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山民居

紫薇山民居

紫薇山民居,為明朝天啟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和父許文清、弟許弘紀、許弘綸建造的府弟。北依烏龜山,前臨東方西圓池塘,塘沿為河卵石大街,沿街植東槐西樟。由三條軸線組成,尚書第軸線居中,大夫第、將軍第分列左右。每條軸線間以巷弄,兩端設院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薇山民居
  • 地理位置:黃田畈鎮紫薇山村
  • 別稱:紫薇山
  •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建築風格,民居歷史,歷史資料,許弘綱,三世尚書坊,榮譽,

建築風格

坐北朝南,建築群原有尚書第、將軍第、大夫第三條軸線組成,建築之間有街巷分割。將軍第已毀,現僅存“尚書第”軸線門廳和詒燕堂;“大夫第”軸線開泰堂、後堂以及部分廂房建築。詒燕堂面闊三間,通面寬13.75米,通進深9.75米,八架前單步後雙步。硬山頂。柱頭略卷殺,鼓形或?形柱礎。前檐斜撐承挑檐檁。梁、檁、枋及柱上部均彩繪。五花山牆牆頭置鴟魚。該建築群建築布局合理,建築與環境結合較好,其用材結構和彩畫裝飾具明代中期浙江中部民居風格
該民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紫薇山民居,為明朝天啟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和父許文清、弟許弘紀、許弘綸建造的府弟。北依烏龜山,前臨東方西圓池塘,塘沿為河卵石大街,沿街植東槐西樟。由三條軸線組成,尚書第軸線居中,大夫第、將軍第分列左右。每條軸線間以巷弄,兩端設院門。現存建築有小廳、尚書第軸線門廳、詒燕堂、後堂、大夫第軸線開泰堂、中堂及部分廂房。詒燕堂、開泰堂均為三開間,明間兩縫採用平梁結構,次間山縫採用磚仿木結構梁架。梁、枋、檁及柱上部施彩繪,淡雅清麗,別具一格。

民居歷史

歷史資料

拒《昭仁許氏宗譜》卷之二十四記載:“吾族之遷昭仁,始自宋祥符間(1008-1016年),兆十二府君,諱吳, 由邑西居此——長店山,稱昭仁許氏……歷遷上宅、林塘等地。”相傳至29代時,於隆慶戊辰即1568年,紫池公(名許文清,字思直)遷紫薇山。紫薇公育有三子,長子許弘綱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次子許弘紀官朝鮮守備,三子許弘綸官鹽運司,紫薇山古建築就是許氏三兄弟的府第。整個建築群有左、中、右三主幹縱軸,居中為許弘綱的“尚書第”,前後六進;左為許弘綸的“大夫第”,右為許弘紀的“將軍第”,各為前後五進。三府第各在左右配有附屬建築,形成一個既單獨存在,又能互為貫串的結合體。

許弘綱

許弘綱是明萬曆庚辰進士,歷任縣令、刑科給侍中,後轉吏科、左副都御史,萬曆46年起任兩廣總督,天啟5年為兵部尚書。他生性機敏通達,善於諫諍且廉潔淡泊,後因與閹黨魏忠賢不合便引疾還鄉,隱逸閒居在紫薇山。謚贈太子少保。著有《群玉山房疏草》(二卷)、《文集》(七卷)、《三禮篡要》等書。

三世尚書坊

“尚書第”坐北朝南,整座建築由影壁甬道、大門廳、照廳、中堂、花廳、後廳、後堂和邊門避弄等構成,其地基從北到南逐漸有一合理落差,身歷其間有“拾級進,漸入佳境;信步出,豁然開朗”之感。門廳前有一卵石門堂,中原有石板甬道,上原有為許弘綱立的石坊一座,曰“三世尚書坊”(所謂“三世尚書”,就是許弘綱兵部尚書,而其父、祖因德高望重,聖賜“兵部尚書”)。坊前有兩石獅,旁有旗桿石,通道入口處有兩塊上、下馬石,可惜這些都毀於五十年代。在左右兩條直通到底的避弄上,又向左、右各伸出十條小避弄,配以眾多的附屬建築,加上尚書第主軸前方的刀形大塘,直徑70厘米以上的東槐西樟,蒼老蔥翠,顯得氣勢宏偉。村前二百米處有一似東西向遊動的船形矮山,各有一條小溪同向流經其南北兩“船”沿,“船”後尾有一棵據傳是“船竹篙”的古樟。船形矮山宛如近屏,儼如遠障。緊連村後有座龜形矮山,是一后座錦屏,據說此是雌龜,呈由南向北爬動態。百墩東南側也有一狀似龜的矮山,此乃雄龜,同樣在往北向遊動。兩座龜山東面恰有一條北南流向的小溪。故人們美稱為上水烏朱(龜),並說“雌朱”在向“雄朱”求愛而盡力追趕。“雌朱趕雄朱,代代出尚書。”因此,紫薇出了“三代尚書"
尚書第中的第四進花廳(也稱“女廳”)以及第六進後堂均已毀。大門廳即第一進有五開間加兩條直通後廳的過道邊門,其明間有寬2.03米的大門,大門兩旁為抱鼓石,置於須彌座
上,全高1.72米。明間、次間的柱頭均有卷殺,檁、枋都擱置在牆體中,且都施有明代彩繪。原大門頂上有豎匾,上書“聖旨天恩存同”金字。
紫薇山民居紫薇山民居
拒《東陽縣誌》許弘綱傳記中記載:“崇禎六年,朝廷以綱壽八旬,譴使存問。”可見此匾為當時立,今僅存該匾中間一片刻有“天恩存問”四字殘骸的木板。第二進照廳,原建築早毀,現為上世紀三十年代後重建之建築,為五開間加兩條避弄。第三進中堂,名曰“詒燕堂”。該堂為尚書第的主體建築,饒有北宋之遺風,其梁架粗獷高大,地面為方磚平墁地,柱為棱形,柱子為鼓形飾上下兩道泡丁,木柱、梁、檁、枋及山縫假磚柱,都施以彩繪。椽上為徹上露明造,施小青瓦,檐口施勾頭、滴水。兩牆為五花山牆,端部都有用磚燒制雕刻成的鰲魚吻。第五進後廳有圍牆、天井,該廳已明顯為清代建築,地面比第四進高出1.3米。將軍第與大夫第分別是許弘紀和許弘綸之府第建築,其建築規置與尚書第相同,但將軍第建築已毀,三府第均有“廿”字弄堂和“廿”字街連貫其中,往來其間,“晴天陽光曬不著,雨天不會濕鞋襪”。

榮譽

1997年7月5日,原省文物局副局長楊福根、文物處處長姚仲源、古建築維護組組長楊新平、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副局長洪鐵成等一行八人親臨紫薇實地考察古建築群,擬批省級文保單位。
1995年4月,紫薇山古建築群被市府59號檔案公布為市第二批文保單位。
1995年8月,原黃田畈鎮人民政府批覆成立“紫薇村古建築群管理委員會”。
紫薇山古建築群經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市文管會等有關單位考察後一致認為,這是我市除盧宅以外又一處典型的明代後期古建築群,如與白坦清代建築群以及民國時期的木雕藝術相結合,可使明清以來的建築在我市有較完整的體現。
紫薇山古民居群於1997年8月成為我省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紫薇村被評為我市歷史文化名村。
1998年,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東亞系主任包弼德來紫薇山村尋訪古建築群,對用傳統道德精英文化維繫的明代農村自治社會開展研究。
2005年上半年,紫薇山古建築群及承載的封建文化,已搬上哈佛的課堂和網站。
2019年10月,紫薇山民居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