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決策理論

由統計學家A.瓦爾德在1950年提出的一種數理統計學的理論,這種理論把數理統計問題看成是統計學家與大自然之間的博弈;用這種觀點把各種各樣的統計問題統一起來,以對策論的觀點來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統計決策理論
  • 外文名:Statistical decision theory
  • 學科:統計學、數學
  • 提出者:A.瓦爾德
  • 提出時間:1950年
基本介紹,三要素,樣本空間,行動空間,損失函式,選擇準則,決策論,

基本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數理統計學研究中一些重要的新動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門學科在戰後的發展方向。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美籍羅馬尼亞數學家沃爾德(A。Wald,1902-1950)提出的序貫分析和統計決策理論。
在此以前,人們對數理統計,主要是著眼於其推斷的功能,亦即從觀測數據出發對總體作出某種論斷(見統計推斷)。至於由此應該採取什麼決策或行動,會產生什麼後果,則被認為不屬於統計的範疇。瓦爾德的理論則把後面這一部分內容也納入統計的範圍之內,這在數理統計學上是一項革新,有較大的實際意義。
在一個統計問題中,統計工作者掌握的資料是樣本X=(x1,x2…,xn),X所來自的總體的分布Fθ中包含的參數θ為未知,而只知道θ所屬的集合(為θ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稱為參數空間)。但是,採取什麼決策最好,則取決於未知的θ值。用形象化的說法,θ是由大自然在參數空間中選定的,人們力圖去找到它。大自然掌握了θ的秘密,而這個秘密又通過樣本泄露出來,統計工作者的任務就是根據樣本 X中所包含的關於θ的信息,去作出良好的決策。例如,一家商店根據抽樣決定是否接受一批來貨,一個工廠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決定某種產品生產多少等,希望所採取的行動取得儘可能好的效果,或者說,使“行動不當”所造成的損失儘可能小。

三要素

可以通過三個要素把一個統計決策問題表達出來。

樣本空間

樣本空間 H與樣本分布族{Fθ:θ∈}這個要素規定了問題的機率模型。樣本空間是樣本可能的取值範圍,而樣本分布族是樣本所可能遵從的分布的集合。

行動空間

②行動空間A  它是統計工作者可以採取的單純策略(或稱行動)的集合。例如,設 θ為一維參數,要對θ作區間估計,則實軸上任一區間[α,b]構成一個單純策略,這時行動空間為所有[α,b]構成的集合。若問題是要檢驗有關 θ的假設,則行動空間 A由α0(接受假設)和α1(拒絕假設)兩個元素構成。

損失函式

損失函式L 統計決策理論有一個基本出發點:所採取的行動的後果可以數量化。設參數真值為 θ,統計工作者採取的行動為α,則所遭受的損失可表為 α與θ的函式L(θ,α),稱之為損失函式。在一個具體問題中,採取什麼損失函式最好,是一個需要進行大量調查研究以至理論工作的問題,這也是在使用決策理論時的一個困難點。
統計決策函式  當三個要素都已給定時,統計工作者採取什麼行動,取決於他所掌握的樣本。求一個統計決策問題的解,就是制定一個規則,以便對樣本空間中每一點,在行動空間中都有一個元素與之對應,也就是找一個定義於樣本空間 H而取值於行動空間A的函式或分布函式δ,就按δ採取行動,稱δ為決策函式。用對策論的語言,δ就是統計工作者所採取的策略。

選擇準則

對一個統計決策問題,為選定一個較優的決策函式,需要建立反映決策函式優劣的指標。風險函式R(θ,δ)就是這樣的指標,定義為R(θ,δ)=Eθ [L(θ,δ(X))],即採取決策函式δ而參數真值為θ時所遭受的平均損失。風險函式愈小,決策函式愈好。在這個原則下,可以引進種種更具體且可行的準則。
容許性準則
容許性準則  設δ為一決策函式,若存在另一決策函式δ,使對一切θ∈有R(θ,δ)≤R(θ,δ),且不等號至少在中的某一點成立,則稱δ為不可容許的,否則為可容許的。從風險愈小愈好的原則出發,當δ不可容許時,便沒有理由使用它。判定一個決策函式是否可容許,是統計決策理論中一個重要而且困難的問題。在風險函式愈小愈好的原則下,若存在決策函式δ0,對一切θ∈必成立R(θ,δ0)≤R(θ,δ),其中δ為任一決策函式,則δ0是最好的決策函式,稱為一致最優決策函式。但這種決策函式一般不存在,因而不得不放寬條件,常採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不對風險函式在上作逐點比較,而採用某種綜合性指標;另一種方法是先從一定角度對允許使用的決策函式加以一定限制,然後再找一致最優的,從而又引出下列準則。
最小化最大準則
最小化最大準則 最大風險是一種綜合性指標,若存在使最大風險最小的決策函式δ,使得對一切決策函式δ都有:M(δ)≥M(δ),則稱δ是最小化最大決策函式,它反映了一種較穩健或保守的策略思想。
貝葉斯準則
貝葉斯準則 它以貝葉斯風險為指標,在參數空間上選定一機率測度ξ,稱ξ為θ(θ∈)的先驗分布,而稱為決策函式δ的相對於ξ的貝葉斯風險,它也是一個綜合性指標。若對一切決策函式δ都成立,稱δ為ξ的貝葉斯決策函式。
最優同變性準則
最優同變性準則 這是一種在限制決策函式有同變性的條件下,求一致最優決策函式的準則。同變性是指當問題由於平移、刻度等變換而發生變化時,相應的決策(對策)也能有同步地變換的性質。例如,在正態總體N(μ,1)中抽樣x1,x2,…,xn以估計μ,若將度量原由零點(O)移到с處,則樣本在新坐標系下變為x1+с,x2+с…,xn+с,而參數變為μ+с,如果接受“估計結果不應與坐標原點的取法有關”的原則,則所用的決策δ應滿足:對任何實數с,有;稱這樣的 δ在平移變換下有同變性。可以在樣本空間H上考慮更複雜的一一變換群,而定義在這個變換群之下的同變性,在所有具有同變性的決策函式類中,風險一致最小的決策函式被稱為最優同變決策函式。
在點估計中,限制使用的估計量有無偏性,採用平方損失函式,在這個限制下,一致最優估計量就是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這是另一個在限制決策函式下,求一致最優策略的例子。
一旦選定了優良性標準,統計決策問題的解決,就相當於一個數學上的最最佳化問題。1950年後的幾十年來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這不僅使統計問題有了嚴格的數學提法,同時也在形式上部分地突出了瓦爾德的想法,把形式不一樣的統計問題歸併在一個模式下統一處理。決策函式的觀點使統計更注重了所採取行動的效果,也使統計問題提法更加多樣化,從而開拓了某些新的研究領域,例如前面提到的關於容許性及最小化最大準則的研究。因此,瓦爾德的理論受到統計學界的重視,成為二次大戰後統計學史上一個重大事件。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也並不一致,英國統計學家M。肯德爾認為“損失的數量化”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合理可行,而且他還認為,把統計問題歸之於統計工作者與大自然之間的博弈的觀點,是值得懷疑的。

決策論

一些統計工具對於決策過程中的信息收集,風險估計是非常有幫助的。人們可以計算第一類錯誤第二類錯誤發生的機率,從而正確的評估風險損失,做出更好的理性選擇。
下面這個例子說明了在審判過程中的決策過程:
實際情況
無罪
錯誤
(放過嫌犯)
第二類錯誤
正確
第一型及第二型錯誤(英語:Type I error & Type II error)或型一錯誤及型二錯誤統計學推論統計學的名詞。
假設檢驗中,有一種假設稱為“零假設”。假設檢定的目的就是利用統計的方式,推測零假設是否成立。若零假設事實上成立,但統計檢驗的結果不支持零假設(拒絕零假設),這種錯誤稱為第一型錯誤。若零假設事實上不成立,但統計檢驗的結果支持零假設(接受零假設),這種錯誤稱為第二型錯誤。
以利用驗孕棒驗孕為例,此時未懷孕為零假設。若用驗孕棒為一位未懷孕的女士驗孕,結果是已懷孕,這是第一型錯誤。若用驗孕棒為一位孕婦驗孕,結果是未懷孕,這是第二型錯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