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中清真寺

綏中清真寺

綏中清真寺是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原址在老綏中城外魁星樓下。綏中清真寺占地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63平方米,其中大殿面積250餘平方米(包括窯殿、抱廈、台階)。窯殿為中國典型的樓閣式建築,而窯殿、正殿、抱廈三座建築形成是複合型,它由歇式、硬山式等幾種建築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

綏中清真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整個遼西地區歷史最為久遠的伊斯蘭教文化場所之一。

綏中清真寺系清代中期中國式古建築,是當地穆斯林禮拜與集會的宗教活動場所,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原址在老綏中城外魁星樓下。

嘉慶三年(1797年)遷至現址。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修,民國十六年(1927年)竣工。

文革期間本寺慘遭破壞,1981—1984修復。

後經當地穆斯林在各個時期不停的修復,基本恢復原貌。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整個遼西地區歷史最為久遠的伊斯蘭教文化場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綏中清真寺
  • 地理位置: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
  • 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 始建:1737年
建築布局,建築特點,相關作品,地理交通,

建築布局

綏中清真寺整體布局呈長方形,它採用東西方向為軸線,其布局按順序是東影壁、抱廈、正殿、西影壁。占地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63平方米,其中大殿面積250餘平方米(包括窯殿、抱廈、台階)。窯殿、正殿、抱廈三座建築形成是複合型。它由歇式、硬山式等幾種建築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其結構四壁磚石結構,頂部為大式瓦作,內部框架木質結構。
該寺窯殿為中國典型的樓閣式建築。窯殿即中亞禮拜寺的“密那樓”,是傳統的樓閣式建築。高近10米,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歇山卷棚式建築,為複合式建築,它將幾種建築形式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結構。殿內正西牆壁上方為一橫匾,上書阿文“太思迷”。匾下方為券門。券門內上方為阿文“太思迷”,下方書寫阿文譯文是“眾世界的主”。在其右側為宣喻台,即宣講台,為階梯式木製結構。第二層和三層為歇山重檐四角攢尖式建築。外觀似在卷棚歇山頂之上又起一座閣樓,其上為四棱寶頂,寶頂上樹立伊斯蘭教標誌--象徵光明的新月和星。
綏中清真寺有正殿五間,是典型的大作硬山式建築。殿內頂為白色方格狀天花板,內有8個檐柱,四個金柱。南北山牆對應分別為2個窗戶。正東中間有一門,兩側有方格形窗,頂為硬山式木質磚石結構。頂為前後兩坡,左右是兩面山牆。其牆內立著前後檐柱和正中山柱。兩面山牆為磚石結構。山牆由台基上皮直達山尖頂。牆垛墀頭下方各有兩組磚雕,圖案為香爐、寶瓶、花卉、蔬果、書卷。殿頂瓦作的形式為大作。用簡瓦騎縫。脊上有脊瓦,垂脊有象形的螭吻、鎮獸裝飾;吻下有吻座,吻背上有劍把,吻座下即山牆,雕有花籃,內裝水果。山牆上開扇形窗兩個。
綏中清真寺
綏中清真寺的抱廈為歇山卷棚式建築,它將歇山式,卷棚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複合式的建築。其殿內木作結構為三進間。其頂設有脊桁,在兩根金桁間為頂椽。在金桁之上為花架椽。最上層為頂椽,其下是脊檁,按順序往下依次為:月梁、瓜柱、角柱、四架梁、六架梁、隨梁枋、四個檐柱、四個金柱,其中間兩個金柱之上有抱頭梁,穿插枋與正殿檐柱相連。殿頂有上、下花架椽、檐椽、飛檐椽等組成。在四角飛檐有四根吊柱。翼角結構組成是:最下層為老角梁、翼角翹椽櫓、寶瓶、仔角梁、翹飛椽、連檐、套獸榫等。檐下每間共有四個斗拱,總計16個。其結構由麻葉頭、菊花頭、翹頭、昂嘴等組成,為三踩品字形斗拱。抱廈瓦作結構,兩山之下做廊。其山牆為卷棚排山,其下為勾頭滴水。脊裝飾各種雲紋及草紋飾。垂脊兩側有垂獸。在戧脊上飾有戧獸,飛檐為套獸。瓦作呈大式瓦作,為廡殿頂與歇山頂相結合,其作法與正殿相同。在抱廈內的木作上畫有各種花草、水果、雲紋飾。在殿內正中懸掛一匾,上刻有“認主獨一”四個大字。在正面枋額刻有“清真寺”三個大字,其左刻“遼寧”二字,其右刻“綏中”二字。北側枋額刻“誠意”,南側刻“心正”各兩字。

建築特點

窯殿、正殿、抱廈三部分,外部錯落有致,自成格局;內部連線溝通,渾然一體。加之雕鏤精湛,彩繪鮮明,顯示出高超的建築工藝。綏中清真寺不僅是綏中及周邊地區穆斯林參與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展示社會主義中國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的文明視窗,同時對研究古代建築工藝、宗教文化傳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相關作品

《綏中清真寺》
——劉連武
金頂彎鉤月上弦,高閣霞彩雀啼還。
芳萋漫染庭前草,榱棟呈雕瓦下檐。
古殿樓鈴聲頌古,天方俊路步達天。
真經訓典香風久,淨捧一心向可蘭。

地理交通

位置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綏中鎮城內西街鼓樓西胡同
交通
葫蘆島市火車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