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三葉

絳三葉

絳三葉,學名Trifolium incarnatum L.,別名絳車軸草,地中海三葉草, 豆科,車軸草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絳三葉
  • 拉丁學名:Trifolium incarnatum L.
  • 別稱:絳車軸草,地中海三葉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車軸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主根深入土層達50厘米。莖直立或上升,粗壯,被長柔毛,具縱棱。掌狀三出複葉托葉橢圓形,膜質,大部分與葉柄合生,每側具脈紋3-5條,先端離生部分卵狀三角形或圓形,被毛;莖下部的葉柄甚長,上部的較短,被長柔毛;小葉闊到卵形至近圓形,長1.5-3.5厘米,紙質,先端鈍,有時微凹,基部闊楔形,漸窄至小葉柄,邊緣具波狀鈍齒,兩面疏生長柔毛,側脈5-10對,與中脈作40-50度角展開,中部分叉,纖細,不明顯。花序圓筒狀頂生,花期繼續伸長,長3-5厘米,寬1-1.5厘米;總花梗比葉長,長2.5-7厘米,粗壯;無總苞;具花50-80(—120)朵,甚密集;花長10-15毫米;幾無花梗;萼筒較短,萼喉具一多毛的加厚環,果期縊縮閉合;花冠深紅色、朱紅色至橙色,旗瓣狹橢圓形,銳尖頭,明顯閉翼瓣和龍骨瓣長;子房闊卵形,花柱細長,胚珠1粒。莢果卵形;有1粒褐色種子。
絳三葉——墨線圖絳三葉——墨線圖
絳三葉發芽快,出苗早,在江蘇地區般9—10月上旬播種,3月上旬返青,4月中旬初花,4月下旬盛花,5月上旬終花,5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200—240天,遲播並不延遲成熟。根系主要分布在15—25厘米土層中,根幅大小受土壤水分和耕作影響較大,一般為40—50厘米。分枝從莖基部長出分枝性強,大田分枝一般5—10餘條,單株最高可達90餘條。早播植株有一定生長量,刈割後仍能再生;開花至孕蕾期生長最為速,其生長量約占盛花期鮮草量的44%;而植株高度的生長,則以孕蕾至初花期最為迅速,約占盛花期株高的阿一40%。在自然條件下,秋播結實率高,春播結實率低,子實不飽滿。但在北方地區宜春播。絳三葉能耐0℃以下的氣溫,在短期間日最低溫–7—–13℃情況下,僅受輕微凍害,抗寒性大於箭答豌豆、早熟落子、紫雲英和金花菜等。但抗寒程度因播期早晚、根瘤菌有無和根系深淺而異。有一定耐陰性為半耐陰植物,但其耐陰性和耐濕性不如紫雲英。耐旱性中等。有較強的抗蚜蟲能力。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低於10℃或高於30℃發芽率和發芽勢顯著降低;發芽時種子所需水分約為於種子重量的2.14倍,在南京,馬肝土的水分為25—30%時,5—7天即可出全苗。秋播的繹三葉,在生育期間所需最適條件為:積溫2600一3500℃,日照1200一1600小時,雨量400一800毫米,相對溫度70—80%,花期溫度14—16℃,花期日照120—200小時,在酸性至微鹼性(PH5.6—8.0)排水良好,具有中等肥力的輕壤土、沙土或粘土上都能生長,但以中性至微酸性土壤為宜。比白三葉和紅三葉耐酸性強。不耐鹽鹼。不耐貧瘠。

分布範圍

絳三葉在我國解放初期引進,曾在東北公主嶺種植。1973一1979年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又從聯邦德國引進,現在吉林、遼寧、陝西、四川、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廣東等地均有種植。總之,本種主要適宜在北亞熱帶的陝西漢中地區、江淮下游平原、丘陵地區,中亞熱帶的湖南丘陵、四川成都平原和南亞熱帶的閩粵沿江丘陵、平原等地生長;本種原產於撒丁島、巴利阿里群島、北非阿爾及利亞和其它地中海附近的歐洲國家。現廣泛分布於歐洲中南部,阿根廷、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

主要價值

絳三葉在孕蕾末期或初花期以前的莖葉柔嫩,營豐富(表96),各種畜禽(牛、豬、羊、雞、鵝等)均喜吃。蛋白質含量隨著開花結實,莖稈老化而迅速下降,故飼餵期以不超過初花期為好。鮮草莖葉比為1:1.88,乾重葉比1:1.50。由於分枝早,分枝性強,可畝產子實50—75公斤,繁殖係數20—35。如適時早播,秋冬季即可獲得每畝產1000—1500公斤鮮草,是缺青季節的優質飼料,至現蕾末期或初花期還可再刈,每畝可收鮮草2000—3000公斤,合乾草300—450公斤。若注意栽培技術,每畝有30—40萬苗,每株4—5個分枝,株高80—100厘米,畝產可達5000公斤鮮草,合750公斤乾草。初花期後由於營養成分迅速降低,花萼及莖上之毛均變堅硬,製成乾草後,在牲畜胃壁常結成毛球,有刺破胃壁的危險,因此以現蕾至初花期利用為好。青飼、調製乾草、放牧都可以,能提高母豬、奶牛產奶量和增加幼畜體重。絳三葉是優良牧草,也是良好的綠肥,因花美麗有蜜,又可作為花卉和蜜源植物,由於根系發達,亦可做水土保持植物。

栽培技術

絳三葉株型直立,適宜與棉花、山芋、三麥、飼料植物、桑、茶、果和林間套種。近年來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將它種在耕翻的稻田中效果很好,或在稻田裡套種,也獲得成功。美國多年種植經驗認為本種適合與一年生禾本草黑麥、黑麥草及秋種穀類作物燕麥或小麥等伴作;可增加產量和延長放牧季節,與紅三葉或胡枝子混生良好。新播區必須接種三葉草根瘤菌苗。整地要細,播種時以氣溫15—20時為宜。長江中下游,一般於9—10月上旬播種;北方約在4月春播。每畝種子播量2公斤左右,大面積宜撤播,小面積宜條播或穴播。天子時,爭取搶雨播種或引水濕田後播種,覆土不超過1.5厘米。增施磷、鉀肥和少量有機肥作基肥,早春酌施速效肥。帶殼種子用碾米機去殼播種。水田栽培,接種根瘤菌劑量和播種量約大於旱田,要注意水分管理,水田要求通透性良好,並及時除掉雜草。套種田共生期不宜超過15—20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