神。

昔日綏德,荒涼貧瘠的物產土地,十年九旱的氣侯環境,缺醫少藥的生存條件,人類自相殘殺的踐踏,對於生命是一個殘酷的挑戰,對於呱呱墜地的新生命更是挑戰的極限。這些弱小生命需要呵護、鎮守。於是,有的“寄寺”讓菩薩保佑;有的帶上鎖線鎖牌狗毛鎖;有的起個髒名字胡弄妖魔鬼怪;有的留幾根“扎眼毛”來還擊“貪甲子”的襲擊……極盡人類的智慧,想方設法保護幼小生命能平安健康成長。炕頭石獅獅的神靈佑護作用、驅邪去病的功能,欣賞把玩的特點,成為小孩生命守護的首選。一隻石獅子從娃娃滿月拴在身,一直拴到十二歲(陝北人認為過了十二歲魂全了,成了大人了,妖魔鬼怪難侵擾了),其佑護娃娃的使命告一段落,等家庭又有一個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石獅獅又拴到這個新生命身上。一個石獅拴了爺爺的爺爺,又拴孫子的孫子,歷經數代,渾身閃爍神秘的光澤,成了整個家族的生命守護神。有的石獅不光佑護了本家人的生命,還被“借”到親戚家去當守護神,還有的當作嫁妝隨女兒走進婚姻殿堂,步入人生的新階段。炕頭石獅,可敬可親,以其獨特的神態、形態代表著天地精神,頭頂神的貴冠融入平民百姓家中,成為家庭中血肉相連,生命相依的一員。炕頭石獅,表達著綏德人對宇宙人生深遂而獨特的認識和解讀。
經數百年的傳承,炕頭石獅獅崇拜已成為沒有廟宇道觀,不燒香叩頭的一種神靈崇拜。從石獅的雕刻到拴在娃娃身上的過程,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民俗禮規儀程。從這種儀程可以看出炕頭石獅在綏德人心目中的神聖和莊嚴,折服和虔誠。
綏德炕頭石獅是鄉野鄙賤工匠在石頭上繪製出的藝術佳品,在莽莽黃土高坡上吼出的一曲生命讚歌。

區域及其地理環境

綏德,位於陝西北部,黃河西岸,無定河下游,東西南北與吳堡、佳縣、榆林、橫山、子洲、清澗接壤,東南與山西省柳林縣隔河相望。神——延鐵路貫穿全境,西——包公路、銀——太公路在縣城交匯,是“塞北咽喉”交通樞紐,千百年來曾是陝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號稱“天下名州”、“秦漢名邦”。溝壑縱橫,梁峁交錯的地理,荒涼而貧瘠的物產,多旱少雨的氣候,使這塊地老天荒的土地遭受了太多的苦難;千百年來烽台林立,狼煙四起,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爭戰的刀槍給這塊厚重的土地留下了太重的傷痕。苦難災難的礪煉,把這塊曾產生過神話的土地,磨練成一塊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

綏德,是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匯地帶。由於偏僻封閉,遠離皇畿帝鄉,少受主流文化的影響,使中華民族本源文化得到較好的保存。且融匯中原文化、楚文化、紅色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陝北文化。綏德炕頭石獅獅,就是黃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一種具有神的至尊,人的性情的傳統民間藝術品,是民間神靈信仰的一種文化符號。綏德炕頭石獅獅分布在全縣二十個鄉鎮,以縣城東南部及沿黃河一帶更為盛行,以及周邊縣。

主要價值

對綏德炕頭石獅獅的挖掘、搶救、保護,其主要價值是:①學術價值。炕頭石獅獅是陝北人對宇宙的認識,生命的追求的一種文化符號。陝北人的神靈崇拜、民俗習慣,對生命的認識,藝術的追求等諸多信息集於石獅獅一身。炕頭石獅獅是陝北文化研究的活化石。②實用價值。挖掘、搶救、保護綏德炕頭石獅獅,能豐富人民民眾的民俗文化,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視窗,創旅遊紀念品牌,在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和文化事業的繁榮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基本特徵

綏德炕頭石獅獅,在產生和盛行的數百年中,具備了民俗和民藝的一些特徵:①神靈佑護的特徵。
在佛教中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漢代隨佛教傳入中國,在陝北落戶,就除卻了座騎的功能,濃縮聚積天地精神和宇宙生命觀,成為黃土地上的生命呵護神,無論立於廟宇寺觀、村旁道邊、農家大門、拴於娃娃身上,都具有神的至尊。②驅邪祛病特徵。在綏德人眼裡,不過十二歲的娃娃魂不全,最易被邪毛鬼怪傷害,給小孩拴個石獅獅,讓獅子守護,邪毛鬼怪就不敢侵害了,不生瘡不害病,可以平安健康地成長。③在少有玩具滿足兒童好動愛玩的天性,只能“尿尿和泥,放屁奔坑玩”的時代,拴於娃娃身上的石獅獅,又具有了可玩耍的特徵。④傳統民間藝術品的特徵。一隻只炕頭石獅獅是民間王匠,在這塊地老天荒的神秘土地上創造的藝術奇葩。避開石獅子神靈佑護的功能,我們會發現,無論小巧玲瓏或粗獷剛健,嫻靜慈祥或傲骨橫生,憨態可掬或活潑天真……一件件皆具神韻,撫摸它,可以和它親近;對視,可與它進行情感交流。它們皆是傳統民間工匠鬼斧神工創造的奇趣、高古的藝術品。

瀕危狀況

綏德炕頭石獅獅於1986年在北京展出,曾轟動京城,可謂當地政府文化部門對此早有認識,在挖掘、搶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要做好傳承利用工作,仍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①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醫療條件的提高,兒童的得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有病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因此,石獅獅的神佑去疾功能逐漸淡去,人們對石獅獅的崇拜淡化。②刻炕頭石獅獅要按一定的民俗規程進行,且經濟利潤不大,因此,一般匠人都不願搞這費時費心的小活路。③對炕頭石獅獅外熱內冷(即外地人很看重這種飽含神佑功能、人文精神的工藝品,本地人則表現出冷漠和視而不見)現象的研究不夠,沒有探索出一種能使綏德炕頭石獅獅傳承、光大的方法。也就是在新時代如何給這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品注入新的活力。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①從1986年就收集整理綏德炕頭石獅獅,並在北京展出。
②炕頭石獅子分布區域、風格流派、民俗寓意、文化內涵進行更深入的挖掘、普查。
③在普查的基礎上,建立起規範科學的檔案。

④折小軍在搶救性收藏的基礎上,進行了研究,出版了《陝北炕頭石獅》一書。
李貴龍在《綏德石文化大觀》一書中將炕頭石獅做為重點篇章進行論述。
⑥《綏德文庫·石雕藝術》卷中收編了近百尊炕頭石獅代表作和著名專家論石獅的專題論文。
資金投入:
1986年綏德炕頭石獅獅在京展出,縣財政撥專款用於徵集、布展等項支出。
2003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了《綏德文庫·石雕藝術》卷。
2007年縣財政撥專款1萬元,用於炕頭石獅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的申報工作。

保護內容:

①炕頭石獅造型藝術的千姿百態,千變萬化。
②炕頭石獅的民俗文化內涵及相關的地理人文的文化內涵。
十年保護目標:
1、建立完整的炕頭石獅作品圖庫。
2、完成炕頭石獅雕刻藝術、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
3、編輯出版論文專集。
4、與市場經濟對接,使炕頭石獅以新的姿態進入百姓家,進入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