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合的行動與思考行動學習

英文全稱:integration of Doing and Thinking Action Learning,直譯為“統合的行動與思考行動學習體系”,簡稱為“iDNT™行動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統合的行動與思考行動學習
  • 外文名:integration of  Doing and Thinking Action Learning
  • 提出者雷格·瑞文斯
  • 提出時間:1938年
簡介,相關介紹,

簡介

行動學習法的提法源於英國,由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又譯作:雷吉·睿文斯,愛因斯坦的學生,英國人)於1938年首次提出。
一般的宣傳與定位是:“在行動中學習,在學習中行動”。但是,通過對學習理論的再研究,嘉德國際諮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郝聚民博士指出,依據大衛·庫伯的“經驗學習圈”理論,學習過程中已經包含了“行動”的過程,所以,行動只是學習的一部分,而非與學習並列的概念,與“行動”相併列的,是“思考”,因此,行動學習應該是“統合的行動與思考”。因此,郝聚民博士推廣的是“統合的行動與思考行動學習體系”,即“iDNT™行動學習”。
傳統的科學理性方法論的研究方法一般是控制大多數的參數,在一個可控的環境下,對照性地研究某個參數或某幾個參數。這種方法往往並不適合巨系統、複雜系統的研究,因此遇到複雜系統時,常常以假設為前提,進行理論推演,而後去實踐中驗證——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稱為“實踐認識論”,以區別傳統的“科學理性認識論”。

相關介紹

在西方,實踐認識論的泰斗級人物是克里斯·阿吉里斯和唐納德·A·舍恩。
郝聚民博士在實踐中,繼承了阿吉里斯的“行動科學”和舍恩的“實踐中反思”這些西方最有影響力的實踐認識論,以組織面臨的複雜和不確定環境下的難題為研究對象,通過小組成員群策群力,不斷地對問題達成新的認識,並形成行動方案(假設),然後在實踐中驗證假設,反思並及時修訂,也就是“行動、反思、再行動、再反思”的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循環過程。這一體系可以被稱為“統合的行動與思考”行動學習體系。
在iDNT™行動學習體系中,實踐者就是理論家,理論家就是實踐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