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氏中喙鯨

索氏中喙鯨

索氏中喙鯨是最早發現的喙鯨科動物。分布區之一是所有喙鯨科中分布最北的,雄鯨牙齒的位置非常特殊,介於嘴喙前端與嘴角之間,不過只有在近距離才看得見。索氏中喙鯨的體型也比同科的其他喙鯨更趨流線型。雌鯨在海上可能無法鑑別,初生2.4-2.7米,成年4-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氏中喙鯨
  • 拉丁文名:Mesoplodon bidens
  • 英文名:Sowerby's Beaked Whale
  • : 喙鯨科
  • 背鰭位置:中央偏體後方
  • 初生重量:約170公斤
  • 成年重量:1-1.3噸
良好食區,形態特徵,行為,別名,雄/雌,頭部,背鰭,尾鰭,何處觀賞,鑑別清單,

良好食區

:相關資料非常少 1800年有一頭擱淺於蘇格蘭馬里灣;4年後,英國的水彩畫家詹姆斯索爾比曾描述過此鯨。儘管這是喙鯨屬中極易擱淺的喙鯨,卻罕有海上目擊記錄,因此所知甚少。分布區之一是所有喙鯨科中分布最北的,本應有助於鑑別,然而,起分布範圍又有部分與其他中喙鯨重疊,尤其是熱氏中喙鯨,布氏中喙鯨及特魯氏中喙鯨;在某些海域,可能難和這些中喙鯨區分。

形態特徵

外型特徵索氏中喙鯨有雪茄形的身體,近似於中喙鯨屬,不過額隆更加聳立接近柯氏喙鯨,但不及瓶鼻鯨與貝喙鯨屬般陡峭。嘴喙與前額的分界相當明顯,與其他種喙鯨相較顯得較為修長而狹窄。胸鰭相當短且往末端逐漸尖細,和大多數喙鯨相同,其撓、尺骨相對較長而趾骨較短。背鰭高度約30至35厘米,大致呈鐮刀狀,位於背部後段相當於2/3全長的位置。尾鰭無凹刻,頸部處有一對淺溝槽。它們在喙鯨中是相當特殊的一個物種,一般而言,只有成年雄喙鯨才有2顆巨大、對捕食無甚幫助的牙齒,且僅位於下顎;而索氏中喙鯨無論雌雄皆有具功能性的牙齒,且上、下顎皆有。上顎有17至21對牙齒,下顎18至28對,雄鯨下顎最前端的2顆牙齒有膨大的現象。
索氏中喙鯨生前的實際體色不明。根據對擱淺屍體的觀察,索氏中喙鯨背部的顏色較暗,腹部顏色較淺,在胸鰭與肛門處腹部的淺色區域會往背部蔓延,另外在身體側面與側腹可能會有長條橫紋與斜紋遍布。頭部前端的顏色通常較淺,背、胸、尾鰭外觀皆為深色。

行為

所知不多。有些報告顯示大多數浮升時,頭部會以陡斜的角度穿出水面。偶爾可見小型樹叢狀的噴氣。在海面浮游1分鐘,伴隨4至6次呼吸,接著進行10至15分鐘的長潛,而後再從800米之外浮升出來。可能生性謹慎,不會接近船隻。擱淺的索氏中喙鯨叫聲像牛鳴。

別名

(舊稱:索氏喙鯨),北海喙鯨

雄/雌

閉嘴時,牙齒仍看得見,噴氣孔前方有明顯的突起(有個體差異),頭部與嘴喙呈現淺褐帶金色調,背部呈鼠灰色或藍灰色,身上疤痕不多,小背鰭彎曲(有個體差異),末端圓鈍,嘴喙相當長,胸鰭在中喙鯨屬中算是較長的,胸鰭後緣彎曲,成年者身上可能有會或白色斑點;有些幼鯨也會有,腹部呈淡藍灰或白色,幼鯨尤其明顯,體型瘦長

頭部

嘴喙長度有個體差異,嘴喙可能更細長,也更像海豚,突起可能更明顯,噴氣孔凹陷。雄性的顎骨,
牙齒距離下顎前端約30厘米。

背鰭

背鰭可能更彎曲

尾鰭

背面和腹面皆呈深色,中央沒有凹刻,後緣向內凹

何處觀賞

主要資訊得自100起左右的擱淺事件。大多數記錄來自北大西洋東部,尤其英國周圍。挪威的西部海域可能是分布範圍的中心。有可能出沒與地中海,因為義大利有過一例報告。不太可能棲居在波羅的海,因為水深不夠。北大西洋西部的分布區主要在加拿大的紐芬蘭島,美國的麻薩諸塞州,但也出現於加拿大拉布拉多北方;美國佛羅里達州也有過一起報告。遷徙情況所知不多;大多數分布於北方者可能會隨著冰山的移動而遷徙。有些族群在夏季時會移向海岸。擱淺事件終年都會有發生,尤其從7月到9月間。可能棲居雜愛離岸稍遠的外海。

鑑別清單

背部呈藍灰或鼠灰色
腹部顏色較淡
噴氣孔前方有隆起
背鰭小
疤痕不多
牙齒長在嘴喙的中間
嘴喙修長
行為謹慎
浮升時,角度極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