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天文學方法

紫外天文學方法是通過觀測天體紫外波段(0.01~0.4微米)的輻射研究天體的方法。由於地球大氣的吸收,波長0.2~0.3微米的紫外線,尚可用高度達50公里的氣球進行探測;如果要對整個紫外波段觀測,則必須利用探空火箭或人造衛星在大氣層外進行。為避免光學材料對透過紫外線的吸收作用,紫外觀測多用反射式系統的望遠鏡及光譜儀。在鋁反射面上增鍍一層氟化鎂或氟化鋰,或者分別採用鉑、鎳合金、金、銥、鋨等做鏡面鍍層,以保證紫外光有高的反射率。通常把各類探測器安裝在望遠鏡或光譜儀的輸出像面上,有時也把探測器同望遠鏡或光譜儀整個構成十分緊湊的儀器系統,直接檢測紫外光在探測器上造成的光子事件,也可採用螢光材料把紫外光變成可見光,再對可見光進行檢測處理。

可供使用的探測器主要有:紫外敏感照相底片、紫外敏感有窗(或無窗)型光電倍增管、紫外SEC(二次電子導電式光導攝像管)管、紫外電子照相機、紫外像增強器與CCD的組合器、帶有螢光轉換部件的矽二極體陣列或CCD、微通板電子倍增器同多陽極陣列構成的組合器(簡稱MAMA探測器)等。其中以MAMA的總體功能最好。因此,哈勃空間望遠鏡的高分辨紫外光譜儀以及高級的X射線天體物理探測設備,都選用MAMA作為主探測器。為得到定量結果,紫外探測器必須用標準輻射源定標。電子同步輻射、熱電堆、電離室、紫外空心放電管是可選用的幾種主要標準源。自1946年用V-2火箭首次獲得太陽遠紫外光譜以來,至今已發射許多裝載各類紫外探測設備的科學衛星及宇宙飛船。大力開展紫外天文學觀測研究,必將大大擴充我們對天體及星際物質成分和物態的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