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王

素王

孔子的別稱。

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為“素王”,這是真正的王。所謂“素王”,是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人類歷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權勢就永遠存在。稱孔子為“素王”,等於佛教中稱釋迦牟尼為“空王”是同樣的道理。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權力,而他的聲望、權威和宇宙並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素王
  • 拼音:sù wáng
  • 相關詩作:《喜得回鄉車票有作》
  • 釋義:上古帝王,猶空王,孔子
  • 引申義:虛龍假鳳
  • 典故:孔子相貌似劉邦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相關閱讀,說法來源,歷史記載,

基本信息

詞目:素王
拼音:sù wáng
解釋:(1).上古帝王。(2).猶空王。謂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3).指孔子 。

詳細釋義

(1).上古帝王。
《史記·殷本紀》:“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馬貞 索隱:“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質素,故稱素王。”
(2).猶空王。謂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
《莊子·天道》:“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郭象註:“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
漢·賈誼過秦論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
晉·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能立素王之業者,不必東魯之丘。”
胡思敬 《政變月記》:“方今聖人在上,奮發有為。康有為必欲以衰周之事,行之今時,恐人人存改制之心,人人謂素王可作。”
(3).指孔子 。
漢·王充 《論衡·定賢》:“孔子不王,素王之業在《春秋》。”
淮南子·主術訓》:“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
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玄聖創典,素王述訓。”
唐·劉滄 《經曲阜城》詩:“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
清·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百尺翠雲巔,仰見宸題金匾;素王端拱,顏曾四座冠冕。”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之二:“《春秋》素王業,今古復焉如。”

相關閱讀

說法來源

素王是孔子的眾多稱呼中的一個,有“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說法。
關於孔子為什麼叫素王?
第一種說法:古代帝王,一般都是方臉盤,鼻如懸膽,兩眼外側微微上吊,狀如飛燕,從漢朝開始,不論怎么改朝換代,當皇帝的人一定是這個型。漢朝人發現孔子的相貌很像漢朝的第一個皇帝劉邦的相貌,是皇帝臉,所以稱孔子為素王。素王是虛龍假鳳的意思。
第二種說法:在民間傳說中,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里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的字樣。既告訴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繫於麟角的彩繡。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後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歷史記載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在敘述修《春秋》時,也提到有儒學家認為孔子修《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無王者之位,故稱素王。
史官:歷史是現實的鏡子,鑑古可以明今,觀往可以知來。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就深明這一道理,歷代皆設有史官,記載時事,編撰歷史,既留下人類活動的雪泥鴻爪,又為現實的政治提供借鑑。史官被稱為“素王”,足見其作用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