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鵑

紫金鵑

紫金鵑(學名:Chrysococcyx xanthorhynchus)是一種羽色艷麗的小形杜鵑,體長約17厘米。雄鳥頭、頸、胸和上體輝紫色,腹白色,具紫藍色橫斑;雌鳥上體淡銅綠色,下體白色,具淡褐色橫斑。而相似種翠金鵑雄鳥上體和胸輝綠色,腹白色而具綠色光澤;雌鳥頭頂至後頸棕栗色,其餘上體銅綠色。區別甚明顯。

主要以昆蟲、幼蟲、甲蟲為食。多單只在森林中樹冠上層的枝葉間活動,有時也活動於平原森林,已為稀有鳥類。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西部和南部西雙版納;以及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緬甸、中南半島、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紫金鵑雄鳥頭、頸、上胸和其餘上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均為輝紫色。最外側一對尾羽兩翻具成對排列的白色橫斑。兩翅內翻黑色,下體自頦至胸輝紫色,胸以下白色,具紫褐色橫斑。
雌鳥上體淡銅綠色,具金屬光澤;頭頂稍暗;翅內翻具一斜形栗色塊斑;尾羽中央一對與上體同色,其餘尾羽栗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外翈沿羽乾有黑白二色所形成的斑點。頭側、頸側、頦、喉和整個下體白色,有淡褐色而具銅色光澤的橫斑。其中在頦、喉處橫斑較窄較密,在近肛處最寬而稀疏。幼鳥上體呈棕色和褐色相間橫斑,下體白色,具褐色橫斑。
虹膜紅色,眼周綠色而有紅環。嘴橙黃色或亮黃色(♂),或為蒼黃色,嘴峰及嘴基灰色(♀)。腳褐綠色,爪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1925g,♀2128g;體長♂174176mm,♀179mm;嘴峰♂15mm,♀1519mm;翅♂102106mm,♀97100mm;尾♂7476mm,♀7381mm;跗蹠♂1315mm,♀13~15mm。(♂雄、♀雌)

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常綠闊葉林、山麓平原樹林和林緣疏林及灌叢地帶。

生活習性

紫金鵑性怯,在樹枝間悄悄移動捕食昆蟲,或斯文地棲於無遮掩的高樹頂鳴叫。多單只或成對活動。喜歡棲息於樹頂端高處,極不易觀察。鳴聲高而清脆,為二聲一度,其聲似“kie-vik,kie- vik”,常在爬高飛行時發出;也作尖而悅耳的顫音,音調下降但速度加快。主要以昆蟲、幼蟲、甲蟲為食。紫金鵑在雲南為夏留鳥,該鳥在印、巴等地的居留情況也不清楚,認為可能是留鳥,也可能是遊蕩鳥或者地區性遷徙鳥。故紫金鵑的居留情況需要更多的觀察資料才能確定。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汶萊、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紫金鵑分布圖紫金鵑分布圖

繁殖方式

紫金鵑在印度等地的產卵期為4-6個月,該鳥自己不營巢孵卵,通常將卵產於太陽鳥科鳥類和扇尾鶯的巢中,由別的鳥代孵代育。種群狀態與保護數量稀少,應注意保護。

亞種分化

紫金鵑(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紫金鵑菲律賓亞種
Chrysococcyx xanthorhynchus amethystinus
Vigors, 1831
2
紫金鵑指名亞種
Chrysococcyx xanthorhynchus xanthorhynchus
Horsfield, 1821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紫金鵑在中國是留鳥,種群數量稀少。應注意保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